付費限定

事先寫遺囑可以省什麼?省一筆印花稅!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上週看到財政部的新聞「別忽略!承攬合約沒寫金額,印花稅也不能少」,讓我想到許多人在處理協議或契約,常以為不是買賣不動產就不用報繳印花稅。

同樣的誤解,也常出現在不動產遺產、公同共有土地分割上。很多人認為,只是家人間協議繼承分割遺產,應該不會有什麼稅負。事實上,只要文件屬於印花稅法規定的課稅範圍,就必須繳印花稅,其中包括涉及不動產的遺產分割協議、分割繼承取得公同共有土地的和解筆錄都要繳印花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9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趨吉避凶的法律思維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律師的沙龍
1.5K會員
261內容數
將繁雜難懂的法律專業知識,透過淺顯易讀的文章讓你了解問題並應用觀念,讓大家都能逐步建立正確生活法律的觀念,自然能夠選擇「趨吉避凶」的行為模式。
P律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1
上個月寫了「為什麼總價值四億元的公證遺囑被法院認定無效」這篇文章後,發現有網友對特留分有錯誤觀念,其中二大錯誤觀念是:一是以為遺囑違反特留分是無效。二是以為拿少於特留分的繼承人可以直接向多拿的人請求差額。
Thumbnail
2025/06/01
上個月寫了「為什麼總價值四億元的公證遺囑被法院認定無效」這篇文章後,發現有網友對特留分有錯誤觀念,其中二大錯誤觀念是:一是以為遺囑違反特留分是無效。二是以為拿少於特留分的繼承人可以直接向多拿的人請求差額。
Thumbnail
2025/05/12
今早看到一則新聞:台南一名婦人無法接受媽媽過世後,兄弟提出的公證遺囑記載,將總價值近4億元的房屋土地都留給兩個兒子繼承。婦人因此提起確認遺囑無效之訴,一審判決遺囑無效。這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是確認無效的遺囑是「公證遺囑」,從我做律師以來,幾乎沒有聽聞公證遺囑無效。
Thumbnail
2025/05/12
今早看到一則新聞:台南一名婦人無法接受媽媽過世後,兄弟提出的公證遺囑記載,將總價值近4億元的房屋土地都留給兩個兒子繼承。婦人因此提起確認遺囑無效之訴,一審判決遺囑無效。這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是確認無效的遺囑是「公證遺囑」,從我做律師以來,幾乎沒有聽聞公證遺囑無效。
Thumbnail
2025/05/01
上週有長輩問我:父母生前因子女結婚給子女的財產,當父母走時,當初結婚給子女的財產是不是要算入遺產?我說:民法確實有這樣的規定,是民法第1173條,不過實務上這條規定很難用喔,之後這條規定也可能改。
Thumbnail
2025/05/01
上週有長輩問我:父母生前因子女結婚給子女的財產,當父母走時,當初結婚給子女的財產是不是要算入遺產?我說:民法確實有這樣的規定,是民法第1173條,不過實務上這條規定很難用喔,之後這條規定也可能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贈與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贈與稅的贈與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贈與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贈與稅的贈與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遺產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遺產稅的遺產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遺產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遺產稅的遺產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遺產稅的各項相關條文,包括遺產稅的定義、納稅義務人、課稅標的、課稅時間及物之價值等內容。遺產稅是對於人死亡後遺有的財產,所課徵之稅賦,本文將逐一解釋相關條文,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遺產稅的各項相關條文,包括遺產稅的定義、納稅義務人、課稅標的、課稅時間及物之價值等內容。遺產稅是對於人死亡後遺有的財產,所課徵之稅賦,本文將逐一解釋相關條文,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點描述分為持有部分的房屋稅、地價稅,買賣部分的契稅、印花稅、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財產交易所得稅(舊制)以及重購退稅,詳細可以在國稅局網站查詢或是致電國稅局詢問。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點描述分為持有部分的房屋稅、地價稅,買賣部分的契稅、印花稅、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財產交易所得稅(舊制)以及重購退稅,詳細可以在國稅局網站查詢或是致電國稅局詢問。
Thumbnail
摘要 在二等親之間的房地買賣,要可以提出支付價款不是和長輩拿的證明,不然有可能被認定為贈與 另外,也不可以用過低的價格買賣,否則也會被當成贈與(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第2款規定,以顯著不相當之代價,讓與財產、免除或承擔債務者,其差額部分以贈與論,依法應課徵贈與稅) 如果被當成贈與,除了可能要補贈
Thumbnail
摘要 在二等親之間的房地買賣,要可以提出支付價款不是和長輩拿的證明,不然有可能被認定為贈與 另外,也不可以用過低的價格買賣,否則也會被當成贈與(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第2款規定,以顯著不相當之代價,讓與財產、免除或承擔債務者,其差額部分以贈與論,依法應課徵贈與稅) 如果被當成贈與,除了可能要補贈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推進,許多人或企業家對於提早立好遺囑,做好身後事的規劃已經不再忌諱,畢竟唯有在突發狀況來臨前妥善進行分配,才能避免家族或家庭紛爭,也較能避免在緊急時刻而思慮不周,或是可在不受擺佈的情況下依照自身意願安排,不讓自己的人生在最後一刻有所遺憾! 想要立遺囑,我們必須先從法律觀點了解,哪些遺囑形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推進,許多人或企業家對於提早立好遺囑,做好身後事的規劃已經不再忌諱,畢竟唯有在突發狀況來臨前妥善進行分配,才能避免家族或家庭紛爭,也較能避免在緊急時刻而思慮不周,或是可在不受擺佈的情況下依照自身意願安排,不讓自己的人生在最後一刻有所遺憾! 想要立遺囑,我們必須先從法律觀點了解,哪些遺囑形
Thumbnail
夫妻之間 在稅法的概念下 有一種,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這樣的一種氛圍 所以,以不動產來說,若夫妻間相互贈與不動產 贈與稅免繳、土地增值稅免繳、房地合一稅免繳、所得稅免繳 只有契稅跟印花稅要繳 夫妻相互贈與的原因,當然視每人家庭情況不同 若以節稅的角度來談的話 早些事先規劃,可
Thumbnail
夫妻之間 在稅法的概念下 有一種,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這樣的一種氛圍 所以,以不動產來說,若夫妻間相互贈與不動產 贈與稅免繳、土地增值稅免繳、房地合一稅免繳、所得稅免繳 只有契稅跟印花稅要繳 夫妻相互贈與的原因,當然視每人家庭情況不同 若以節稅的角度來談的話 早些事先規劃,可
Thumbnail
Q1:繼承土地要不要繳納土地增值稅? Q2:繼承房屋要不要繳納契稅? Q3:繼承之土地再移轉時,其土地增值稅計算之前次移轉現值如何認定?
Thumbnail
Q1:繼承土地要不要繳納土地增值稅? Q2:繼承房屋要不要繳納契稅? Q3:繼承之土地再移轉時,其土地增值稅計算之前次移轉現值如何認定?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一位父親去世後,其兒子無力支付房屋稅,導致房屋被拍賣以支付稅金的故事。 文章提出在面臨類似情況時,可以考慮爭取更多利益的方法,並提出了在此情況下的一些解決方案。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一位父親去世後,其兒子無力支付房屋稅,導致房屋被拍賣以支付稅金的故事。 文章提出在面臨類似情況時,可以考慮爭取更多利益的方法,並提出了在此情況下的一些解決方案。
Thumbnail
一、贈與契約為不要物行為之債權契約,無須有物之交付而僅依意思表示即能成立之法律行為。 二、贈與契約訂立日即為贈與行為發生日。 三、贈與總額之計算,係以贈與行為之年度為準,而非以受贈人取得財產之年度為準。 四、例子。 五、參考法令
Thumbnail
一、贈與契約為不要物行為之債權契約,無須有物之交付而僅依意思表示即能成立之法律行為。 二、贈與契約訂立日即為贈與行為發生日。 三、贈與總額之計算,係以贈與行為之年度為準,而非以受贈人取得財產之年度為準。 四、例子。 五、參考法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