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紐西蘭的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名叫 Peter Fleming 的男子,因為忽視高血壓的警告,差點失去性命,幸運的是,他最終撿回了一條命。
事情發生在2015年,Peter 參加了一場男性健康健檢活動,一位志工護士替他量血壓,當場驚呼:「天啊,你的血壓是我這輩子看過最高的!」並要求他五分鐘後再測一次,確認是否是腎上腺素的短暫影響。但 Peter 輕忽了這一切,笑笑就離開了現場。接下來一週,他出差雪梨時感到異常疲倦;回到奧克蘭後爬個樓梯也喘得厲害。直到某天早上,他走進浴室,對太太說:「我不太對勁,可能需要叫救護車。」幾分鐘後他就昏迷了。幸運的他剛好遇到那時交通無比順暢,能及時送醫,更幸運的是,一位心臟外科專家 Dr. Parma Nand 正好在急診值班,馬上進行搶救手術。原來,他的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已經非常嚴重,只差幾分鐘就會致命。
如今他康復了,將這段經歷化為動力,開始推廣血壓檢測與主動脈剝離的認識。他說自己是「全世界最幸運的人」。
因為這報導,想分享從台灣來紐西蘭的看病須知,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習慣台灣的「健保秒看秒拿藥」模式,務必要先建立以下幾個觀念。
1.先註冊 GP(居民或2年以上工簽者)
- 註冊GP時,通常選擇住家附近方便的診所。
- 費用:有公衛資格 20~50NZD ;沒有資格50~120NZD(不包含額外血液、X光檢查)
就醫經驗:需先註冊附近GP,有些GP還有華人醫生,如果遇到發燒不舒服可以和你的GP預約時告知緊急程度,可能無法馬上看診但可幫你往前挪時間。
2. 急診須知?
紐西蘭的醫療政策是將有限資源給真正需要的病患,所以急診分為兩種:有生命危險的急診 和 沒有生命危險的急診
Hospital ED(公立醫院急診室)
- 緊急危害生命的程度
- 費用:1.NZ公衛資格-免費 2非資格者:依檢查與處置累計,動輒數千紐(保險必備)
- 等待時間:抵院先做 Triage 1–5 級 ( 1級-立即推進搶救室;3–5 級平均等待 3~5h 才見醫師(繁忙時更久)
- 14歲以下兒童,在奧克蘭地區,建議直接前往 Starship與Auckland City Hospital 相連,那裡的醫護與設備都是專門為兒童設計
Urgent Care / After-hours GP(可 Walk-in 的急診中心)
- 38 °C 以上高燒、嚴重感冒、輕中度扭傷、割傷需縫合...
- 費用: 資格者50–120NZD ;非資格者70–160NZD 依診所不同
- 等待時間:高峰時段仍需排隊,但多數人 30min-2h 內就診;人手充足時可立即進診室
3. 一般感冒買藥流程(奧克蘭適用):
- 前往藥房(Pharmacy)或有藥區的超市:Unichem、Life Pharmacy、Green Cross Health、Chemist Warehouse、Woolworths(藥品架區+櫃台藥師)
- 找藥師(Pharmacist)」在場的藥局:
紐西蘭藥師受過專業訓練,可針對你的症狀提供建議,甚至開立某些「Pharmacist-only」藥品(不需 GP 處方)。
- 止咳/化痰藥(分乾咳或濕咳)
- 鼻塞用鼻噴劑(如 Otrivin)
- 抗組織胺(過敏引起的打噴嚏、流鼻水)
- 發燒頭痛(Paracetamol 或 Ibuprofen)
藥師可依你症狀搭配建議用法,也會提醒哪些藥不可併用,或是否需要進一步看醫生。
4. 「小病自理」才是紐西蘭日常
- 必備家庭醫藥箱:血壓計、溫度計、退燒止痛藥、腸胃藥、皮膚藥膏、人工淚液,都需準備在家中的急救醫療箱中。
- 慢性病自己量:高血壓、糖尿病,在台灣有醫院幫你追蹤;這裡請自備量測工具+記錄 App,定期 email GP。
過來人的貼心建議:
從台灣來到這裡,一定很不習慣紐西蘭的醫療模式。台灣健保這麼方便,要看什麼科就看什麼科,這邊從 GP 預約、急診等待,到拿藥流程,全都需要調整心態。
所以我會建議剛來的朋友們:
✅在台灣時就準備好萬用藥膏、拍照紀錄台灣醫生看診時開的處方箋,準備自己習慣的常用藥物(例如感冒藥、止痛藥、腸胃藥等)。
✅ 重點不是只記藥名,而是藥的「成分」。
像台灣常見的「普拿疼」其實就是 Paracetamol,在紐西蘭也能買到同樣成分的藥;止鼻水藥可能成分是 Loratadine、Cetirizine,這些英文名字一樣在藥房找得到。
✅ 詢問藥師,你如果能拿出藥單或告訴對方你需要什麼成分的藥,藥師會更容易幫你找到對應的選項。
希望這些小技巧能讓你在感冒不舒服時減少焦慮和等待。記住:懂得提前準備,就是你給自己的最好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