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擬器技術公司:未具名,若實現嗅覺/觸覺模擬,有高度潛力。
🔹 腳踏車雙雄:主持人曾抄底失敗,反思產業週期性與地板誤判。
🔹 大盤ETF:用來替代空手等待,以降低風險並參與漲幅。🔹 緯創:製程轉型OP後,可能由ODM/OEM接手,成為受惠者。
🔹 鴻海:製程轉型OP後,可能由ODM/OEM接手,成為受惠者。
🔹 三井礦業:壟斷SLP用超薄銅箔,若SLP導入有望受惠。
🔹 Optimus 機器人:可能為2026–2027成長動能來源。
🔹 三星:獲Tesla大單,報價具競爭力,良率改善與特斯拉合作深入,承擔風險搶單。
🔹 Tesla:AP6改由三星代工,顯示策略轉變;與三星合作改善良率、建立策略聯盟;提及品牌推廣與創新產品如貓糧。
🔹 貿聯-KY:AI伺服器供應鏈股,2022–2023年即具潛力,近期大漲。
🔹 台達:AI伺服器供應鏈股,2022–2023年即具潛力,近期大漲。
🔹 NVIDIA:主持人操作移動停利後反彈,引發懊悔。
單集重點
---------------------------------------------------------------------------------
07:05:提及標的與操作錯失
提及標的:提及標的 *Celestica*、*Flexronic*,透過觀察Google Capex可預判其受惠。主持人早在價格低時已掌握資訊,反思未能抱住飆漲段。
07:36:移動停利與後悔心情
操作反思:主持人操作時移動停利出場,雖保住獲利,但後續股價大漲引發懊悔。以 *NVIDIA* 為例,反思操作難以完全預判高點。
08:13:對投資報酬的哲學轉變
操作反思:主持人分享觀點:努力不一定有預期回報,市場報酬與時機、天意有關,逐漸接受佛系投資態度。
09:08:AI 供應鏈個股觀察
提及標的:推測標的 *台達*、*貿聯-KY*,主持人指出這些AI伺服器供應鏈個股在2022-2023年即具潛力但遲未表現,近期突然大漲。
09:38:減產與台系廠商受惠延遲
市場新聞:市場去年預期減產利多,但個股先大跌,直至2024年氣氛轉佳才快速反應,顯示市場時機難掌握。
10:40:Tesla AP6 採用三星
市場新聞:*Tesla* 新一代AP6晶片將回歸由 *三星* 代工,主持人提及與過往轉往台積電的策略變化,並涉及大訂單動態。
11:27:Optimus 未來放量預期
市場新聞:馬斯克過去 roadmap 顯示到 2026-27 年有明顯擴張可能,主持人認為與 *Optimus 機器人* 放量有關,可能為中長期成長動能。
12:00:Robotaxi 需求與新產品線推測
市場新聞:市場普遍預期 robotaxi 發展穩定,但若突然出現大幅需求,可能代表有新產品線啟動。
12:16:AI 晶片大單量傳聞與實際下單動機
市場新聞:業界傳出 AI 晶片大單,實際為報價策略操作,用誇張數字吸引更佳價格,並不代表真實需求。
13:10:市場需求與夢想性預測的平衡
操作反思:面對浮誇需求預測,仍需兼顧實際與潛在機會,若市場發展符合預測,則仍具操作價值。
13:30:AP晶片代工轉向三星的可能原因
市場新聞:AP系列晶片代工從台積電轉向三星,並非台積電品質問題,而是三星報價與合作條件更具吸引力。
14:15:馬斯克對台海風險的規避策略
操作原因:馬斯克考慮台海地緣風險,採取non-China/non-Taiwan產能策略,避免地緣衝突風險。
14:47:馬斯克協助三星改善良率與互惠模式
市場新聞:特斯拉與三星合作關係深化,馬斯克派團隊協助三星改善良率,作為報價與產能交換的一部分。
15:29:三星報價與良率風險分享策略
市場新聞:三星以低價搶單,採用good-die計價方式讓客戶降低風險,自己承擔良率壓力。
16:25:特斯拉與三星形成策略聯盟
提及標的:特斯拉與三星聯手改善良率與產能,兼顧價格與地緣策略,形成制衡台積電的佈局。
16:53:AP6時程與台積電財務影響
市場新聞:目前AP5/6尚未實質貢獻台積電財務,但投資人需將其納入未來預期中評估。
17:19:產能調整對台積電與三星影響
市場新聞:主持人認為即使有客戶退出仍可被AI需求填補,對台積電影響甚小,對三星則可能是正面影響,為雙贏局面。
18:00:特斯拉晶片代工轉單的可能性
提及標的:特斯拉可能由台積電轉單至三星,但因車用晶片要求不同於手機,穩定性優先,轉單影響相對較小。
18:44:晶片轉單可能的談判手段
操作原因:主持人認為特斯拉藉由轉單到三星來提升與台積電的議價能力,是策略性的操作。
19:15:不同公司轉單影響差異
操作反思:主持人指出,不同產品線轉單影響不同,手機公司轉單可能較為負面,但特斯拉影響較小。
19:42:AI伺服器帶動PCB與CoWoS需求
市場新聞:AI伺服器需求推升PCB與其材料(銅箔基板、玻璃布)熱度,市場持續炒作。
20:26:類載板取代substrate的可能性
市場新聞:新封裝趨勢可能由substrate轉向SLP類載板以簡化結構與成本,應用擴展至AI伺服器。
21:03:中國傳出NVIDIA內部簡報
市場新聞:中國市場傳出NVIDIA內部簡報圖檔,引發外流討論,雖消息來源未明,但常有領先動態。
21:49:專家會議資訊風險與外洩
市場新聞:介紹市場上的專家會議機制,指出其中可能涉及公司內部資料外流與風險。
23:13:專家參與與名人背書造成市場聯想
市場新聞:提及NV參與專家會議,名人背書造成市場對某技術(如cowos、substrate變成PCB)真實性的聯想。
23:40:Substrate 取代與載板產業影響
市場新聞:若Substrate轉向SLP載板,可能對提供傳統載板的廠商為利空,如健策的lead可能被取代,但主持人仍持保留態度。
25:03:SLP材料供應鏈與受惠股
提及標的:若SLP(Substrate-Like PCB)大量導入,三井礦業可能受惠,因為其壟斷超薄銅箔材料市場,並曾被視為蘋蓋股。
26:29:製程變革可能影響供應鏈角色
提及標的:製程由COW轉OP,組裝落至ODM/OEM,可能使鴻海、緯創等成為受惠者,但量體尚不確定。
27:24:技術提案未必實施,需留意風險
操作反思:技術如cowos或Cordelia雖多次討論,但最終不一定實行,可能成為未落地的設計選項,須評估其實現風險與良率問題。
30:13:空手等待 vs. 現金配置
操作原因:主持人用『大黑K』隱喻股市修正,點出市場投資人常陷入等待修正卻錯過行情的困境。
30:51:現金配置與風險管理
股票操作:說明自己選擇用大盤ETF替代空手等待,以避免被軋空手並承擔較低風險回檔,策略為『有配置才能參與漲幅』。
31:16:不盲目等回檔的策略反思
操作反思:提醒投資人不要過度等待『完美進場點』,因為實務上大回檔的機會不一定常出現。
31:45:空手者的心理障礙
操作反思:指出許多空手者表面等待回檔,實際上往往因恐懼與不信任導致不敢真正進場。
32:13:沿路買進策略
股票操作:建議投資人不要全空手等待,應分批建立部位,才能在下跌時有信心加碼。
34:42:腳踏車雙雄操作失敗與產業反思
操做反思:主持人曾試圖抄底腳踏車族群(打掉呆帳,公司釋出正面訊號),但最終價格持續下跌,形成錯誤判斷。他反思該產業景氣循環不佳,並提及許多長期投資人對該產業感到失望,顯示過度樂觀可能導致損失。
35:15:傳產景氣循環與復甦模式
市場新聞:主持人說明傳統產業如紡織、製鞋、腳踏車常見深度景氣循環,股價可能從谷底快速反彈,提醒投資人應認知週期性風險與耐心等待轉機。
35:30:經營認真與借券融券的疑慮
市場新聞:主持人提及市場對於借券融券常有內部人操作的聯想,但提醒投資人不要輕易下定論,亦可能是市場投機行為,反映市場對公司經營認知存在分歧。
35:48:腳踏車族群與公司派 vs 市場派
操做反思:主持人再次強調自己曾操作腳踏車族群失敗的經驗,希望企業經營層(公司派)能表現更積極,並點出市場派與公司派間的攻防,影響投資人信心與操作策略。
40:32:模擬器產業與科技投資機會
提及標的:主持人提及若未來有企業成功推出具嗅覺或觸覺的模擬器技術,將具高投資潛力。此段落雖未明示標的,但推測為與VR/AR或沉浸式感官模擬相關的科技公司。
44:54:AI定位為超強自動化工具
市場新聞:主持人反思自己對AI交友、AI成人內容的高估,最終認為AI只是『超級自動化工具』,不能取代真實人類互動。此為對AI定位與未來市場期待的重新評估,反映市場接受度與認知差異。
45:23:AI市場族群與人性滿足
市場新聞:主持人分析AI虛擬交友與情慾市場的使用族群可能來自『現實中無法滿足』的人群,並不會是全面普及。點出AI虛擬市場的利基市場定位,而非主流普遍性。
45:23:市場心態轉變
市場新聞:與4月相比,此次營業員聚會中,市場氛圍偏負面。雖非股災,投資人卻感受強烈挫敗,反映市場飆股過多導致自責情緒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