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我就開始想念周一上班。不是因為不愛孩子,而是因為那段安靜坐在辦公桌前的時光,是我的專屬自我時間——雖然偶爾也伴隨著老闆突然丟來的炸彈信件,但至少沒有人在我背後喊:「媽媽~她搶我玩具!」或「媽媽~她喝了我的水!」
反過來,每到上班時刻,當我終於有時間喘口氣,腦中又浮現另一個聲音:「對孩子,應該再多一點溫柔。」這就像兩條繩子,一邊拉著「給自己一點空間」,另一邊拽著「多陪陪她們」,每天都在情感拔河。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一顆被兩邊拉到變形的年糕——彈性很好,但還是會累。
更何況工作本身也不是什麼療癒度假村,裡面有會議、突發狀況、同事的情緒包裹,有時還加贈「加班限定餐」和「回家還要接著做家務」的雙重套餐。但我提醒自己,人生的排序裡,家庭要放前面一些——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時間,多一點真實的眼神交流,少一點滑手機假裝有在聽(尤其是那種邊滑邊說「嗯嗯」最後被孩子拆穿的場面,尷尬指數堪比年會才藝表演)。母職大概就是這樣——一邊計畫著怎麼離開孩子兩小時,另一邊又在離開後默默想她們,還會忍不住翻相簿看她們睡覺的照片,最後半夜被自己笑醒,想著:啊,這場拔河,輸贏都是自己,但至少,這條繩子我還想一直握著。
——
AI時代的工作新日常
回想幾年前,做老闆的會議簡報,完全憑空想像、手工從零開始。那時的我,像個孤膽設計師,跟空白投影片對視到深夜。結束育嬰回到職場後,我開始會上網找一些設計模板,套進自己的功力,完成任務——感覺就像在煮泡麵時加了顆蛋,雖然還是速食,卻更有靈魂。
現在不同了,有了AI可以一起討論簡報設計。我不需要對真人滔滔不絕解釋需求,就能像跟腦內小精靈開會一樣,一邊敲字、一邊獲得靈感。對我這種I人來說,簡直是天堂——沒有社交壓力,但有源源不絕的對話感。
第一次用napkin自動生成設計時,我驚豔到差點站起來鼓掌。到了第五次,才發現自動生成的模板不算多,驚喜也會用光。今天早上在「莫鼻卡」(因為鼻水流不停)催化下做簡報,還差點睡著。突然清醒的瞬間,我又回到找設計模板的老方法——因為不管什麼工具,真正的完成度,還是得靠經驗和功力去駕馭。
結論:AI很棒,但我也很棒,因為讓AI變得有用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