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月中到八月初,我進入了母職版的「暑假地獄賽程」。
7/17~7/19 妹妹放假,於是安排了全家出國去沖繩。 表面上是旅遊,實際上是媽媽帶著行李、行程表、孩子的替換衣物與零食包,一路戰到底。
剛回國才喘一口氣,轉眼間,7/25~7/31 姐姐也迎來一週的學校放假。 我們沒送安親,也沒找夏令營,我選擇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帶來上班,然後中午帶她回家吃午餐、午睡,讓下午變成另一場挑戰的開始。每天早上出門像是備戰狀態,書包、塗鴉本、小點心、平板、充電線一包包往辦公室搬。 她坐在我旁邊畫畫、寫字、偶爾碎碎唸:「媽媽你為什麼一直打電腦?」 下午我會請假帶她去吃中餐後回家午睡,午睡後,讓她吃個冰淇淋裝作夏日小確幸,7/26還特別帶她去看了一場電影《地球特派員》,她笑得很開心,我則邊看邊想,能讓她這樣安心地笑著坐在我旁邊,這段陪伴就已經值得了。,其實媽媽心裡在默默想:「天啊這樣還有三天……」
到了 8/1~8/5,換妹妹去新學校適應期。 早上半天上學,媽媽一早出門送去,陪伴她熟悉新學校的環境,然後中午接回家。 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整天什麼都沒做,但好像從早到晚沒停過」的代表行程。
這段時間,我的 Google 日曆已經不叫日曆,是生存地圖。 每一個色塊都是任務、每一個小提醒都藏著一段來回的奔波。
但我沒有抱怨。 只是在深夜把所有壓力悄悄下載到心裡,然後在清晨重新上線。
這就是媽媽的夏日連續劇。 孩子輪流放假,媽媽永遠在線。
沒有真正的假期,只有不同型態的陪伴與奔走。 然後再繼續說服自己:「沒關係,她們開心就好。」
有時候也想問問自己:「妳,開心嗎?」
我想,我還在尋找答案的路上。
——
8/6,今天。 終於,迎來了久違的自由身。
沒有行程、沒有排定的接送、沒有辦公桌旁的小人陪伴—— 只有我,一個人,坐在電腦前。
這種安靜,彷彿陌生,但也像熟悉的朋友回來。
雖然還是有很多事要處理,但這一刻,我知道:
身為媽媽的我,暫時可以先安靜喘口氣。 然後再慢慢走回去。
自由身不是逃離,而是暫時重返自己。 我會記得這天,也會珍惜這片刻的空白。
——
其實這幾天陪妹妹適應新學校,也順便一起迎接了姨媽降臨。 身體狀態原本就不在最佳,加上腦中掛念著工作進度,一邊回訊息一邊盯著孩子,感覺自己什麼都沒完成,但身心的疲累卻像加了倍。
這種「靜止卻不放鬆」的狀態,才是最消耗的。
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Google 日曆裡的待辦沒有被勾掉,地板上還有孩子玩過的紙屑,我只能對自己說:
妳沒有怠惰,妳只是同時身處在三種身分裡,用盡全力維持平衡。
媽媽不是不努力,只是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