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從〈背影〉學習寫出生命中重要的和解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節自 朱自清〈背影〉


當談論到朱自清的〈背影〉,都一定提到本篇「借景(背景)抒情(父愛)」的寫作技巧,最經典的內容莫過前一頁對父子買橘背影的描寫。

透過大量細節的描述,讓讀者身歷情境,共感作者的感受與感動。

細節的描寫是抒情文的重要成分與技巧。

透過這段文字,我們既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也理看見者對父愛理解的轉折點。

從前文兩人的互動,我們可發現朱氏父子的關係並不緊密。

從朱自清的生命故事來看,除了原本的家庭教育方式、當時家中的變故以及因姨娘所產生的種種衝突,朱自清在文中前段對父親不以為然的態度,事實上也與當時朱自清的正處於成年初期有關。

(有關逐步邁向成年的子女與父母的衝突與反思正是本課希望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看見的)


父子的衝突

始於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覺得父親做事不夠漂亮。(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終於孩子發現自己長大了,曾為自己撐起一片天的父親卻已年邁。(但父親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照顧著孩子)




Q:朱自清為什麼寫下本篇文章?

提示:我北來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本篇文章寫作時間是1925(朱自清27歲),距離買橘子事件又過了7年,當時朱自清與父親與2年未見,父親更加年邁,也已放下過去對兒子的指責與不滿,寫了封家書給兒子,說自己:「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朱自清收到家書後,了解了父親的心意,於是提筆寫下〈背影〉一文。

本文是與父親的和解文也是對父親表達愛意的方式。


一篇好的抒情文,可以幫你說出多年說不出口的話。

善用細節,重新找到事情的角度,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

感謝每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給全家人的語文沙龍
2會員
81內容數
這裡是以中學國文課為基礎, 希望可以幫助所有人更好地理解與表達的語文沙龍天地。 我們希望這邊所有的學習能讓所有人終身受用, 從準備升學考試到萬用的閱讀與寫作方法, 如果有想認識的主題也歡迎告訴我! 為了不錯過更新,請記得加入沙龍,並追蹤Deer L !
2025/08/30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論語》 有關這段文字的解讀,有以下兩個看法: (1)有人認為為山的人之所以在最後一匡土放棄,是因為愈接近終點,往往愈是困難。 (2)有人認為努力到最後,放棄實在沒有道理,這段話應該要加上先天資質的說明較為合理。
2025/08/30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論語》 有關這段文字的解讀,有以下兩個看法: (1)有人認為為山的人之所以在最後一匡土放棄,是因為愈接近終點,往往愈是困難。 (2)有人認為努力到最後,放棄實在沒有道理,這段話應該要加上先天資質的說明較為合理。
2025/08/30
〈母親的教誨〉是一篇經典課文,作者為著名學者與政治家胡適。 前三段敘事:慈母兼任嚴父 早晨訓勉、平日管束、特殊事件舉例(娘什麼娘、眼翳病) 第四段抒懷母親影響: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2025/08/30
〈母親的教誨〉是一篇經典課文,作者為著名學者與政治家胡適。 前三段敘事:慈母兼任嚴父 早晨訓勉、平日管束、特殊事件舉例(娘什麼娘、眼翳病) 第四段抒懷母親影響: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2025/08/30
作者以充分的「論據」支持自己「無心就是一種錯誤」的論點 舉一個好的例子可以增加文章說服力,亦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視文章的篇幅和目的,如何舉例卻是另一門學問。
2025/08/30
作者以充分的「論據」支持自己「無心就是一種錯誤」的論點 舉一個好的例子可以增加文章說服力,亦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視文章的篇幅和目的,如何舉例卻是另一門學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剛睡醒,夢到了去世很久的爸爸帶我出去吃飯⋯⋯
Thumbnail
剛睡醒,夢到了去世很久的爸爸帶我出去吃飯⋯⋯
Thumbnail
父親的背影 這個背影伴隨著我們從童年到成長,記錄了父愛的點滴。
Thumbnail
父親的背影 這個背影伴隨著我們從童年到成長,記錄了父愛的點滴。
Thumbnail
關於爸爸,小時候仰望著的男人,現在的老爸。看著自己和他逐漸老去,身為子女,我們都在學習,爸爸的老;從中試著接納生命的有限,帶著些許失落漸漸體驗有限延伸出的人生新角色與心境。
Thumbnail
關於爸爸,小時候仰望著的男人,現在的老爸。看著自己和他逐漸老去,身為子女,我們都在學習,爸爸的老;從中試著接納生命的有限,帶著些許失落漸漸體驗有限延伸出的人生新角色與心境。
Thumbnail
每次當我看到電影裏有人為他人犧牲自己,我總會不自覺傷心流淚。深觀這份情感,是源自我的父親。
Thumbnail
每次當我看到電影裏有人為他人犧牲自己,我總會不自覺傷心流淚。深觀這份情感,是源自我的父親。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停紅燈 望著前排無止盡的後車燈 不想一早用焦躁的心情開啟 隨意望了右方的街屋 屋簷下 一對父子 每每經過這,差不多這個時間都在 爸爸理個和兒子一樣的小平頭 也是同款式的長T恤和短褲 藍衣的爸爸永遠和灰衣兒子牽著手 兒子都比爸爸高了 帶著口罩,仍顯稚氣
Thumbnail
停紅燈 望著前排無止盡的後車燈 不想一早用焦躁的心情開啟 隨意望了右方的街屋 屋簷下 一對父子 每每經過這,差不多這個時間都在 爸爸理個和兒子一樣的小平頭 也是同款式的長T恤和短褲 藍衣的爸爸永遠和灰衣兒子牽著手 兒子都比爸爸高了 帶著口罩,仍顯稚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