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教誨〉是一篇經典課文,作者為著名學者與政治家胡適。
前三段敘事:慈母兼任嚴父
早晨訓勉、平日管束、特殊事件舉例(娘什麼娘、眼翳病)
第四段抒懷母親影響: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但你是否曾困惑:胡適怎麼從母親身上學到待人接物的和氣或寬恕人、體諒人的性格?
胡適的母親好像只要胡適改正過錯和用功讀書,前面的例子和待人接物有關嗎?
其實〈母親的教誨〉是一篇被刪減過的文章。
〈母親的教誨〉原名為〈我的母親〉,內文除了包含母親教誨胡適的日常,也包含胡適母親做為當家後母,如何在23歲守寡後,操持經營不富裕的胡家,與胡適兄嫂應對進退。
從原文中可發現,對比同屋簷下胡適大嫂與二嫂的壞脾氣,胡適的母親待人處事和氣,更深具智慧,正是這樣的「身教」才讓胡適有最後一段的抒懷。
但課文中刪除這段脈絡,難免讓讀者對最後一段的感懷與結尾,感到一頭霧水。
KEY:對人物的評價與描寫往往都需伴隨具體事例
生命思考與故事蒐集: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故事,和表達愛的方式。(舔翳雖然荒謬但也是一種愛)
在你的生活中,影響你最深的家人是誰?他又是如何表達他的關心呢?
是「母親的教誨」 、「爸爸的幽默」、「爺爺的照相機」,還是「奶奶的年夜飯」?
無論最後你想到的是什麼,都請記得,我們都值得很棒的愛!
感謝每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