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規範作為限制與潛能:從史卡拉第談《新天堂樂園》義大利電影爵士夜、《當大鍵琴遇上現代鋼琴》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新天堂樂園》義大利電影爵士夜
演出|恩立可・皮拉努奇(Enrico Pieranunzi)、湯瑪斯・范斯貝克(Thomas Fonnesbaek)
時間|2025/03/01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當大鍵琴遇上現代鋼琴當大鍵琴遇上現代鋼琴:奧加・帕先科的琴鍵藝術》
演出|奧加・帕先科(Olga Pashchenko)
時間|2025/03/03 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三月的第一週,兩廳院的國家音樂廳及演奏廳,不約而同地響起了巴洛克作曲家史卡拉第(Domenico Scarlatti)的樂音,而且,都和典型的古典演奏會有所不同。爵士鋼琴名家恩立可・皮拉努奇(Enrico Pieranunzi)以爵士即興語法拆解樂曲,另一位鍵盤演奏家奧加・帕先科(Olga Pashchenko)則並列巴洛克與現代音樂,兩人皆以各自的方式翻新史卡拉第,發掘全新意義。

這篇文字是一次嘗試,以史卡拉第為軸線,將爵士二重奏/鍵盤獨奏會兩個大相徑庭的表演並列討論。目的是要思考以下的音樂美學議題:即,如何在古典音樂的重重規範下,開闢出不同的演奏可能性,其中又有哪些潛在的困難。

皮拉努奇:作品內外的雙重遊戲

在皮拉努奇與貝斯手湯瑪斯・范斯貝克(Thomas Fonnesbaek)的二重奏演出中,史卡拉第在各個層面上都是頗特別的存在。從曲目來看,當晚主要是電影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與作曲家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的電影配樂,以及皮拉努奇的原創作品,惟有史卡拉第是三百年前的古老音樂;從編制來看,二重奏的形式幾乎貫穿全場,惟有史卡拉第由皮拉努奇一人獨奏。演出一開始,皮拉努奇隻身亮相,不疾不徐地向觀眾致意並隨即埋首於鋼琴前,彷彿預告了他輕鬆而奔放不羈的演繹方式。

皮拉努奇的即興方法,有點類似西方古典音樂中的「主題與變奏」。他選擇了包含(就我印象所及,應是)K. 9、K. 239在內的三首奏鳴曲,先是演奏完整樂段或全曲,再擷取動機或旋律,進一步發展新的段落。在他豐富樂思的引領下,即興段落大多遠離了原曲的和聲、氛圍及結構,有時深沈凝練,時而熱烈奔放,但仍不過度脫離原曲的素材。而即使在彈奏原曲,他的演奏風格也不落俗套,毫無學院式的謹慎或偽古似的矯飾,而是自由運用其豐沛的音色,自在地在鋼琴上唱出樂句。

如此一來,皮拉努奇演繹史卡拉第的方式,便與所謂的(某種程度上更常見的)爵士改編有決定性的區隔。後者就如皮拉努奇在錄音專輯《克勞德先生》(Monsieur Claude)、《三人行》(Ménage à trois)裡或是當晚演奏《新天堂樂園》主題那樣,是將德布西、薩提、莫利克奈的一段主題旋律套入爵士重奏的形式,徹底重塑音樂的樣貌。而對於史卡拉第的即興演奏,則是一方面留下作品的完整原貌,一方面又進行延伸與變化,將自身的樂思與彈奏風格——也可以用劇場或舞蹈理論的術語來說,他的演奏的「身體」——凌駕於作品之上。

在皮拉努奇的演奏實踐中,不難發現所謂「作品概念」(work concept)的潛在影響力,以及鋼琴家透過此一影響力進行的二重遊戲(play)。「作品概念」指的是對於樂曲的一種態度,相較於早期的音樂家將自身視為工匠、其創作僅是功能性、社會性用途的產物(例如用於舞蹈、演奏練習或宮廷娛樂),十八、十九世紀以降的作曲家則開始將樂曲視為完滿的、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基於這個意識形態,音樂家演奏時必須謹守作品的規範,遵循其創作意圖甚至還原歷史原貌。皮拉努奇的完整彈奏(而不是馬上予以拆解或變奏),首先體現了這個「作品概念」的影響力。但是,在照譜彈奏的同時,皮拉努奇一方面脫離了古典樂界的詮釋風格傳統,為奏鳴曲注入更自由豐富的色彩,另一方面則銜接自身的即興創作,模糊了樂曲的邊界。某種程度上,他進行的是一種現代主義式的(而非後現代激進解構的)審美遊戲,也就是肯定了樂曲作為文本的既定力量,並由此出發,連接起不同的音樂領域與演奏邏輯,在文本的內與外進行遊戲。

帕先科:新舊作品的互文

與之相反,帕先科延續了西方古典音樂的演奏會形式,但在曲目編排與樂器使用上翻玩新意。她玩起了反差並列(Juxtaposition)的遊戲,將史卡拉第和李蓋悌(György Ligeti)交錯排列,形成現代音樂—巴洛克—現代音樂—巴洛克⋯⋯的序列。在舞台上,碩大的法吉歐利(Fazioli)現代鋼琴與小巧的雙排大鍵琴分處舞台左右兩側,順著曲目排序,在帕先科的指尖下交錯地響起,相當考驗觀眾的聽力彈性。

帕先科主要以歷史樂器演奏為專業,她在演奏史卡拉第時,也採取了所謂的「鑑古風格」(historically-informed practice)——演奏大鍵琴(仿古樂器)、風格化的句法及裝飾音、淡化個人觀點而忠於作品(Werktreue)。僅僅從這一側面來看,或許只不過是尋常的古樂演奏。但是,經由和李蓋悌的交替,她在史卡拉第的作品上多添了一層互文(intertextual)的意義:

第一,以現代作品為參照,彰顯了每一首巴洛克作品的個異之處。眾所周知,現代音樂中不存在統攝性的「時代風格」,而是每一位作曲家、每一首作品都有獨立的邏輯、形式與美學,例如當晚演出的李蓋悌《音樂探索》(Musica Ricercata)組曲,便是十一首皆有不同的中心音、動機與風格。而藉由與一首首現代音樂的錯置,史卡拉第的每一首奏鳴曲也進入了這種「單一獨特」的微觀聆聽模式——我們意識到,史卡拉第多如繁星的奏鳴曲創作(共555首),並非像平時以為的,只是「都差不多的巴洛克音樂」,而是像現代音樂一樣,每一首都彷彿是獨特的小宇宙,其中的動機、手法與理念乃是殊異而不均質的。

第二,強調歷史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相似性,甚至藉由現代回溯性地影響過去。在樂曲順序上,演奏家刻意將音型、旋律動機或調性上相近的作品並列,例如奏鳴曲K. 141以連續的重複單音為特色,其後接到李蓋悌《音樂探索》僅以單一個音譜成的第一首,兩者的相似性顯而易聞。這讓人意識到,原來歷史音樂並不古板,而現代音樂則和史料如此相像。甚至,在演奏其中幾首(儘管不多)史卡拉第時,帕先科採取了類似「古樂搖滾化」的做法,將李蓋悌音樂中生硬、激烈的特質引入,讓史卡拉第變得刺激且尖銳,稍稍趨近了現代音樂。

比較可惜的是,帕先科沒有在演奏詮釋上走出太多新意,而更多是單純並列不同的作品文本,透過互文與對照來額外創造意義。況且,李蓋悌的作品本身足夠震撼,好比在大鍵琴上表現搖滾音樂的《匈牙利搖滾》(Hungarian Rock)與電子音樂的《連續體》(Continuum),使同樣在大鍵琴上的史卡拉第相形失色。將原本一氣呵成的《音樂探索》拆開,破壞了原本的連貫感,也並未產生不同效果;整個「現代音樂—巴洛克」的曲目交替,因而略顯形式化。儘管我欽佩帕先科在復古與現代樂器之間自由游走的能耐,但在探索演奏詮釋可能性、拓寬作品內涵的方面,她的成果仍然有限。

帕先科演奏史卡拉第與李給替。2. 11. 2022, Fundación Juan March, Madrid

文本的規範:限制與潛能

帕先科和皮拉努奇的不同嘗試,似乎都指向了古典音樂實踐的一項議題:在古典音樂的場域之「內」,是否還有任何鬆動樂曲文本、更拓寬詮釋空間的可能性。在帕先科的例子中,我們看到演奏家遵循著復古演奏的常規、樂譜的指引,沒有太多自我發揮的空間,最多是能在不同的文本之「間」進行遊戲(例如、交錯並置、互文思考);在皮拉努奇那裡,他則打穿了作品的邊界,延伸了音樂,但卻是在即興、爵士的名義下才獲得合法性,而不能在古典音樂的領域中自我證成(justify)。我們完全可以想像,要是哪位(古典)演奏家恣意地大改音符、改編或延伸創作,便會招來「他不太正統」、「不符合作品原意」的批評。

我不是要主張,我們應該直接拋下現有的演奏規範,或恣意地凌越文本權威,畢竟這些規範與意識形態是長年沉澱累積的結果,和各種歷史脈絡、文化資本甚至政治意識密不可分;若是單純地拋棄規範,勢必會被體制驅逐在外,而無法達到內部的改革。

相反,皮拉努奇和帕先科的實踐方式,儘管不夠全面,但或許是能夠參照的立足點。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那麼,其中一個方向,便是像帕先科那樣,扮演策展人一般的角色,藉由作品的(去/再)脈絡化,加強聽者的感知,直至照亮樂曲裡還未被看見的,仍存在詮釋可能性的潛在空間。另一方向,則是如皮拉努奇那樣,「主題—變奏」地以既定文本為基礎,注入自身的即興與創造,直到和原作等量齊觀。除了這兩種路線,勢必也存在其他的可能方向,能讓我們辯證地面對並運用規範,進一步開闢未知。

在可見的未來,或許整個西方古典音樂表演界的趨同化現象仍將持續強化,演奏詮釋的空間愈來愈小,音樂作品的規範力愈大;但是,危機之中也永遠存在轉機。在最強大的文本限制之中,或許存在最寬闊的可能性。演奏詮釋的未來,以及各種不同的創造性嘗試,還是值得期待的。

*原文刊載於表演藝術評論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音樂,劇場,思考|采騰的藝文隨筆
0會員
4內容數
顏采騰,音樂文字工作者,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專長音樂美學、古典音樂、批判理論。 這裡紀錄了我的音樂評論、各類思索與隨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97wyGGO6FU我自己吹奏的單簧管,配上樂譜附的CD伴奏音檔,再同時錄音下來的。 (聲音上難免會有點失真...但已經蠻接近 立體聲了) 這一首 叫做嘆息 作曲家用了很多連續的半音上行或下行,好像來表達一種 嘆息的曲風,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97wyGGO6FU我自己吹奏的單簧管,配上樂譜附的CD伴奏音檔,再同時錄音下來的。 (聲音上難免會有點失真...但已經蠻接近 立體聲了) 這一首 叫做嘆息 作曲家用了很多連續的半音上行或下行,好像來表達一種 嘆息的曲風,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這個實驗性的劇場,融合了西洋的劇本與東方的表演,再將京劇唱腔、爵士樂即興混奏,我覺得他混合的蠻好,兩者是挺搭的,有一股「輕飄飄」的氣氛在裡面,但畢竟爵士樂太靈動、太輕快,沒有文武場那種端肅感,導致有些比較需要氣氛的場景,爵士樂撐不起來,少了一股「殺意」。
Thumbnail
這個實驗性的劇場,融合了西洋的劇本與東方的表演,再將京劇唱腔、爵士樂即興混奏,我覺得他混合的蠻好,兩者是挺搭的,有一股「輕飄飄」的氣氛在裡面,但畢竟爵士樂太靈動、太輕快,沒有文武場那種端肅感,導致有些比較需要氣氛的場景,爵士樂撐不起來,少了一股「殺意」。
Thumbnail
無關中古世紀亦無關歐洲皇室 純粹因為早餐看著格友的文章,配著You tube隨機播放的系列樂曲有感而發:樂器之王與樂器之后的種種。 鋼琴不論獨奏、伴奏都能完美完全的詮釋樂曲的精髓且動靜皆宜,所以被推崇為樂器之王;小提琴高昂清亮的聲音表現讓人激賞,不僅古典樂曲能完美演繹複雜多重可急可緩的轉折,在流
Thumbnail
無關中古世紀亦無關歐洲皇室 純粹因為早餐看著格友的文章,配著You tube隨機播放的系列樂曲有感而發:樂器之王與樂器之后的種種。 鋼琴不論獨奏、伴奏都能完美完全的詮釋樂曲的精髓且動靜皆宜,所以被推崇為樂器之王;小提琴高昂清亮的聲音表現讓人激賞,不僅古典樂曲能完美演繹複雜多重可急可緩的轉折,在流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風中的琴聲】【透明的詩】【寫一封長信給我】
Thumbnail
【風中的琴聲】【透明的詩】【寫一封長信給我】
Thumbnail
帕格尼尼就像是到魔咒,你以為擺脫它,實際上它的幽魂轉生為後世任何可能允許的弦樂作品。
Thumbnail
帕格尼尼就像是到魔咒,你以為擺脫它,實際上它的幽魂轉生為後世任何可能允許的弦樂作品。
Thumbnail
看漫畫小說的話沒聲音,看動畫則聲畫皆有,當然音樂也是真人演奏,如動畫的演奏色士風的是馬場智章、演奏鋼琴的上原廣美、及鼓手石若駿。 馬場智章: 上原廣美: 石若駿﹕ 你究竟有多愛演奏才會每天在河岸吹奏色士風?還要離開家園找不同的音樂人組團演出,目標就是去爵士的殿堂演奏?除了被主人翁宮本大
Thumbnail
看漫畫小說的話沒聲音,看動畫則聲畫皆有,當然音樂也是真人演奏,如動畫的演奏色士風的是馬場智章、演奏鋼琴的上原廣美、及鼓手石若駿。 馬場智章: 上原廣美: 石若駿﹕ 你究竟有多愛演奏才會每天在河岸吹奏色士風?還要離開家園找不同的音樂人組團演出,目標就是去爵士的殿堂演奏?除了被主人翁宮本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