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經典電影】《晚春》、《東京物語》的傳統和現代,小津安二郎(上)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寫小津安二郎,心情是有點複雜的。

他在電影史的定位,是大師中的大師。或者說,因為年代早的關係,他是許多大師眼中的老師。最為人所知的,如導演侯孝賢、文‧溫德斯(Wim Wenders),都深受小津啟發。溫德斯還拍攝了《尋找小津》紀錄片。小津的電影,毫無疑問兼具商業性與藝術性,低角度攝影,像角落裡的一雙眼睛,靜靜看著空間中,人事物的來去與變換。心思無須言表,就能寄情於每一禎影像之中。

但小津的一生,也存在著爭議。礙於篇幅,我想分作幾篇(上、下or 上中下?),這篇先聚焦在幾部經典和我喜歡的作品,之後再談論其他。

和小津合作多部作品的原節子。《晚春》劇照

和小津合作多部作品的原節子。《晚春》劇照

關於作品,小津是非常「量產」的導演,有些年代久遠已不復見,完整保留下來的卻也有34部之多。從默片拍到有聲片,從黑白拍到彩色。可謂親身經歷了電影史上世代交替的年歲。其中當然也有公司派下來讓他拍的片子,但他大多能在商業和藝術之間取得平衡,肯定商業市場之於電影藝術的意義,盡力拍出能賣座的作品,同時兼顧自己的表達。這是不容易的事。

若論公認最經典的幾部作品,該是以原節子為主要角色的「紀子三部曲」:《晚春》、《麥秋》、《東京物語》。其中又以《晚春》、《東京物語》評價最高。

紀子三部曲,顧名思義是都有名為紀子的女性,但其實三個紀子並不相關,是各自獨立的故事。共通點,也是小津電影時常呈現的,傳統與現代,新舊文化的衝擊,如何左右了兩代人之間、男性與女性之間,及至整個家庭的面貌。

1903年出生,親歷兩次世界大戰,走過戰後衰頹與復興的小津,以細膩的凝視,拍出獨屬於那個年代的日本。他自述自己拍的都是「人情故事」。而我以為,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父母之情。

那或許是日本文化裡特有的,含蓄和壓抑,即使家人之間,也有一種非常禮貌,甚至相敬如賓的氛圍。看習慣家庭衝突,就是要摔鍋砸碗大吵大鬧的我等「外國人」,大概很難想像那樣沒有一丁點「火藥味」的互動究竟是如何養成的。心裡再怎麼衝擊,嘴上還是"hai hai hai", "so so so"。

但不要以為,小津的電影缺乏戲劇衝突。恰恰相反。聳動的社會案件、激烈的口角和拳腳相向,對小津來說,只是「突發事件」,不等於戲劇。他更在意日常中人心細微的變化,本我、自我、超我交錯的波瀾。那些在年歲、情感,每一段關係,每一個生命環節的縫隙之中,悸動和惶然,掙扎和執念,前進或後退的躊躇,才為真實的張力所在。也是何以時至今日,小津的電影能夠超越年代和文化,持續觸動觀眾。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08 字、7 則留言,僅發佈於J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1.3K會員
315內容數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2025/07/03
未知的事,仍舊未知。鳥,究竟為什麼這麼做?接下來還會採取什麼行動?角色們多次探問,導演希區考克仍選擇不言明的留白...
Thumbnail
2025/07/03
未知的事,仍舊未知。鳥,究竟為什麼這麼做?接下來還會採取什麼行動?角色們多次探問,導演希區考克仍選擇不言明的留白...
Thumbnail
2025/04/26
一九五九年的《四百擊》,距離現在已經超過半世紀,它是法國導演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Roland Truffaut)的第一部長片,也是講到經典、法國新浪潮,和探討少年犯罪問題,不能繞過的電影。
Thumbnail
2025/04/26
一九五九年的《四百擊》,距離現在已經超過半世紀,它是法國導演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Roland Truffaut)的第一部長片,也是講到經典、法國新浪潮,和探討少年犯罪問題,不能繞過的電影。
Thumbnail
2025/03/25
拜串流平台之賜,現在看電影,無論新舊,都更為容易,但套句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的話:「經典作品就是那個『大家都聽過,但是就是沒人真的看過』的奇妙存在。」
Thumbnail
2025/03/25
拜串流平台之賜,現在看電影,無論新舊,都更為容易,但套句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的話:「經典作品就是那個『大家都聽過,但是就是沒人真的看過』的奇妙存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竟說我推薦的電影多是艷情片,還問我是不是喜歡看艷情電影?這問題不但廢話還很傻,誰不喜歡看艷情電影?我當然是喜歡才會推薦,重點是大家應該也喜歡吧! 其實我推薦的電影更多是因為電影裡的文學性,只是不知為什麼艷情的屬性比較會被注意到?再來介紹一部文學電影,之前聊過谷崎潤一郎,今天介紹另外一位日本耽美派文
Thumbnail
竟說我推薦的電影多是艷情片,還問我是不是喜歡看艷情電影?這問題不但廢話還很傻,誰不喜歡看艷情電影?我當然是喜歡才會推薦,重點是大家應該也喜歡吧! 其實我推薦的電影更多是因為電影裡的文學性,只是不知為什麼艷情的屬性比較會被注意到?再來介紹一部文學電影,之前聊過谷崎潤一郎,今天介紹另外一位日本耽美派文
Thumbnail
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莱辛顿的幽灵》其中篇章〈东尼泷谷〉,已故名导市川準的作品,他以冷冽独到的电影手法,将简短的文字转化成扣人心弦的影像,打破了「村上作品不能改编成电影」的魔咒。「尾形一成」、「宫泽理惠」的精湛的演技表现,搭配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的经典配乐,使电影画面与配乐相得益彰,「西岛
Thumbnail
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莱辛顿的幽灵》其中篇章〈东尼泷谷〉,已故名导市川準的作品,他以冷冽独到的电影手法,将简短的文字转化成扣人心弦的影像,打破了「村上作品不能改编成电影」的魔咒。「尾形一成」、「宫泽理惠」的精湛的演技表现,搭配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的经典配乐,使电影画面与配乐相得益彰,「西岛
Thumbnail
作為大師中的大師,小津安二郎的魅力正在於看似簡單的表面卻又著華麗的調度,他的作品看似無味,卻能滋味無窮的使人回味,究竟他作品裡的關鍵詞是如何?我們又如何從具體例子看到他作品的魅力,而對於2023年的我們,這位大師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Thumbnail
作為大師中的大師,小津安二郎的魅力正在於看似簡單的表面卻又著華麗的調度,他的作品看似無味,卻能滋味無窮的使人回味,究竟他作品裡的關鍵詞是如何?我們又如何從具體例子看到他作品的魅力,而對於2023年的我們,這位大師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Thumbnail
【尋找小津】 ◎ 文・溫德斯 #電影台詞 我才明白為何我對東京的印象,在我看來像是夢遊者。  未曾有其他城市或其居民,讓我感到這麼熟悉和親密,在我專程去那裡之前早就如此,主要就是因為小津的電影。  這種親密性,才是我想要在東京找到的影像。或者也許我只是想要認同,或許我尋找的東西已蕩然無
Thumbnail
【尋找小津】 ◎ 文・溫德斯 #電影台詞 我才明白為何我對東京的印象,在我看來像是夢遊者。  未曾有其他城市或其居民,讓我感到這麼熟悉和親密,在我專程去那裡之前早就如此,主要就是因為小津的電影。  這種親密性,才是我想要在東京找到的影像。或者也許我只是想要認同,或許我尋找的東西已蕩然無
Thumbnail
我面對攝影機時想到的本質,是透過鏡頭尋回人類本來豐富的愛⋯⋯戰後或許風俗人情、心理狀況產生了質變,但仍然有道力量在底層流動。那力量說是人性可能過於抽象,就算是人的溫情吧!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才能將這溫情完美地表現在畫面上
Thumbnail
我面對攝影機時想到的本質,是透過鏡頭尋回人類本來豐富的愛⋯⋯戰後或許風俗人情、心理狀況產生了質變,但仍然有道力量在底層流動。那力量說是人性可能過於抽象,就算是人的溫情吧!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才能將這溫情完美地表現在畫面上
Thumbnail
《線,畫出的我》,改編自水墨畫家砥上裕將所寫的同名小說,由小泉德宏執導,兩位影壇前輩三浦友和、江口洋介飾演水墨大師,年輕人氣演員橫濱流星與清原果耶演繹水墨畫壇後起之秀,帶給觀眾一場精采絕倫的水墨畫之旅。
Thumbnail
《線,畫出的我》,改編自水墨畫家砥上裕將所寫的同名小說,由小泉德宏執導,兩位影壇前輩三浦友和、江口洋介飾演水墨大師,年輕人氣演員橫濱流星與清原果耶演繹水墨畫壇後起之秀,帶給觀眾一場精采絕倫的水墨畫之旅。
Thumbnail
川端的作品常瀰漫著某種虛無又妖異的氣息,而對於日本傳統文化的鑽研和深度浸淫,又給予其故事盛大的意象,透出難以抗拒的迷離魅力。從改編電影的角度去認識川端作品,相當不同於單從文學的進入,來回地耙梳,能更完整地認識這位文學家及其所處在的時空和精神狀態。
Thumbnail
川端的作品常瀰漫著某種虛無又妖異的氣息,而對於日本傳統文化的鑽研和深度浸淫,又給予其故事盛大的意象,透出難以抗拒的迷離魅力。從改編電影的角度去認識川端作品,相當不同於單從文學的進入,來回地耙梳,能更完整地認識這位文學家及其所處在的時空和精神狀態。
Thumbnail
生活喜怒無常,而最後的大海卻是一如往常,原來小津不只是不在乎180度線,他是凌駕於這些規則之上的,看完了電影後,我無法明白,為什麼我看不見他引導觀眾,看不見他揭露情感,僅僅就是用日常、空白還有靜默就道出了一切。
Thumbnail
生活喜怒無常,而最後的大海卻是一如往常,原來小津不只是不在乎180度線,他是凌駕於這些規則之上的,看完了電影後,我無法明白,為什麼我看不見他引導觀眾,看不見他揭露情感,僅僅就是用日常、空白還有靜默就道出了一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