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用心的留言 都是在為自己的思考力投資

收到的明信片
收到跳鼠寄的明信片啦 !!!
謝謝 步履不停 Wandering On 的活動 !!!
這讓我想要分享一下我自己在創作路上的經歷。因為剛開始創作,我觀察到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大部分人看完一篇很棒的文章後,想要留言但不知道該說什麼。
最後只好按個愛心表示「已讀」。
或者覺得認真留言,還要看完整篇文章,好像很浪費時間,乾脆就不留了。
我覺得這也許就是現在大多數讀者不太留言情況。
我以前就是 !!!
但成為文字創作者之後 ( 還是我現在還不算? ),卻因為改變留言習慣,意外獲得了許多成長和連結。
留言不都留言
以前的我,對於留言好像有種「拚命真誠」的執著。
每篇文章都要留,我覺得這樣可能才能表達對創作者的支持,才算是一個有互動的讀者。
那時候的留言風格就是盡可能地真誠,想要讓創作者感受到我的用心。
但現在不一樣了。
我變成了「理性選擇」的留言者。
不是每篇文章都留言,而是選擇那些真正觸動我、讓我有想法的內容才會回應。
這個轉變讓我覺得,也許留言的品質遠比數量重要。
我的做法好像很像在讀書筆記。
看完文章後,我會問自己:「這篇文章中,哪一句話、哪一個點或哪一個概念最觸動我?」找到這個觸發點後,我就針對它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時間充裕,我還會加入換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話,會怎麼做?」
幹嘛改變留言方式?
這個轉變讓我發現,留言不只是給創作者的回饋,對於我自己來說,更像是一種自我投資。
首先,它可能訓練了我抓重點的能力。
就像做會議記錄一樣,我必須在大量資訊中篩選出最核心的內容,這也許讓我更能吸收文章裡的重點。
再來,留言過程中的思考整理,好像常常會激發我的寫作靈感。
有時候在回應別人的觀點時,我會突然想到:
「咦,這個角度我好像也可以寫成一篇文章 !!」
就這樣,留言可能成了我創作的靈感來源。
最重要的是,我認為透過留言,別人也許可以了解我的思維模式和個人品牌。
透過這簡單的互動,建立自己在社群中的形象和定位 ( 應該有吧? )。
堅持留言 ?
真正讓我堅持留言的原因,是因為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在別人的文章下留言,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底下變成了留言板,大家開始開啟討論串 XD。
這種因為我的留言而引發更多討論,我覺得這種社群效應真的很有趣。
就像在文章底下形成了一個小型的思想交流社群。
更重要的是,對於我自己來說,每次留言都像是一次思維整理的練習。
我必須把模糊的感受轉化成清楚的文字,這個過程本身可能就是很好的自我成長機會。
我的留言技巧
經過這幾個月的實踐 ( 講的很像多年的大師 ),我覺得我可以分享一套「找觸動點」的留言方法。
我的技巧,自己感覺不難 ?
在整篇文章中找到最觸動我的那一句話、那一個點或那一個概念,然後針對這個觸發點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時間充裕,我會加入換位思考的元素。
比如作者分享了一個做法,我會想:「如果是我遇到同樣的情況,會怎麼處理?」然後把這個思考過程寫出來。
當時間有限時,我也有簡化版的留言方式:感謝分享加上簡單的收穫分享,或者用表情符號來表達情感。
我覺得重點可能不在長度,而在留下什麼。
p.s. 有一個很重要的地雷我覺得要避開,千萬不要用批評指教的語氣,像是「怎麼可以這樣」或「不應該這樣」。
我發現更好的方式,可能是先認同對方的做法或主題,再說「如果是我的話,會怎麼樣」。這樣既能表達不同觀點,又不會讓人感到被攻擊。
有啥其它建議 ?
如果我要給剛開始想認真留言的人一些建議,我會說也許可以從最簡單的第一步做起:留一些感謝的話語,或者用表情符號表達感受。
我認為只要留下什麼你就是給予創作者很大的支持了。
可能可以從「謝謝分享」開始,然後慢慢加上「讓我想到...」或「我的收穫是...」。
我想強調的是,留言不只是給創作者的回饋,對於我自己來說,更像是給自己的成長機會。
每一次用心的留言,都可能是在訓練自己的思考力、表達力。
我個人的經驗是,當我開始用心留言後,不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更好的自己。
對於我自己來說,這樣的投資好像真的很值得。
那麼,這篇文章中哪個點最觸動各位呢?請給我多點指教,讓我可以在下篇文章中做改進!
Just share to you ~ 我是 Joker 咱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