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生意都要跟別人比便宜 有些生意要跟別人比溫度
事情是這樣的,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野冊小雜工|商科出身的賣書仔」老闆在寫作,分享關於書店的主題。
雖然他沒有明說,但從文字裡好像能感受到那種「明明很努力但生意還是不好」的無奈感。
身為 "前" 商業顧問的我,想說提供一點我的想法,供在困境中的書店老闆一點參考。
實體書店遇到的困境
根據觀察到的情況,現在書店面臨到的衝擊,不用數據統計就能了解到:
- 成本超重:房租貴死人,人事費用也不便宜,但客人越來越少
- 網路書店太強:博客來、momo 什麼的,便宜又方便,還送到家
- 年輕人不來:大家都在滑手機看 YouTube,誰還買實體書?
- 每家都一樣:走進書店就是買書,沒什麼特別的
但是等等,這些問題的背後,真正的癥結點是什麼?
問題出在哪裡?
出在這個世代社會的轉型,很多需求都有些轉變了。
就像 NOKIA 一樣,明明沒做錯什麼但還是消失了。
但對於知識的追求還有滿足的好奇這點並沒有改變。
或許以前開書店是 : 「我開書店,你需要買書,所以你來我這邊買」 ( 二手原文書之類的 )
而現在的書店卻是面臨更多的抱怨 :
網路書店:書更多、更便宜、還免運費 實體書店:書比較少、比較貴、還要特地跑一趟
重新定位問題
書店要想靠賣什麼種類的書「賺錢」? 還是想一下為什麼客人要特地來你「這裡」?
以我參考也冊書店老闆的文章,我猜除了情懷還有影響力,應該至少也是需要一個穩定能夠「長久」 活下去的辦法。
所以就當我在這邊講講風涼話,免費的提供典不用錢的一些商業分析 ?
當一個未來能夠長久活下去的一個參考。
要問書店老闆什麼問題 ?
你目前的狀況我們或許都可以想像,那你期望的狀況呢 ?
書店老闆的心聲
「我不只是想賺錢,我是真的愛書、愛這個情懷...」
「但現實就是,沒錢怎麼撐下去?理想或許在這個階段不能當飯吃...」
「我需要找到一個方法,讓我既能維持生計,又能堅持初衷...」
客人的真心話
表面上說要買書,但其實心裡想的是:
- 想要有人推薦好書:網路評價太多太雜,不知道該信哪個
- 想要認識同好:一個人看書好孤單,想找人聊聊
- 想要更豐富的體驗:不只是買書回家看,還想要更多收穫
- 想要支持有溫度的地方:比起冰冷的網站,更喜歡有人情味的店
網路書店做不到的事
再怎麼厲害的 AI 推薦,都比不上真人面對面的聊天。 再怎麼方便的線上購物,都沒有實體店面的溫度。
這就是機會啊 !!!
也許可以換個玩法 ?
核心概念大轉彎
舊思維:書店 = 賣書的地方 新思維:書店 = 提供知識體驗的地方
具體可以怎麼做?
跟其他店家合作
比如說:
- 跟隔壁咖啡店合作,「買書送咖啡」或「喝咖啡聊書」
- 找烘焙師來辦「邊做蛋糕邊聊食譜書」的活動
- 邀請插畫家來現場畫圖,順便賣藝術相關書籍
把書店變成聚會場所
- 讀書會不只是討論書,還要一起解決生活問題
- 辦「技能交換大會」,大家互相教學
- 定期舉辦各種有趣的文化活動
提供個人化服務
- 當「選書顧問」,根據客人的需求推薦書
- 幫客人規劃讀書計畫
- 讓客人分享讀書心得,變成小小的分享會
線上線下一起玩
- 每本書都有 QR Code,掃了可以看到更多內容
- 建立會員制度,集點換好康
- 鼓勵客人寫書評、拍照打卡
也許可以從單獨到夥伴
書店聯盟?
遊戲都有英雄聯盟了,為什麼書店不能有書店聯盟 ?
真的要單打獨鬥 ? 要不要試試看幾家書店的合作 ?
「在 A 書店買書,可以到 B 書店聽講座」 「辦活動大家一起分攤成本」 「聯合行銷,影響力更大」
跨界合作
跟餐廳合作:
- 買書打折吃飯
- 讀書會包場服務
- 「書香配美食」主題夜
跟學校合作:
- 提供學生實習機會
- 合作開發課程
- 共享學習空間
跟文創店合作:
- 互相寄賣商品
- 一起辦展覽
- 開發聯名商品
執行初步企劃
第一步:小試身手(1-2個月)
不要想太多,先找一個合作夥伴試試看:
- 辦一次小活動
- 看看客人反應如何
- 收集意見回饋
第二步:調整優化(3-4個月)
根據客人的反應調整:
- 問問客人還想要什麼
- 改善活動流程
- 建立簡單的會員制度
第三步:擴大規模(5-6個月)
如果效果不錯,就可以:
- 找更多合作夥伴
- 開發線上功能
- 跟其他書店組聯盟
要注意什麼?
成功的關鍵
- 心態要轉換:從「賣書的」變成「服務大家的」
- 要學新技能:活動企劃、社群經營這些都要會
- 錢要算清楚:新的玩法需要新的財務規劃
可能的風險
- 轉型期會很辛苦:新模式建立需要時間,可能會有陣痛期
- 客人不一定買單:大家習慣了舊的方式,可能需要時間適應
- 別人會學:如果成功了,其他人可能會跟進
怎麼應對?
- 慢慢來:不要一次改變太多,循序漸進比較安全
- 多元收入:不要只靠一種方式賺錢
- 建立特色:做出自己的獨特性,讓別人學不來
我想說的是...
屁話這一大堆,主要還是想表達,實體書店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 !
現在這個時代,大家每天都在滑手機、看螢幕,一定會有更渴望真實的人際互動的人。
書店不應該只是「賣書的地方」,而是「讓人們因為書而聚在一起的地方」。
想想看,如果你的書店變成:
- 附近居民最愛的聚會場所
- 愛書人的秘密基地
- 知識分享的溫暖角落
- 文化活動的重要據點
這樣的書店,誰捨得讓它消失?
最後想說
雖然我沒有實際開過書店,但從商業分析的角度來看,我真的覺得實體書店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不是跟網路書店比價格,而是創造網路永遠給不了的溫度和體驗。
每一家書店都可以成為社區的文化心臟,不只賣書,更是連結人心的重要場所。
希望所有還在堅持的書店老闆,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新方向。
畢竟,一個沒有書店的地方,就少了很多人情味。
而我們需要的,就是更多有人情味的地方。
加油!書店老闆們!
Just share to you ~ 我是 Joker 咱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