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上映蠟筆小新第32部劇場版電影,身為蠟筆小新的死忠粉絲,每部劇場版電影絕不錯過,只要電視重播一定一刷再刷,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感觸和感動。我曾思考為什麼這麼多影視作品和動漫電影,唯獨對蠟筆小新熱愛不減,從小到大死終如一,我想是因為「羨慕」吧。

羨慕小新的家庭,無論小新多麼調皮,可以說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兒童,美芽和廣志始終支持小新的決定,助他一臂之力,而且在小單元動畫裡,家庭中歡樂且互相體諒的氛圍,令人嚮往。此外,我也羨慕春日部防衛隊的友誼,大家性格各異、家庭背景不同,平時吵吵鬧鬧,但從不互相批評,並在關鍵時刻互相幫助,很想要這樣真摯的朋友。最後,很欣賞小新的個性,灑脫隨興、自由自在、幽默有趣,有點調皮搗蛋,卻是個重視朋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希望自己如同小新一般,笑看一切困難,勇於面對,和家人與朋友們一起,面對生活困境並樂觀生活。
這次的劇場版電影,以阿呆變成暴君為主軸,並以印度為背景,中間穿插印度的特色文化與美食,包含跳舞唱歌的寶萊烏風格、印度奶茶、囊、咖哩、牛大便等,整場電影氣氛歡樂,參雜一些有趣的笑點,並且最終回歸友情的主題。艾利安娜是電影版的新角色,一位帶給觀眾歡笑的女明星,在工作上總是隱藏真實的自己,戴上粉絲期望的面具,因此自我懷疑,覺得沒有人喜歡真實的自己,每個人僅看中不會犯錯、超級完美、笑容滿面的假象,直到遇到小新一群人,才明白真正的友誼,不需要偽裝完美的一面,展現真實的自己,朋友們自然會喜歡你。如同春日部防衛隊對阿呆的包容與喜愛,即使阿呆成為暴君,不再是過去穩重、溫柔、乖巧的形象,只要阿呆幸福,不拔掉衛生紙也沒關係,他們只希望可以五個人一起玩耍,有趣的生活在一起。
整體來說,是一部有趣的電影,探討真摯的友誼,並融入一些印度元素,使觀眾更加了解印度文化,歌曲和舞蹈也可缺可點,很有寶萊烏邊演電影邊唱歌跳舞的歡樂風格,只是相較於過去的電影版,這部電影的深度稍嫌單調、略顯無聊。
首先,阿呆黑化的不完全。阿呆本來就是無欲無求的角色,穩重且充滿智慧的孩子,收集奇特的石頭就感到滿足,既然衛生紙可以喚起深層的慾望,如果能深刻描述,阿呆不想當乖巧懂事的孩子,想任性胡鬧的一面,劇情會更有爆點,一開始僅因為小新無法吃到食物而生氣,後來又忽略朋友,只想得到另一張衛生紙滿足慾望,無法銜接黑化暴君的主題,搞不懂阿呆真正的慾望所在。
其次,這部電影的反派有點多餘。烏魯夫是印度的億萬富翁,雖然有錢,卻孤單沒有朋友,試圖和強大的動物、人類、甚至AI當朋友,都被拒絕,最終回歸善待自己,一個人也很好的主題。劇情中沒有詳述烏魯夫的孤單,雖是反派角色卻不夠壞,結尾才草率演出他想交朋友的意圖,太過牽強,是劇中最失敗的角色。
最後,春日部防衛隊到印度的目的是表演節目,如果小新與阿呆和好後,五個人一起表演一齣愛與友誼的表演,收尾會更完整,總覺得有點沒頭沒尾,一開始就播孩子們表演的內容,到後面就忘了,結局時大家輕易和好,打一下AI怪獸就結束,收尾有點草率。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表現尷尬的劇場版電影,本來很期待融合印度元素與阿呆黑化的主題,看完後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遺憾。明明有四個新角色與野原一家可以鋪陳劇情,卻沒有善用反派角色,增加劇情爆點,家庭團結打敗壞人的部分,草率又無趣,感受不到野原夫妻與小新和孩子們重逢的喜悅,結論就是情感鋪陳不細緻、劇情不合邏輯,有點奇怪的劇場版電影。
後來想想,如果把主角改成正男,劇情安排會更加合理。因為正男是膽小、自卑、有點卑鄙的孩子,獲得慾望後,一定希望變強大並受人注目,讓正男與新朋友(反派)一起上台演出,獲得理想中的注目,卻失去友誼感到空虛,並明白真正的強大與幸福,不是成為明星或被人追捧,而是和朋友們玩耍,過著平凡有趣的生活。如果把正男的新朋友或衛生紙怪物,描繪成講求名利、金錢、成績的負面角色,劇情邏輯會比較順暢,才不會落入四不像的尷尬境地。
以蠟筆小新忠實粉絲的立場,每年都非常期待暑假上映的劇場版,睽違一年的等待,滿心期待走入電影院,卻感到相當失望,可能為了迎合兒童電影的標準,整體有點平淡,希望未來能在劇情上多一些鋪陳和邏輯,並善用新角色的特色,才不枉費好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