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懶惰又不擅長整裡的人,常把5坪套房搞得亂七八糟,就算心血來潮大掃除一番,不到一週就打回原形。我的衣櫃是雜亂的大魔頭,如土石流般的衣物,每次都東挖西挖才找到皺巴巴的T-shirt,所以整理收納是我很想學習的技術。
陸續看了幾本日本居家收納的書籍,如:<兩個人的簡單生活提案>、<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還有收納女神寫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這幾本書都讓我獲益良多,日本人對收納和居家生活很有一套,從每本書挑出適合自己的部分,彙整出這篇<亂中有序的懶人整理術>,獻給所有能躺就不坐的懶人,隨時都能在亂中有序中找到東西,每週10分鐘家裡亮晶晶。
事先聲明,我住的是5坪的小套房,雖然室內空間小,但浴室、衣櫃、床、冰箱、電視、自製小廚房、書櫃、鞋櫃應有盡有。10類收納法--物品分類放,不怕找不到
不要照場所放東西,要照物品分類收納,假如現在牙膏買一送一,多買了一條,依照牙膏會使用的場所,通常放在浴室的儲物櫃,但一來浴室空間狹小,二來潮濕易發霉,所以不是好選擇,如有一個專門放日用品的櫃子,需要時拿取會更適合。我把居家空間分成十大類收納,無論是找東西還是整裡都方便。
分類一、怦然心動小鐵盒
對我來說,整理不是把所有東西都丟掉,過僧侶般簡樸的生活,而是只留下真心喜歡且實用的東西。我很少買室內裝飾,一來容易長灰塵懶得清,二來沒有實質的作用。我僅留下一個收藏蠟筆小新週邊的小鐵盒,裡面放讓我怦然心動的收藏品或回憶,想懷念時,拿出來看一下,每次都能體會怦然心動的滋味。
分類二、浴室&清潔用品
我的浴室沒有乾濕分離,也沒有對外窗,只有一個老舊的抽風扇,發霉永遠是浴室的大敵,也是我最討厭打掃又容易髒亂的地方。
- 浴室只放必須物:除了每天會用到的必需品,例如:洗髮精、沐浴乳、洗面乳、牙刷、牙膏、牙線、漱口水、肥皂、洗碗精外,其餘的都會移出浴室。
- 每天刮水+除濕機避免發霉:洗完澡,馬上刮除地板和牆壁的水,並用除濕機除濕,保持浴室乾爽、不發霉,比起發霉後的清潔,每日10分鐘非常值得。
- 東西不落地,吊掛式收納:所以物品都不接觸地面,容易潮濕發霉,全部放在上方的置物架上,需要時拿取。
- 月底15分鐘大掃除:每月月底,用去黴劑清潔,只要噴灑後靜待15分鐘,就能去除水垢、尿垢和發霉,搭配刷子清潔,15分鐘亮晶晶。
- 善用洗臉盆塞和排水孔塞:避免毛髮或髒污堵塞管線,我有下廚的習慣,每次洗菜或食物殘渣都會流入洗手台管線內,導致堵塞,即使用清排水孔的工具也無法根除,在書上發現洗臉盆塞這種實用好物後,只要每週更換即可。
- 清潔用品不落地:一罐浴室清潔劑、一隻刷子、一隻馬桶刷、加上一支刮刀,就能完成每週浴室清潔,用掛勾吊在牆上,避免發霉。
分類三、冰箱&廚房
- 冰箱一週清空一次:冰箱容量小,會先訂下一週菜單,並寫購物清單,利用週末一次買齊食材,等到下個週末,食材剛好用完,不會有囤積菜或食材的狀況。
- 小冰箱分層收納:我的冰箱是冷凍冷藏一體的小容量冰箱,冷藏室僅能分三層,最下面放易凍傷的蔬果,中間層放豆腐、雞肉等生的蛋白質,最上面放煮好的熟食便當或切好的水果,容易拿取,減少食物腐敗的機會,雞蛋、豆漿、優酪乳、牛奶等液體,放在冰箱門上。
- 廚具一物多用:廚具收在小箱子裡,總共13樣,一物多用,例如:筷子除了吃飯也能用來煮麵或攪拌,鍋子除了可以蒸東西,也能當碗使用,裝便當的保鮮盒,用來裝洗好的蔬菜或醃肉也很方便。
- 餐具:筷子、湯匙、叉子、湯杓、2個可蒸可微波的玻璃保鮮盒、1個不鏽鋼保鮮盒、1個泡麵陶瓷碗、1個馬克杯
- 廚具:砧板、菜刀、削皮刀、多功能開瓶開罐器
- 清潔用具:菜瓜布、洗杯刷、洗碗精
- 小家電兩樣就夠:我的煮飯工具,只有小電鍋和小烤箱,一來減少收納空間,二來一人吃飯,小容量就夠了,這兩樣工具,就能做出烤、蒸、炒、滷、燉等料理方式。
- 簡單調味營養好吃:我的調味料很少,因為一個人煮飯,冰箱容量小,一次買多種調味粉,很容易囤積潮濕,我的調味料只有橄欖油、鹽巴、醬油、胡椒鹽四種,如果想要變化口味,會買少量薑黃粉做咖哩,用醬油加蔬菜煮壽喜燒,買小包味噌一週內煮完或買泡菜或鯖魚罐頭煮火鍋,盡量以小份量,1-2週吃完的份量為主。
- 馬上洗碗+清潔桌面:因為空間小,煮飯的位置和書桌共用一個空間,大部分都會先把2-3天的便當做好或食材洗好放保鮮盒,只要電鍋加熱就能吃,使用完馬上清洗並擦拭桌面,才能保持書桌乾淨,用來看書或寫文章。
分類四、衣櫃&鞋櫃
- 用excel記錄衣服件數:首先,依照1.春2.夏3.秋4.冬分別搭出一週穿搭,需要多少件單品,之後重複穿搭。其次,從顏色上,挑選出百搭單品,深藍、卡其、灰色、白色、黑色較適合。最後,挑出可正式可休閒的時尚單品,且永不過時的設計。
- 一丟一進:每個人常穿的衣服就那幾件,只要超過一年四季沒穿到的衣物,就能丟棄,代表那絕對不是實穿的衣服。整理了上面的表格,如想買進新的衣物,就照一丟一進的原則,保持最低限度的衣物。
- 衣架顏色分類的吊掛式收納:自從減少衣物的數量後,曬乾的衣服能馬上吊在衣櫃裡,省去折疊衣服的時間,衣物也不會變皺,我會把紫色衣架掛上衣、紅色衣架掛褲子、綠色衣架掛外套和毛巾,而內衣褲和襪子就分別掛在3個曬衣夾上,容易找到想要的衣物。
- 過季衣物分類摺疊:夏季後,我會把冬季的衣物,分成上衣、下身、外套和配件,分3類收進塑膠袋裡,放在衣櫃下方,換季時能出來清洗。
- 4個包包+1個20吋行李箱:每天會使用的包,才有留下來的價值。我只有4個常用的包包,外出一週內的旅行會用黑色後背包,平常兼做防災包,放防災物資。其次,是中等大小的帆布包,平常上班通勤或到外出購物使用,再來是購物袋,如果外出購物或旅遊,要買比較多東西,會摺疊收在帆布包裡,平常拿來當便當袋,帶便當到公司,最後是外出的美腿口金包,特殊的聚餐或約會,會用漂亮的皮革包。至於行李箱,極少場合需要,一年出國一次會用到,大部分的國內旅遊以後背包為主。
- 3雙鞋子+1雙拖鞋:我的鞋櫃裡只有2雙舒適的布鞋,平常工作、運動、旅遊替換穿,還有一雙的涼拖鞋,在附近散步或一日遊會穿,最後是一雙居家拖鞋,就能涵蓋所有日常需求,如遇特殊場合需要靴子或跟鞋,再用租借的方式處理,隨著婚禮簡單化,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 3件外套重複穿:一年四季,我都僅有3件外套,一件夏日的防曬外套,不只可以室外防曬,在冷氣房或車廂內也能禦寒,第二件是春秋天的fleece連帽外套,毛毛的質感很舒服,天氣10度以上都能禦寒,最後是黑色羽絨連帽外套兼防水功能,到10度以下的寒冬會拿出來穿。大概每年的11~2月會穿黑色羽絨外套、3~8月防曬外套、9~10月才穿fleece連帽外套,果寒流來,就堆疊穿搭,內層再穿發熱衣,在台灣就足夠了。
分類五、日用品櫃
- 一次只買一個,不囤貨,不貪小便宜:買日用品常犯的大錯,就是趁買一送一買一堆,卻無處安放。在國外超市距離遠,房子坪數大,購買日用品不便利,適合用儲藏室囤貨,但在台灣,公寓坪數小,一次買上一年份的日用品,根本沒必要,需要時,隨處都有大創、全聯、寶雅、屈臣氏等超市可以購買,甚至還有24小時的7-11可以應急,為了省小錢或湊免運,把家裡搞得雜亂無章,實在本末倒置。
- 寫下購物清單,週末補齊:當日用品快沒時,我會在手機上寫下一週的購物清單,利用週末到最近的全聯或寶雅購買,減少網購等待的時間,還有為了湊免運買一堆小廢物的風險。
- 日用品放在一個櫃子:我的所有日用品,全部放在衣櫃下方的櫃子,通常是快用完才會到超市購買,囤貨不多,要找備品不用東挖西挖,從來沒出現過,明明家裡有囤貨卻找不到的窘境,。
分類六、重要文件&發票&電子產品
- 資料袋分類,一目了然:我的重要文件,分成銀行帳戶、保險資料、出國護照和重要文件4類,分別放在有拉鍊的資料袋裡,並在袋子外面寫上內容物,需要時好找好拿。
- 多用載具環保愛地球:載具出現後,除了在手機桌面貼載具條碼,信用卡和行動支付也綁定載具,已經很少拿到紙本發票,只有極少數手忙腳亂的情況下,會拿到1~2張,用夾鏈袋統一收納,隔月的25日馬上兌獎。
- 4種電子產品,滿足日常所有需求:一台筆電+一支手機+一隻小米手環+一個藍芽耳機
- 筆電:追劇、寫文章、記帳、理財紀錄等
- 手機:日常的存款、轉帳、備忘錄、查資料、日常聯絡、設鬧鐘等
- 小米手環:看時間、記步、運動記錄
- 藍芽耳機:搭車運動時使用
- 電線用一個夾鏈袋收納,壞掉的電器與電線一起丟:每買一個電器,就會送一條電線,到最後累積一堆不知功能的充電線,卻完全不知用途,所以電線可以跟著電器丟棄。我目前只有手錶充電線、手機充電線(和耳機充電線一樣)和筆電充電線3條,一個豆腐頭輪流充電。
分類七、書桌&書櫃
- 書櫃只收藏看3次以上的經典書:以前我有買實體書的習慣,比起電子書,實體書的質感更讓我放鬆,後來發現實體書又重又占空間,且少有機會重看,現在改用圖書館資源,並藉由圖書館二手書交換的活動,把書籍捐出去,只留下5本會反覆查找且實用的工具書。
- 文具7樣就夠:書桌上放有一個筆筒,裝每日需要的文具。開始工作後,大多用電腦打字,僅有寫備忘錄或感恩日記會用到紙筆,所以文具只有一支三色原子筆、一個利可帶、一捲紙膠帶、一本感恩日記、一本便條紙、一支剪刀、一隻美工刀,用完直接到書局購買,不須囤貨。
分類八、床
- 床包套組一組就夠:很多人家中,會備有2-3套的床包組,以備不時之需,但這是占空間又不實際的行為,我通常一個月會洗曬一次被單,包含枕頭、枕頭套、床包套、薄被單、棉被套、棉被,只要挑天氣好的週末,一大早洗曬,晚上睡覺就乾了,或是每週跟著衣物洗1~2件,剛好一個月輪完。
- 每月清潔床架:床架久置,容易在邊緣或床底長蜘蛛網或灰塵,除了平日掃地順手清潔,每月最後一週,再用濕抹布清潔,擦拭灰塵。
分類九、藥物&保養品&化妝品
- 藥物一個夾鏈袋收納,用紙膠帶貼上功能:我的常備藥很簡單,僅有一瓶萬用消炎藥膏、一盒OK蹦、一包貼布,嚴重的感冒看醫生拿藥或買市售的維生素C一次補充。
- 保養品一瓶多用,5瓶就夠:臉部身體兩用潤色防曬乳、凡士林(護唇膏+指緣油)、一瓶夏季乳液、一瓶冬季乳霜、一包面膜
- 3種化妝品增添好氣色:只要定期修眉,並用眉筆畫眉+潤色防曬乳+提升氣色口紅,最後使用淡淡的香膏,就能美美出門。
分類十、急救包
- 台灣地震頻繁,加上政治因素,戰爭和世界末日的傳聞不斷,剛好我有一個遠遊才會使用的後背包,沒有出遊就拿來裝急救包物資,放在門口旁的鞋櫃上,隨時拿了就能逃走。
- 物品分類
- 食物(在日常中重複吃完再補充-->避免過期):2瓶500CC的礦泉水、3罐鮪魚罐頭、3罐鯖魚罐頭、2包營養餅乾。
- 文件:身分證影本、健保卡影本、銀行帳戶影本、現金、保險單影本
- 物品:收音機、手電筒、輕便雨衣、保暖毯、行充、哨子、萬用刀、簡單醫療用品、衛生紙、毛巾
8個懶人原則
懶人大法一、Excel記錄物品數量, 一進一出,年底檢視一次
- 用excel表格,照上方10大分類,分別列出家裡有的物品,只有丟出一物,才能增加一個同類型的東西,避免衝動購物,買一堆重看不重用的小廢物。
- 每年年底,重新檢視一次表格,進行斷捨離,一年沒用到的物品,一鼓作氣丟掉,不要留念。
懶人大法二、馬上物歸原處就不會亂
- 只要東西一使用完,或到超市採購完食材或日用品,馬上物歸原處,只要有一樣東西亂丟,其他的物品都會亂放,下次整理反而更花時間。
懶人大法三、浴室、廚房馬上清,越髒越懶得動
- 浴室潮濕易發霉,洗完澡馬上刮水+1小時除濕機,搭配每月一次的大掃除,每月不用15分鐘,浴室隨時清爽乾淨。
- 廚房易有油垢和食物殘紮,不易清潔且易發臭,邊煮東西就邊用紙抹布清潔桌面(一週換一次),用完餐馬上洗碗,且每週清一次排水孔,避免堵塞。
懶人大法四、每個物品都要有自己的家
- 上面的10大分類後,每個物品都知道如何收納,再來就是按照居家的動線,找出適合收納的位置,每個物品都有自己的家,用完歸位很簡單。
懶人大法五、一物多用,減少收納空間
- 住套房意味著室內空間小,收納空間少,只要收納空間變多,就會囤積更多物品,所以除了原本的家具,不加買收納的箱子。
- 每買一個物品,要考慮他的實用性,是否能一物多用?是否能盡量每日或每週都使用到?以此為出發點來購買東西,能夠用現有物品替代的,就不須購買。
懶人大法六、除了怦然心動的物品,其餘一次丟掉
- 無論是書籍、衣物、還是怦然心動小盒子,只要發現任何東西一年未使用到,經過了4個季節都未曾發揮作用,就可以選擇丟棄。
- 斷捨離不是盡量減少物品,少到生活不便利,而是留下少數能讓自己怦然心動的實用小物。
懶人大法七、一週旅行一個後背包就足夠
- 以前的我,常有要過夜旅遊,就是要帶行李箱的想法,但因為我都是大眾運輸(火車、公車)旅遊,行李箱常把自己搞到又累又狼狽,再加上多次搬家的經驗,發現生活中每天會使用的必須品很少。
- 就算外出旅遊一週,多用堆疊式穿搭,3套就足夠,每天清洗隔天就乾,開啟了我的一個背包走天下的旅行,行李輕便了,心也輕鬆了。
懶人大法八、小空間大掃除,一支黏拖把+一塊抹布就足夠
- 剛開始租屋時,我有買過掃把和吸水拖把,發現完全不實用,吸水拖把易發霉變硬,沒多久就丟了,而且室內空間幾乎沒有大片垃圾,一般的頭髮或灰塵用黏拖把比較方便,月底的大掃除會以黏拖把黏地上的頭髮和灰塵,再用濕抹布擦地,完成居家清潔。
結語
感謝大家看完這篇懶人整理術,收納書上那種高級的裝潢我沒辦法做到,只希望自己的5坪小窩,能夠隨時保持乾淨又溫馨,又不會耽誤我太多時間,才歸納出一連串的懶人大法,讓房間維持整齊。這篇文章不會講療育的居家裝潢,而是專注在永遠不亂的收納術上,給和我一樣的懶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