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筆名|紫星夜
🧾 第一章|平民百姓,也躲不掉的稅
你沒有開公司,也沒領高薪,甚至只是靠寫文、畫圖、經營社群過生活──
但你知道嗎?你每天吃的、穿的、用的,甚至發一篇文,只要有收入,稅就已經默默在你身邊收走了。以下是一位普通台灣人每天可能接觸的稅種(即使你沒車、沒房、沒創業):
🔸 1. 統一發票 & 營業稅
- 你在便利商店買個便當,發票上寫的「含稅價格」就是幫商家繳的「營業稅」。
- 每張發票背後其實都有你貢獻的稅金,只是你看不到它被用去哪了。
🔸 2. 所得稅(就算是打賞、寫文也要報)
你可能會想:「我只是寫文章/畫圖/接稿,不是公司耶?」
- 但只要你有賺錢、有對價行為,政府就認定你產生了「所得」。
- 常見像是:
- 寫文接案:👉 被認定為【執行業務所得】
- Ko-fi、方格子打賞:👉 被列入【其他所得】
- YouTube 分潤、IG 合作:👉 若來自國外,屬【境外所得】
💬 也就是說,你發一篇收錢的文,也要報稅。沒報?可能罰你三倍。
🔸 3. 燃料稅(即使你是機車族)
- 一年一次的燃料稅,掛在汽機車牌照上,不論你常不常騎、油價怎樣都要繳。
- 雖然說是維修道路用的,但你應該常看到:路是你騎的,坑也是你修好的……嗎?
🔸 4. 菸酒稅、娛樂稅、牌照稅⋯⋯
- 喝飲料:有包裝稅
- 抽菸喝酒:菸酒稅
- 看電影、唱KTV:娛樂稅
- 騎車上路:牌照稅
有些甚至是「你繳了但從未享受」,例如文化建設附加費。
🧾 第二章|寫文也要繳稅──創作者的納稅地圖
如果你是創作者,請特別注意這些項目:
行為是否報稅稅務類別寫文章接稿有稿費
✅執行業務所得收 Ko-fi 贊助金
✅其他所得自建網站賣圖包/PDF
✅營業所得(視規模)IG/YT 廣告合作或分潤
✅其他/境外所得
💡 註:境外收入如匯回台灣金額過高,可能會被要求補稅並加罰滯納金。
📣 第三章|我們的稅,用到哪裡去了?
你每天繳著這些稅──
卻看到:
- 醫院排長隊,病床不夠
- 小學教室屋頂漏水
- 一張發票頭獎又差一碼
- 而新聞卻報導:「某地文化館預算再增3億」、「某議員岳母房產翻倍」
你會不會懷疑:
我交的稅,真的用在我身上了嗎?
🔚 結語|你不是不想繳稅──你只是想知道:那份努力,有沒有被善待
我們不是不願意負擔
我們只是想知道 那張發票、那個打賞、那碗滷肉飯裡的營業稅 是不是,曾經為誰撐起過一把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