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台車,兩天一夜。
從台北出發,清晨穿過雪山隧道與蘇花改,把車頭一路往南,直到台東。這不是計畫嚴密的旅行,而是一場奔赴自由的試驗:看看路、看看海、看看人,看看自己。
花東獨行,是一個人開車的日記,也是和山海、與車車、與自己相處的片刻。
從出發,到返回,都是旅程。
崇德灣跟我很有緣。
第一次去,是大學時跟黑潮文教基金會參加活動,可能是淨灘,也可能是走訪地景,細節已經模糊,但那片海留在腦子裡。從那以後,只要有機會,我就會繞過來。
對東華的學生來說,七星潭比較近、比較方便,崇德就太「遠」了,因為過了太魯閣就是蘇花公路。可我就是喜歡這裡——背後是山,前面是海,腳下是礫石,單純乾淨,不需要任何包裝。
這裡是崇德海灣的入口
這次是我第一次自己開車來,而且特意挑了清晨。七點鐘的崇德,不是網美景點,而是工作場。小貨車一輛輛停在海灣旁邊,漁工們正忙著收網,海水滴答答地落下來,混著柴油味和鹹味,醒腦比咖啡還有效。
我跟著前面那台白色本田彎進去,結果被漁場的小貨車擋住。
本田猶豫了一圈就掉頭走了。我心裡也想:要不要回頭?會不會打擾人家?就在我還在猶豫時,一個正在整理漁網的漁工抬起頭,對我揮揮手,指著前方,意思是「可以過去」。那個手勢超有力量,好像在跟我說:放心走吧,這條路可以通。

小路入口看似狹窄,但靠邊即可,別擋到漁工。
於是我就慢慢開了進去。
眼前的海變成低飽和的藍,礫石白白灰灰,天空還沒完全亮。
崇德對我來說不是「目的地」,更像是一個「檢查點」。

車車與海灣入口處的合影
因為沒有目的地,無所謂超時或者,也不再像是年輕的時候,總喜歡精準掌握與操控著珍貴的出遊時光,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可浪費,都要發揮到徹底、填塞到極致!
沿路唱歌,走走停停、搖搖擺擺、四處晃晃。
這種快樂,誰懂呢?
下一站,去芭崎瞭望台(待續)。


外海浪強,礫石灘不適合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