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no-banana 是什麼?
Google 最新推出的圖片生成模型 Gemini 2.5 Flash Image Preview(代號「nano-banana」)。這是全新的多模態圖像模型,結合文字理解、影像生成,全面提升創作效率!
📌 Nano-banana 功能特性
- 📝 文字驅動影像生成與編輯:一句簡單的文字指令,就能替換背景、改變色調、調整姿勢或添加元素,操作直覺又靈活。
- 🌆 多影像融合:能同時理解多張圖片,將它們融合成全新作品。例如:把角色置入不同場景、將產品放進新設計版面。
- 👩💻 角色與對象一致性:角色或物件的外觀能保持一致,特別適合品牌素材、漫畫角色或遊戲人物創作。
Gemini 2.5 Flash Image 使用自然語言進行有針對性的轉換,所有生成影像都會自動加入 SynthID 隱形浮水印,確保 AI 內容透明且可追溯。
🧚 如何開始使用 Nano-banana?
該模型現已可以透過 Gemini 、Google AI Studio 或 Vertex AI 來使用它。
以下提供三種使用方法,選擇最適合你的即可。
方法一:Gemini App
使用手機安裝 Gemini App 👉 Google Play 下載連結|App Store 下載連結
然後在對話框開啟「🍌圖像」後送出提示詞,能直接在手機上生成圖像。

Gemini App 開啟圖像功能
方法二:Gemini 網頁版
由此前往👉 https://gemini.google.com/app?hl=zh-TW
打開「圖像」選項,上傳圖片後送出提示詞即可。

Gemini 網頁版
方法三:Google AI Studio
Google AI Studio 是 Google 推出的雲端平台,專門用來測試、體驗和使用 Gemini 系列 AI 模型,可以生成範例程式碼或 API KEY,通常是給開發者使用。
1️⃣ 打開 Google AI Studio
由此前往👉 https://aistudio.google.com/prompts/new_chat
2️⃣ 選擇模型
在介面右側切換模型中找到 Gemini 2.5 Flash Image Preview(代號「nano-banana」),接著在中間輸入框送出提示詞即可。

Google AI Studio 介面
👩💻 實際示範三款創作
(以下以 Google AI Studio 介面示範)
👗 角色換裝要求
首先上傳兩張照片,一張是角色,一張是穿搭單品平面圖,請 AI 將角色換上裝扮。

Google AI Studio 圖像指令
成果照:👩💻 真的超準確的耶,服裝單品都跟提供的一模一樣!

Gemini 2.5 Flash Image Preview 成果照
接著可以請它做其他動作,就很像網拍模特兒擺動作,例如:一手抓帽子,側身動作,ˋ正面微笑
等指令,也能準確更換。
完整結果圖:(這套衣服哪裡有賣啊😍,超想買的!)

Nano-banana 成果照
🧍♀️ 角色公仔要求
接下來是網路近期最熱門的公仔轉換,例如:將這張女孩圖片轉換為擬真的收藏模型展示照,(後面補上環境細節)
,轉換後完全一模一樣呢🤩。

手辦公仔轉換
以下提供兩個不同場景的公仔指令提示詞,你可以自己玩玩看喔!
公仔指令1:把圖片轉換成一張擬真的收藏模型展示照。前方是精緻立體模型,後方是一張印有角色原始插畫與英文標題的照片卡,形成模型與插畫並列的構圖。保留展示櫃背景,整體呈現專業產品攝影風格。
公仔指令2:生成高畫質場景:將圖片主體轉換為一個1/7比例的PVC公仔,站在透明圓形底座上,擺放於蘋果電腦桌前。螢幕顯示該角色的3D線框專業系統設計圖。公仔造型真實、清晰。桌上有鍵盤、滑鼠,以及同款日系風格的商品包裝盒。
🕺 角色構圖要求
在網路上看過其他網友測試可以將兩個角色要求成火柴人構圖,於是梨編也弄了兩個角色加上一張火柴人動作指導。
成果圖:兩個角色在打架,加上火柴人構圖要求
也能準確生成動作!
(雖然有一點點不一樣,就要多生成幾次去調整才行喔。)

Nano-banana 構圖要求
👩💻 使用心得
用下來真的超驚艷,生成速度也很快。雖然角色如果是『真人』的話,仔細看還是會有些小差異,但服裝和周邊道具的還原度超高。在『動漫人物』的表現上尤其出色。偶爾有幾次生成失敗,但只要稍微調整提示詞,就能得到想要的效果。整體玩下來真的挺上癮的 🔥,這次更新感受很明顯!
🔗📌 想了解更多使用案例或 AI 工具,歡迎關注 @RIN 數位研究室 👩💻
梨編會持續實測有用的 App & AI 應用,用最省時的方式陪你走進未來 ✨
🔎 本文內容以撰寫當下的工具與版本為主,未來若有更新,功能可能略有不同。如有錯誤或補充,歡迎留言協助修正,我會持續更新!
📖 參考文章
- 推出 Gemini 2.5 Flash Image,我們最先進的圖像模型 2025年8月26日 介紹使用平台、功能、數位浮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