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太晚」這件事》活著,本身就足夠了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人生沒有「太晚」這件事》活著,本身就足夠了

在昭和年代,伊藤麻衣子是家喻戶曉的偶像。

可是,越是被掌聲包圍,她越覺得「那不是自己」。

29歲時,一隻名叫 Atom 的黃金獵犬徹底改變她的想法。

狗狗不會為了誰而打扮,也不需要討好誰。

牠只是安靜地活著。

她忽然明白「活著,本身就有意義,不需要討好誰。」

45歲,她勇敢踏進校園,考上早稻田大學,從預防醫學跨足機器人研究,甚至參與開發照護機器人。

如今60歲的她,不僅持續研究抗老化,更成為教授、挑戰聲優。

伊藤麻衣子的人生,像不斷綻放的新芽,她用行動告訴大家: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她說:「擅長的事,通常能夠長久保持。找到自己擅長且能讓自己興奮的事,就有機會能夠勝出。」

★不需要一次走到很遠,先踏出小小的一步,就能遇見新的風景。

💡 她的人生提醒我們:無論年齡,無論身分,都有適合自己的切入點,每個人都能在不同階段,開啟全新的可能。

🎓 給剛畢業的大學生

這階段的人常常焦慮:「我該往哪裡走?」

與其急著「找一份完美的工作」,不如先問自己:有什麼事能讓我願意每天都再多嘗試一點?

持續去嘗試、犯錯、修正,就是最好的方向感。

別急著找到「完美的答案」,就算迷路,也是一種方向。

能讓你每天多願意走一步的事,就是值得的開始。

📚 給研究所畢業,還在猶豫要不要工作的你

這群人可能擔心:「投入職場後會不會錯過研究?」或是「繼續深造會不會脫離現實?」

但人生的路徑,不會一直是直線。

你可以試著先往前走一小步,看看眼前會打開什麼風景。

不必一次決定一生,只要允許自己繞路,就不會錯過。

試著問問自己:現在我最想嘗試、最能專注的事是什麼?那就先從那裡開始。

👩‍💻 給30–40歲,正打拼的你

這個階段常常被責任壓得喘不過氣:升遷、結婚、育兒、買房…責任很多,壓力很重。

可是,職場的你不是人生的全部,你不只是一個「工作角色」,你還是學習者、夢想者,也能是重新出發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留一小塊舞台給自己吧!

試著問問自己:除了責任之外,我還想留給自己什麼舞台?

🏠 給超過40歲,擔心被淘汰的你

這個年齡層的人,焦慮常來自「已經不年輕了」與「家計壓力」。

房貸、家庭、責任……常讓人覺得不能停。

可是學習不是退路,而是讓自己更有價值。

哪怕日常生活再忙,也能替自己保留一個小小的「投資自己」的角落。

試著問問自己:我能在現有的生活裡,為自己種下哪個小種子?

不用很大一步,先為自己種下一顆小種子就好。

🌿 給超過50歲,覺得「太晚了」的你

這個年齡層的人,常常覺得「換跑道太晚了」,但伊藤卻在50歲後,才真正走上研究之路,研究機器人。

晚嗎?一點也不。

只要還願意學,就還有新的舞台。

試著問問自己:問自己:什麼事是我一直很在意、但從沒機會嘗試的? 也許現在正是契機。

🌅 給超過60歲,對未來有點不安的你

這階段的人可能擔心退休後的孤單、沒有目標感。

伊藤60歲仍然挑戰聲優、成為教授,代表「晚年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與其想著「能不能安穩退休」,不如思考:什麼事情能讓我每天醒來都有期待?

去找一件讓你每天早晨醒來,有點期待的事。

那就是最好的安全感,也可以是人生新的篇章。

🌸 小結

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場持續變化的冒險。

不需要和別人比快或比多,

也不需要刻意討好誰,

只要願意再輕輕踏出一步,

新的門就會打開。

與其害怕年齡,不如擁抱「還能再開始」的自由。

若你曾搭過飛機,或許就可以明白,人生的旅程就像一段航行,飛機上的我們,無論坐在哪個座位,窗外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景。

有時候是雲海,有時候是夕陽,每個高度、每個角度都不一樣。

窗外的天空,都有各自的景色。

不論你是20歲、40歲、60歲,沒有誰比較晚,也沒有誰比較快。

無論你想完成什麼夢想,Now or Never!

最好的開始就是現在。

人生就像這段飛行,不用和別人比,只要往外望,你會發現,此刻,就是最好的風景。

人生,其實可以在任何年齡重新開始。

因為,活著,就是最好的起點。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suting Lin的沙龍
29會員
672內容數
Tsuting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5
你的潛意識是不是總愛演「反派」?別擔心,《21天潛意識反派轉化計劃》就是一齣你自己主演的成長劇!每天都有新任務,帶你從認識、和解到轉化,把反派變成最佳助攻,創造全新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2025/09/05
你的潛意識是不是總愛演「反派」?別擔心,《21天潛意識反派轉化計劃》就是一齣你自己主演的成長劇!每天都有新任務,帶你從認識、和解到轉化,把反派變成最佳助攻,創造全新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2025/09/04
在人生的中途,我們都曾懷疑過自己:角色的拉扯、家庭的矛盾、友情的裂縫、與下一代的距離感。這是一個關於「晚光」的故事——即使來得晚,也能照亮得深、照得久。人生的每一道裂縫,都是光透進來的入口,故事主角學會了在黑夜裡守住微光,也學會讓光延伸到別人的心裡。光,不必急於閃耀,只要願意守候,就能恆久綿長。
Thumbnail
2025/09/04
在人生的中途,我們都曾懷疑過自己:角色的拉扯、家庭的矛盾、友情的裂縫、與下一代的距離感。這是一個關於「晚光」的故事——即使來得晚,也能照亮得深、照得久。人生的每一道裂縫,都是光透進來的入口,故事主角學會了在黑夜裡守住微光,也學會讓光延伸到別人的心裡。光,不必急於閃耀,只要願意守候,就能恆久綿長。
Thumbnail
2025/09/04
每個人的職場選擇,其實都沒有標準答案。 有人要穩定,有人要挑戰,有人要自由,有人甚至只是想體驗人生。 這篇文章,帶你看懂不同職場文化的優缺點,以及不同階段的人,會如何做選擇、為何留下或離開。 最後,從企業角度切入,探討如何找到與自己文化契合的人才。 因為,職場不是單行道,而是一場雙向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9/04
每個人的職場選擇,其實都沒有標準答案。 有人要穩定,有人要挑戰,有人要自由,有人甚至只是想體驗人生。 這篇文章,帶你看懂不同職場文化的優缺點,以及不同階段的人,會如何做選擇、為何留下或離開。 最後,從企業角度切入,探討如何找到與自己文化契合的人才。 因為,職場不是單行道,而是一場雙向的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晚美小姐已邁入40歲的人生階段 回首前半段人生心力,都投入在高壓的職場上(金融交易相關) 為了完成工作目標,下班後也持續在職進修(念了2個與工作上需要應用到的學位) 那段時間,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校上課,不然就是在學校寫報告 一轉眼就邁入40歲的人生大關 心境上有了轉變 我逐漸把對工作的
Thumbnail
晚美小姐已邁入40歲的人生階段 回首前半段人生心力,都投入在高壓的職場上(金融交易相關) 為了完成工作目標,下班後也持續在職進修(念了2個與工作上需要應用到的學位) 那段時間,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校上課,不然就是在學校寫報告 一轉眼就邁入40歲的人生大關 心境上有了轉變 我逐漸把對工作的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那是一場再也不能稱作是青春的出走,在後青春與進入中年之前。現在回想起來,已經慣於窩居在家的我,看著當時的自己,是種不可思議的心情:媽呀!我當時怎麼這麼勇敢!我現在還有這種勇氣嗎?怎麼想都覺得三十多歲的我,一定是在進行某種對生命的反抗,以茲證明自己能夠替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本書的生出,也是這種心情!
Thumbnail
那是一場再也不能稱作是青春的出走,在後青春與進入中年之前。現在回想起來,已經慣於窩居在家的我,看著當時的自己,是種不可思議的心情:媽呀!我當時怎麼這麼勇敢!我現在還有這種勇氣嗎?怎麼想都覺得三十多歲的我,一定是在進行某種對生命的反抗,以茲證明自己能夠替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本書的生出,也是這種心情!
Thumbnail
雖然人生很麻煩很辛苦,但只要吃飽睡足,無欲無求,就可以過日子。無用的日子又何妨?
Thumbnail
雖然人生很麻煩很辛苦,但只要吃飽睡足,無欲無求,就可以過日子。無用的日子又何妨?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回顧過去的人生歷程,從20歲的嘗試到30歲的衝刺再到40歲的遊刃有餘,作者分享了她的成長心路歷程和對自己的期許。她面對現代社會對女性的期待,提到了對自己的建議,包括不要太聽父母的話、務實點、多讀書和多寫文章。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自己未來的期許。
Thumbnail
回顧過去的人生歷程,從20歲的嘗試到30歲的衝刺再到40歲的遊刃有餘,作者分享了她的成長心路歷程和對自己的期許。她面對現代社會對女性的期待,提到了對自己的建議,包括不要太聽父母的話、務實點、多讀書和多寫文章。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自己未來的期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