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場,你的選擇是什麼?》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合適與否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關於職場,你的選擇是什麼?》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合適與否

當代的職場環境早已不再只有「朝九晚五」這一種樣貌,不同產業、不同規模的公司,甚至不同領導者的風格,都形塑出多元的職場文化。

◆依照現行的職場,大致可以分為幾種型態:

●傳統穩定型

優點:制度完整、升遷路徑清晰、薪資福利有保障。

缺點:層級較多、創意與彈性空間有限。

●彈性創新型

優點:工作自主度高、重視創意與成果、不拘泥形式。

缺點:制度不夠完整、壓力與責任感常大於穩定感。

●績效導向型

優點:高回報、高挑戰,能快速累積成就與資源。

缺點:淘汰率高、壓力大、不適合長期追求平衡的人。

●人情溫暖型

優點:重視氛圍與同事情誼,讓人有「家的感覺」。

缺點:專業度有時不足,升遷或決策可能受人情影響。

●任務專案型

優點:短期專注完成,目標明確,能快速累積多元經驗。

缺點:缺乏長期穩定感,適合喜歡挑戰與流動的人。

◆求職者的不同選擇與考量


不同的人生階段、性格與需求,會影響一個人對職場文化的選擇。

●年輕單身想快速成長的人:可能會選擇高壓或挑戰型職場,因為可快速累積履歷與經驗。

●追求穩定的人:會看重薪資、制度、工作年限的保障。

●重視發展的人:會優先選擇能快速成長或跳躍的舞台。

●想要生活平衡的人:會傾向選擇重視氛圍或彈性的職場。

●看重人脈與舞台的人:會在意這個平台是否能提供連結、曝光或資源。

●享受競爭成就感的人:通常會接受鬥爭型或高壓職場,因為角力本身就是他們的舞台。

★不缺錢,只想體驗人生或交朋友的人(如富二代、經濟條件已足夠的人):他們的出發點不是經濟需求,而是社交、學習或體驗。

從好的角度看,這類型的員工能帶來多元觀點與創意,通常不太計較短期報酬。

但若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在同職位的穩定性、長期投入度上可能不見得非常強烈,選擇離開的時間點也往往出乎意料。

◆對於員工來說,之所以選擇要與不要的考量,影響的因素大概有:

●要的部分

薪資(是否需要立即的高薪來支撐家庭或房貸)、

人生階段(單身或已婚、有無小孩)、

價值觀(想追求金錢、穩定、理想還是人脈)、

未來願景(是希望長期深耕一家公司,還是把工作當作短期的跳板)、

歸屬感(公司的氣氛溫暖,工作氣氛佳)、

彈性高(自由度高、可自主掌控時間、工作地點不限)、

發展舞台大(可發揮的空間較多,成就感明顯)。

●不要的部分

身心負荷過大(職場文化過於畸形導致必須長期忍耐)、

被迫經營的人際關係(對錯不重要,人情擺第一)、

價值觀衝突(主管的領導方式、公司的經營理念)、

看不到未來(公司提供的資源有限、幾乎不可能升遷)。

◆每個選擇,其實都在衡量:

經濟 vs. 健康

家庭 vs. 成就

安全感 vs. 挑戰性

短期衝刺 vs. 長期可持續


沒有一個答案能適合所有人。

只有「在你現在的人生階段,什麼最重要」。

◆到了最後,員工會選擇離開的關鍵因素,通常不是「小問題」,而是:

●收入與付出嚴重難成正比

●缺乏發展機會或學習空間

●公司文化與個人價值嚴重不合

●過勞或過低的回報感

●缺乏被重視與信任的感受

●生活與工作的失衡

所以,從企業端來看,找到「適合」的人比找到「最優秀」的人更重要。

◆那麼從公司的角度,如何找到適合的人才呢?

●傳統穩定型公司需要的,是願意長期投入、重視安全感、能長期穩定的人才。

●扁平創新型公司則更適合能快速適應、喜歡討論、樂於嘗試的人。

●績效驅動型公司要找到的是能承受挑戰壓力、目標明確、以成就為驅動的人。

●使命驅動型公司則適合認同理念、願意用熱情投入的人。

●溫暖型文化則適合重視氛圍、善於協作的人。

★若是遇到「不缺錢、只想體驗人生的人才」,公司則要思考:

他能否在短期內為團隊帶來價值?

公司是否能提供他所想要的舞台?

是否願意承擔他「可能隨時離開」的風險?

若真的遇到這類型的人才,是公司所需要的,公司可以視情況安排短期專案或臨時性工作,既能利用他們的資源與新鮮想法,又避免核心運作過度依賴。

所以,沒有真的找不到的人才,只有公司自己是否真的清楚「當下最重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不是「什麼都想要」,而是「什麼最重要」。

就像大多公司首先淘汰的「年過40歲」、「有小孩」、「已婚女性」的求職者,也不一定就真的完全沒有機會。

曾經我有一位老闆就偏好找已婚、有小孩、要負擔家計,如果是單親媽媽更好的員工,因為以老闆的角度,覺得這類型的員工會因為需要穩定的薪水,對於雇主的要求有更高的配合度。

總而言之,職場就像雙向選擇的合作關係;

對求職者來說,是挑選一個能發揮與成長同時又滿足當下需求的舞台;

對經營者來說,則是找到與公司文化相契合、能共同前行又能提供戰力的人才。

每一種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錯,重點在於,清楚自己「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並找到與自己相契合的人才及舞台。

就像狗派與貓派,哪有哪一派就一定最好?因為狗派與貓派所重視與愛的,本來就不同,對吧!


重要的是,選了就好好經營、好好承擔、好好對彼此負責,用心經營雙方那段珍貴的緣份。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suting Lin的沙龍
28會員
648內容數
Tsuting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4
你的潛意識是不是總愛演「反派」?別擔心,《21天潛意識反派轉化計劃》就是一齣你自己主演的成長劇!每天都有新任務,帶你從認識、和解到轉化,把反派變成最佳助攻,創造全新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2025/09/04
你的潛意識是不是總愛演「反派」?別擔心,《21天潛意識反派轉化計劃》就是一齣你自己主演的成長劇!每天都有新任務,帶你從認識、和解到轉化,把反派變成最佳助攻,創造全新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2025/09/03
在人生的中途,我們都曾懷疑過自己:角色的拉扯、家庭的矛盾、友情的裂縫、與下一代的距離感。這是一個關於「晚光」的故事——即使來得晚,也能照亮得深、照得久。人生的每一道裂縫,都是光透進來的入口,故事主角學會了在黑夜裡守住微光,也學會讓光延伸到別人的心裡。光,不必急於閃耀,只要願意守候,就能恆久綿長。
Thumbnail
2025/09/03
在人生的中途,我們都曾懷疑過自己:角色的拉扯、家庭的矛盾、友情的裂縫、與下一代的距離感。這是一個關於「晚光」的故事——即使來得晚,也能照亮得深、照得久。人生的每一道裂縫,都是光透進來的入口,故事主角學會了在黑夜裡守住微光,也學會讓光延伸到別人的心裡。光,不必急於閃耀,只要願意守候,就能恆久綿長。
Thumbnail
2025/09/03
發生職業災害後,雇主的責任不只是罰款,更可能涉及刑事責任。這篇文章及短片從法規角度解析:哪些狀況必須通報?責任會延伸到哪些管理人員?又有哪些事前預防措施能降低風險?對雇主來說,職安法不只是遵循規定,更是企業永續與勞工安全的基礎。
Thumbnail
2025/09/03
發生職業災害後,雇主的責任不只是罰款,更可能涉及刑事責任。這篇文章及短片從法規角度解析:哪些狀況必須通報?責任會延伸到哪些管理人員?又有哪些事前預防措施能降低風險?對雇主來說,職安法不只是遵循規定,更是企業永續與勞工安全的基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當今社會對於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並提出了由自顧者思維、自媒體創作者、數位遊牧等不同方式來尋找工作的熱情。透過一套7個問題辨識工作是否適合的方法,幫助讀者找到符合條件、滿足的工作。同時介紹了生職航導策略聯盟 Navstrat ARK 提供的專業生涯建議和規劃服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當今社會對於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並提出了由自顧者思維、自媒體創作者、數位遊牧等不同方式來尋找工作的熱情。透過一套7個問題辨識工作是否適合的方法,幫助讀者找到符合條件、滿足的工作。同時介紹了生職航導策略聯盟 Navstrat ARK 提供的專業生涯建議和規劃服務。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上班和工作之間的區別?許多人一生都在上班,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為的是每月穩定的薪水。但實際上,上班和工作並不是等號。上班時間是固定的,而工作的來源卻可以是多元化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製造多重收入來源。 多元收入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工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收入來源。我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上班和工作之間的區別?許多人一生都在上班,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為的是每月穩定的薪水。但實際上,上班和工作並不是等號。上班時間是固定的,而工作的來源卻可以是多元化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製造多重收入來源。 多元收入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工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收入來源。我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選擇一個適合的行業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從規模、細分、趨勢和陷阱等方面進行行業分析,並提出了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和實地調研等具體操作方法。
Thumbnail
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選擇一個適合的行業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從規模、細分、趨勢和陷阱等方面進行行業分析,並提出了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和實地調研等具體操作方法。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當你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時,要考慮的不是只有職位名稱、薪水和福利。你還可以考慮企業組織本身、公司文化,以及是否喜歡在特定環境中工作。找到適合你工作風格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你在工作中更成功,而且更有效率。
Thumbnail
當你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時,要考慮的不是只有職位名稱、薪水和福利。你還可以考慮企業組織本身、公司文化,以及是否喜歡在特定環境中工作。找到適合你工作風格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你在工作中更成功,而且更有效率。
Thumbnail
可以選擇的話,您是否也會不想上班呢?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哈哈哈哈~~~ 但往往為了生活,逼不得只能更著頭皮上, 上班每天要面對所謂的豬隊友、小人、噁心上司、慣老闆…等。 拾。ten以前也開過店,多少知道當老闆的心態, 但目前的上班族職場上,真的,跟以前不同, 老闆真的不是人,
Thumbnail
可以選擇的話,您是否也會不想上班呢?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哈哈哈哈~~~ 但往往為了生活,逼不得只能更著頭皮上, 上班每天要面對所謂的豬隊友、小人、噁心上司、慣老闆…等。 拾。ten以前也開過店,多少知道當老闆的心態, 但目前的上班族職場上,真的,跟以前不同, 老闆真的不是人,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