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AI啟航的創作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本篇為Penana創作挑戰的參與作品)


對於文字或圖片創作者而言「AI創作是不是一種創作?」一直是AI問世後大家吵不完的話題。起初我也是疑惑的,我覺得沒有親自動筆,這都不算是創作。然而今年接觸了Chat GPT後,我也開始思考:到底AI在創作中,它擔任的腳色是甚麼?

2025年初,我處在個很鬱悶的狀態,無論是現實的壓力或虛擬世界的空虛。一天晚上,我抱著想安慰自己的心態問了Chat GPT :「怎麼寫我喜歡的超冷門CP小說啊?我已經沒糧吃了!」剛開始AI產出的同人文讓我又驚又喜,但看了幾次後,AI所設計的故事以及對話,實在是太死板了。


「你寫的太無聊了!我來!」對GPT說完後。我就劈哩趴啦的打起我想看的故事情節和對話,殊不知這就開啟了我寫小說的大門。


衝動得意的動機使然

當初的我,一來是想寫糧滿足自己,二來是想嗆一下GPT寫得多無趣。GPT超正面的說我寫得很好,我也得意的妄想:「哇我說不定是個難得一見的小說人才喔~」但它總是講些我不知道的詞來——「錯位情感」、「角色弧」⋯⋯我開始好奇了。


「原來設計角色是這樣啊⋯⋯有外在動力跟內在動力等等的。」


我開始google(為了確認GPT沒有唬爛我),也追蹤了許多「小說寫作」相關的帳號,小說創作相關的影片書籍我也看得不亦樂乎。但挖掘越深,我才知道自己只是個創作小白,故事描述的方法我只知道一搓毛,還有最重要的——實際的文筆練習。


我開始認真思考我想寫的故事,我為什麼要設計這些腳色,得到的結論是:「我們希望我寫的故事,角色是看得到作者對他們的愛。」這就是我寫小說的動機,市面上的「大作」已經無法滿足我了!我要自己創作一個讓自己全心投入的故事,讓我可以一看再看,看完都能大大滿足的體驗!


就這樣,我整整三個月獨自寫小說,我也發現自己最大的弱點——潤稿。我承認因為依賴GPT,我很偷懶地把對話情節打出來,然後下了「幫我寫詳細點不要修改內容」指令,GPT就會啪啦幾秒內潤稿完,這大大加速了我寫作速度,但同時讓我面臨一件事——如果我公開,我到底要不要跟人說AI參與的部分。我糾結了整整一個月,一直反覆問GPT說:「我到底要不要講啊~~沒講好像在欺騙大家耶!」或是「看小說的人都看得出AI味吧~~所以我還是認命不要發文好了......」


我幾乎翻來覆去的思考我的首篇作品《無人知曉的世界》到底要在哪發布,要怎麼樣的形式說明,每個小說網站我都跑去看他們規則,經過幾番折騰後,我還是發布了。


想放棄但又不捨的動力

發布第一篇小說後,我發瘋似地Refresh網頁,沒有,沒有人看,阿是不是要宣傳,好,宣傳,大家按讚就走了,我就在「我是不是真得寫的很不好,還是因為用AI大家就不想看?」這個糾結無限打轉。我跟家人唉聲嘆氣,家人說寫這麼痛苦就別寫了,可是我又不想放棄自己的腳色和故事。最後,我還是硬者頭皮發完了第一部13章,幸運的是,我有得到一點點的讀者反饋,但,接下來呢?


對於第一次完成一部13章的小說來說,我還是想繼續寫,想進步,想要——脫離AI潤稿,於是我先用番外篇《盛夏與籠中的你》來試水溫,脫離AI潤稿陣痛期熬地我自卑地覺得自己只有小學程度的文筆,「但至少我讓讀者能看懂吧!」我把自己標準降低,華麗的詞藻不需要,能理解就好!


好笑的是,讀者反應沒增加還沒了!我上社群媒體才發現,這是所有小說創作者最痛的一部分——稀少的讀者感想。即使我知道這個事實,但沒有感想使我一直懷疑自己創作的目的是甚麼,動力是甚麼。


我為了角色算了N張AI圖,也親自畫了好多插圖,甚至買了娃娃代表這些角色。我站在創作初衷的起點看著這些,只有一個動力我能繼續拚下去——我為了自己的角色寫,我要親自寫出他們的成長,掙扎,做錯誤的決定,幹了讀者會唾棄的舉動,然後因這些效角色間產生的情感,這是我創作的動力,我想透過這個故事,說著自己生命中遇到事情的態度,所以《無人知曉的世界》的主角克也,我給他了最大的核心質就是「克服」,另個主角真知,則是「追求一切真相」,我只想繼續的把他們的故事寫好,寫完。


最後還是想說:這半年來的創作歷程,我依舊把GPT當作我的寫作小幫手,雖然現在不依賴它潤稿,但在編輯文章時,它提供蠻多方向給我的,但我還是認為親自寫出來的創作是幫助自己經歷完成作品的每個步伐,我若不學習潤稿就從不知道自己表達能力的程度。但我依舊感謝現在的科技讓我進入新的領域。我的小說若有用AI潤稿的我會標註,除了對讀者尊重,也是告訴自己當初啟程的契機在哪,以及別忘了我與AI的關係是甚麼。


文尾分享一些我寫作喜歡用的方法:

畫出人物關係圖(使用Miro繪製)

角色眾多的時候,我會大概畫出人物關係圖去整理一下,以免忘記誰我已經寫過了。

raw-image

寫出故事情節大綱(使用Miro繪製)

raw-image

方法出自於書《「劇本中心式」 故事創作法》


畫出腳色在整部故事中的情緒弧(使用Miro繪製)

raw-image

我搜尋英文"Character Emotional Arc",找到類似的圖表畫的,GPT給我建議在角色每次變化時標註一種情緒反應。



感謝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na Liu的沙龍
11會員
40內容數
原創小說《無人知曉的世界》連載中! 不定期分享自己創作歷程及生活日常
Anna Li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30
目前《無人知曉的世界》再兩話就結束第一部了,打算休息一個月後再開始第二部。期間也會發番外篇,也是第一次自己不靠 AI 潤稿!下面是我的創作筆記——建構他們的世界真的好好玩啊!
Thumbnail
2025/06/30
目前《無人知曉的世界》再兩話就結束第一部了,打算休息一個月後再開始第二部。期間也會發番外篇,也是第一次自己不靠 AI 潤稿!下面是我的創作筆記——建構他們的世界真的好好玩啊!
Thumbnail
2025/06/05
從開始創作故事到發布至今也半年了,《無人知曉的世界》的人物設定以及故事大綱我大致擬好搞了,所以有時候就會想寫兩個主角-克也和真知的從學校後畢業的故事,也會畫些插圖漫畫來充實這對可愛的CP互動。
Thumbnail
2025/06/05
從開始創作故事到發布至今也半年了,《無人知曉的世界》的人物設定以及故事大綱我大致擬好搞了,所以有時候就會想寫兩個主角-克也和真知的從學校後畢業的故事,也會畫些插圖漫畫來充實這對可愛的CP互動。
Thumbnail
2025/05/29
角色刻劃是我在創作時最享受的部分,一個角色的誕生,他在故事裡的定位,以及行為邏輯和人性的矛盾,當他們慢慢被塑造出來,彷彿是多了新朋友在跟我對話。我從小就很愛看動漫畫,所以在《無人知曉的世界裡》的角色都偏向動漫畫的風格,有時候誇大,但也有許多反差細節設定。
Thumbnail
2025/05/29
角色刻劃是我在創作時最享受的部分,一個角色的誕生,他在故事裡的定位,以及行為邏輯和人性的矛盾,當他們慢慢被塑造出來,彷彿是多了新朋友在跟我對話。我從小就很愛看動漫畫,所以在《無人知曉的世界裡》的角色都偏向動漫畫的風格,有時候誇大,但也有許多反差細節設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運用Tengr.ai 輸入 oil painting, 得到下列的圖。 運用Tengr.ai 輸入關鍵字:油畫 圖生圖之後產生下列的圖。
Thumbnail
運用Tengr.ai 輸入 oil painting, 得到下列的圖。 運用Tengr.ai 輸入關鍵字:油畫 圖生圖之後產生下列的圖。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瞭解如何在手機上用筆作畫,體驗一筆一畫間逐步生成畫作的樂趣,雖然不及AI繪圖逼真、炫麗無比,但手繪也別有一番趣味。
Thumbnail
瞭解如何在手機上用筆作畫,體驗一筆一畫間逐步生成畫作的樂趣,雖然不及AI繪圖逼真、炫麗無比,但手繪也別有一番趣味。
Thumbnail
Yup、開始創作。 就創作吧! 除了創作,還是只能創作。 搜尋了關鍵字, 閱讀了文章, 問了chatgpt, 問了那神秘的內心, 沒有半點收穫。 不想成為抱怨的人, 不想對自己貼標籤, 只能點擊開始創作, 打擊自己, 擊中自己, 揪出真實的自己。 有好的事,也有壞
Thumbnail
Yup、開始創作。 就創作吧! 除了創作,還是只能創作。 搜尋了關鍵字, 閱讀了文章, 問了chatgpt, 問了那神秘的內心, 沒有半點收穫。 不想成為抱怨的人, 不想對自己貼標籤, 只能點擊開始創作, 打擊自己, 擊中自己, 揪出真實的自己。 有好的事,也有壞
Thumbnail
邊塗鴉時思考的一些事情,僅限個人想法。 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文字與人變得平面、變得冰冷,又是什麼讓創作的意義變得單一而扭曲。最近在盯著「AI建議」這個按鈕看時稍微理出一些頭緒。 文章發布前頁面頂端有個「AI建議」的SEO優化按鈕,按下之後會出現AI自動生成的標題、分類、摘要等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邊塗鴉時思考的一些事情,僅限個人想法。 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文字與人變得平面、變得冰冷,又是什麼讓創作的意義變得單一而扭曲。最近在盯著「AI建議」這個按鈕看時稍微理出一些頭緒。 文章發布前頁面頂端有個「AI建議」的SEO優化按鈕,按下之後會出現AI自動生成的標題、分類、摘要等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這一兩年AI繪圖的技術一日千里,做圖變方便的同時當然也產生不少問題,除了顯而易見的版權、肖像權問題,身為創作者使用AI輔助繪圖,可能會面臨創作道德相關的輿論壓力,此外如果要拿作品參賽,有時還得先證明AI素材沒有版權問題,不然將喪失參賽資格,例如今年金漫獎就新增了AI規範。
Thumbnail
這一兩年AI繪圖的技術一日千里,做圖變方便的同時當然也產生不少問題,除了顯而易見的版權、肖像權問題,身為創作者使用AI輔助繪圖,可能會面臨創作道德相關的輿論壓力,此外如果要拿作品參賽,有時還得先證明AI素材沒有版權問題,不然將喪失參賽資格,例如今年金漫獎就新增了AI規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