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滑微博,第一次看到她寫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的創作用意…
量哥真的是我心中最特別的作者,不用矯情敘述鋪陳,可在她的筆下,你能體會到角色跳出小說,變成生活中可能擦身而過的人,所以喜怒哀樂成為自我的投射,永遠留在讀者心里。
量哥的作品里《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和《打火機與公主裙》都是我日後回想,認為非常完整的兩部小說。
完整,其實是和一本小說非常難掛鉤的標準,要作者流暢的講好一個故事本身就有難度,何況是賦予靈魂,能從頭到尾都活著的角色寥寥無幾,特別考驗作者功力。
看量哥的小說都會不禁思考HE和BE的定義是什麽?兩個人一定要在一起才是HE嗎?
角色跟著自己的心走,性格的底色從一而終,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堅定的走在自我的路上就值得嘉許,彎彎繞繞也沒關係,回頭看不會後悔,付出的一切都令人動容。在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里,活出自己,其他都無關緊要。
楊錦天永遠不會知道他吃的那頓飯,其實是陳銘生煮的。說遺憾嗎,錯過什麼再也無人揭曉,所以他感受到毫無理由的悲傷。可他沒看透的那個故事,和那頓飯一樣,就算不被知曉,也不是毫無意義,它曾經被窺探一角,存在於這個世界。
陳銘生常年隱藏在背景里,黑暗里的溫柔是他,有沒有被看見,都不妨礙他做著他該做的事情。楊昭也是如此,坦蕩地接受自己的癖好,強大的自知才有力量去堅定的選擇。
他們都有過懊惱,甚至是想要說服自己不要如此的時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輕松,隨波逐流才能飄的更遠。
掙扎過後,陳銘生選擇服從本心,楊昭選擇了不忘記。他們都足夠強大,回頭望,始終對得起自己。重刷幾遍都會感嘆量哥寫出了最完整也最圓滿的結局,楊昭和陳銘生跟隨心中所想,得償所願,當然是HE。
陳銘生和楊昭離開過後,角色才真正活了過來。
第一次看到量哥的創作後記,文字中處處都是作者對創作的用心,我看出她熱愛楊昭、陳銘生,她冷靜敘事,字字句句的心血,帶讀者看到了隧道盡頭的光。我想我會永遠喜歡她。
看完後我其實默默的掉了眼淚💧,只是很掃興的,被午休結束後馬上響起的電話鈴聲藏了起來。

量哥寫的故事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