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宅咖啡除了保留老宅的元素,室內還有"屋中屋"的彩蛋
每個人打從出生那一刻,起點就已是不公平;含著金湯匙或塑膠湯匙出生,看似天差地遠,但頂多是一本150頁的書,前面130頁已寫好,最終結局如何、那剩下的20頁,主導權依舊掌握在你手上,境隨心轉,你還是有機會定義自己的人生。
人生雖是不公平,與其拘泥於眼前的劣勢,還不如專注當下,盤點資源,好好的出牌,想辦法用滿手爛牌翻轉。
用這樣的起頭,不是要談什麼心靈雞湯的大道理。純粹是借用這個梗,來介紹今天要去拜訪的咖啡店。
化劣勢為優勢,絕非老生常談。
小巷弄裡的老屋
不少人可能都曾興起自己當老闆的念頭。眾所週知的是,開店的地點很重要,屋況也牽涉到裝修成本。人潮聚集的地方,租金一定貴,若是屋齡很久的,額外追加裝修成本也不意外。
這天來到南京松江站,巷弄中的民宅,就隱身一家日式風格的”弄宅咖啡”(Alley House Coffee)。
在一點開門營業前,我來到這家店前,它在一條小巷子內,還好路過時有抬頭看到招牌,否則,它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民宅罷了。
店主把立牌放到巷口,低調的開啟這一天的生意。
搶頭香的好處
我走到”弄宅咖啡”時,店家正在準備開店,當天我幸運搶了頭香、第一個進入店內。

木質元素充斥其中

運用巧思,打造屋中屋

鞋櫃上方也很熱鬧
入內後要先脫鞋,放到鞋櫃後,我選了單人沙發的位子,旁邊有個小桌子。這間咖啡廳開業五年,保留了百年老屋的原始樣貌,抬頭就能清楚看到木頭屋頂及天窗。
室內滿是店家的收藏及古董家具,定眼一瞧,沒想到挑高的空間裡,還有個”屋中屋”的驚喜!
點餐櫃檯搖身一變成為兼具房屋外型的樣貌,從一旁就能走上這個隱密的閣樓,各位看,是不是日式氛圍做到滿?
從這個位置,能更近距離觀察老屋結構,也能往下俯瞰。這裡有日式榻榻米的座位區,老家具很有味道,天窗及木頭屋頂讓我想起赤峰街上的北風社。
木質元素樸實當道
"弄宅咖啡”很有創意的在店內呈現屋中屋的概念,還好一開店就進來,所以能拍到大部分的空間。

男主人在此為客人準備咖啡

一邊舒適的座位
而另外一個房間中,有個不大的工作吧台,老闆就站在那裡準備咖啡,另外也有一個靠牆、席地而坐的雙人位子,躺在這裡看書或滑手機感覺很舒服。
整家店大量使用木質元素,櫃子、桌椅、架子等,擺設又有畫龍點睛之效,放眼所及,會讓人有置身京都古民家的感覺。

儀式感套餐
當天我選了包括抹茶拿鐵、布丁,以及杏仁片的儀式感套餐。這款布丁很特別,布丁本身沒什麼甜味,可以去沾下方的糖來吃,布丁上頭則是一半黑糖一半甜酒釀,我還是第一次吃到這樣的組合。
這個套餐400元,十分值得。
當天入座後,陸續有客人上門,快三點時離開,已快要坐滿了。
位置這麼隱密的小巷弄,”弄宅咖啡"儘可能維持老屋的味道,適時的摻入創意,有屋中屋的驚喜,還成功復刻日式風情。
劣勢或優勢,境隨心轉,轉個念,或許人生自此大不同。
如果人生這本書剩下20頁,你打算怎麼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