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下的有點弔詭,因為這個主題主要想談的是失智症的人們告訴我的故事(或者可以說我的工作心得筆記吧)。但由於不寫下來就會被我的大腦遺忘,所以我選擇把它寫起來。不然就真的會被時間的洪流遺忘。
我覺得據點課程講師的工作讓我可以發揮創意(以前我沒有當過老師這個工作)、體驗生活本身的療癒性與可愛的人情溫暖以外,最有趣的是傳承給我很多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沒有寫在大歷史書上的事情的個人經驗與俗民知識。聽他們的故事,我都感覺我被輸入了真的台灣人的血液。當然,我的台語也因此突飛猛進,我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覺得是去給長輩教台語的。教課教了一年,我現在都可以自豪的說我現在的台語比英語好。(這句意思不是我英語多強,而是我台語有多弱,改日再來寫一篇跟台語有關的個人生命經驗)
在據點成員多數都是七十五~九十多歲的長輩,也有2個比較年輕的人約六十出頭。每次上課的人數大概是十個人上下波動。比如現在鬼月,有年紀很大的長輩就會很不願意邁出家門一步,連出門都拒絕。(沒想到吧?被現代化很徹底的我真的沒有想到過)
我都打趣問說那吃飯怎麼辦?不上菜市場阿?他們說八十多的阿祖級的沒有在煩惱這個了啦~“真 大家閨秀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我也覺得傻眼又新鮮。但後來提到我家裡的外婆,他也是一樣。打從好幾年開始,就鬼月不出門,連生日聚餐、寺廟旅遊都揪不出門的那種。
昨天上的課程是季節與民俗。這堂課的誕生主因是我想要增進失智者的時間感。在這個疾病的影響下,人們會逐漸失去對於時間、氣象還有季節的觀察。我想每個月透過一到兩堂的課,讓他們可以對季節更有感一點。雖然也很難講上完課他們會記得多少,但是我想記憶銀行裡應該有搬進去東西,只是提領行員比較怠慢一些吧!
總之,季節課我喜歡從他們熟悉而且實用的東西做切點。而民俗節慶,也是跟著時間軸在一起變化進行的。講到哪尊神明的生日,還是某個節日的由來。這個話題的吸引力可是可以一秒讓打嗑睡的阿媽一秒抖擻起來。
對我來說,準備這樣的課程。我也收穫了很多季節的知識、學會看農民曆、還有公視yt真是學台語俗諺的好資源。
時間不多了,想寫個簡介但又有點碎嘴。太久沒有寫作了,主廚我一時腦海材料有點難取捨。歹勢。
這週白露。昨天阿媽們跟我分享一句俗諺,“白露蕹,卡毒飯匙倩”。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個季節的蕹菜(空心菜的台語,念ing4)比眼鏡蛇(飯匙倩)還要毒。為什麼呢?
因為空心菜本身是比較屬於寒性的食物,在這個時節過後吃會太寒性,對於身體虛寒的老人來說,吃了蕹菜可比被毒蛇咬。跟另外一句俗語,(白露水,白露土,母通摸)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查找書本,書籍上是寫白露那一天下的雨,酸性較強,只要接觸者都會受害。不過阿媽們也一言一語的討論,現在時代變換,也有別的法子應對蔬菜裡的寒性,就是使用薑絲去煸香,把薑絲煸的焦焦的,在下空心菜與水去悶煮。
我問寒性這個到底要怎麼吃得出來?另外一個資深阿姨馬上就跳出來,有些人就真的吃得出來。像早時他在煮藥湯,整鍋湯是不能夠中途加生水的。因為加熟水(已經煮沸的水)跟加生水(沒有煮過的冷水)。那喝起來的湯就會變得不一樣。
真想認識那些對寒性如此敏感的人,真好奇他們怎麼認知到這些事情的。這篇先在此打住,該出門工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