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離家出走背後的故事:網路世代的迷惘與危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你還記得小時候,跟爸媽吵架的那一刻嗎?是不是也曾經在心裡默默想過:「乾脆離家出走算了!」別擔心,你不是唯一有這種念頭的人。根據統計,一年竟然有超過三千多7-17y孩子真的選擇「自主離家」!這個現象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和危機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大家都可能經歷過,卻很少真正討論的話題。


「自主離家」是什麼?自願還是被迫?

首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自主離家」。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就是「自願離家」。也就是說,這些孩子不是被強迫,也不是因為外力,而是自己決定要離開家。你可能會想:「離家出走不是都因為家庭有問題嗎?」其實不完全是,有時候只是因為一時的情緒,或是覺得爸媽不懂自己。


你曾經有過這種念頭嗎?

誠實說,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離家出走的念頭。甚至連大人、老師也不例外!舉個例子,有的人可能只是短短0.1秒閃過腦海,有的人則是真的走出家門又馬上回來。這樣的念頭,其實並不犯法,也很常見。大家都會有情緒低落、覺得被誤解的時候,這時候「離家出走」就像是一種逃避壓力的小小幻想。


當情緒來襲,網路成了出口

現代人遇到煩惱,常常會把心情丟到手機上,和網友傾訴。如果這時候,有個網友安慰你,甚至約你出去玩,喝杯飲料,讓你心情好一點,你會不會心動?這樣的場景,不少人都遇過。很多青少年因為一時衝動,聽信了陌生人的邀約,結果真的「被拐出來」了!這不只是單純的離家出走,更可能引發一連串的危險。


為什麼我們會想離家?錢和安全是最大考驗

你可能會問:「如果真的離家,生活怎麼辦?」沒錯,離家後才發現,沒有人會養你,也沒有錢可以花。這時候,原本的衝動就會被現實打敗。很多人回頭想想,都會慶幸自己沒有真的走太遠。但有些人,卻在這個過程中遇到陌生人,甚至陷入更大的麻煩。


小結:離家出走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想逃避的時候,但離家出走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家人或許不懂你,但他們其實比你想像中更在乎你。光是你爸媽家長願意無條件養你到18歲就足以證明這件事!如果有網友願意無條件包養你的,我說的是無條件喔!拜託讓比克知道~我也很想被包養XD。

想看看怎麼解決跟爸媽的衝突,找到對的人取暖,才不會被利用!


延伸閱讀

  • 青少年情緒管理小技巧
  • 如何安全使用網路交友
  • 家庭溝通的三個小方法

別忘了分享這篇文章給身邊的朋友,讓更多人一起關心這個話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比克的青少年筆記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2025/04/28
這不只是單一犯罪事件,是一個龐大有利可圖的產業鏈。有上中下游,會員制,只要客人出的起價錢,犯罪者就有辦法幫你搞到性影像!
Thumbnail
2025/04/28
這不只是單一犯罪事件,是一個龐大有利可圖的產業鏈。有上中下游,會員制,只要客人出的起價錢,犯罪者就有辦法幫你搞到性影像!
Thumbnail
2023/11/27
這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常常是父母來詢問我的第一個問題,青少年的孩子常常做出令大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從這本青春期的腦內風暴,我們可以更多看到一些解答,讓我們爸媽可以釋懷。我自己也從這本書大有收穫,聽看看這位也同有2位青少年孩子母親的腦科學專家,提出極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Thumbnail
2023/11/27
這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常常是父母來詢問我的第一個問題,青少年的孩子常常做出令大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從這本青春期的腦內風暴,我們可以更多看到一些解答,讓我們爸媽可以釋懷。我自己也從這本書大有收穫,聽看看這位也同有2位青少年孩子母親的腦科學專家,提出極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Thumbnail
2023/06/23
疫情過後,陸續在校園與輔導第一線看到很多發生的案例。觀察近五年的青少年相關統計數據與時事新聞,很多令人痛心與難過的事實。以下圖片與新聞都是從網路上取得,先說結論,我以四點下標: 【活很累,心很悶,很想愛,網不停】 1)活很累-「自殺」是15~24歲青少年死因第2位且已達3年 2)心很悶-4成青少年感
Thumbnail
2023/06/23
疫情過後,陸續在校園與輔導第一線看到很多發生的案例。觀察近五年的青少年相關統計數據與時事新聞,很多令人痛心與難過的事實。以下圖片與新聞都是從網路上取得,先說結論,我以四點下標: 【活很累,心很悶,很想愛,網不停】 1)活很累-「自殺」是15~24歲青少年死因第2位且已達3年 2)心很悶-4成青少年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青少年為什麼會拍攝性私密影像?家長該如何和孩子討論拍攝性私密影像的行為?影像外流對孩子及家庭會有什麼影響?同時提供避免孩子在處理事件時的二次傷害的建議。
Thumbnail
青少年為什麼會拍攝性私密影像?家長該如何和孩子討論拍攝性私密影像的行為?影像外流對孩子及家庭會有什麼影響?同時提供避免孩子在處理事件時的二次傷害的建議。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