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大綱
第一章 消失的科學家
著名物理學家林志遠在進行「量子隧穿實驗」時離奇失蹤。
警方調查毫無頭緒,現場監控顯示他「瞬間消失」,留下燒焦筆記與破裂鏡片。
助手徐敏堅信他進入了另一個空間,並在筆記中找到一張未知城市地圖——
那是不存在於現實中的地方。
主題焦點:真實與未知的界線首次被打開。
第二章 不屬於此世界的證據
警方持續調查卻陷入僵局,徐敏開始追查林志遠留下的量子數據。
她發現某些能量波動週期與「地磁異常」吻合,並在地鐵站感應到同頻信號。
兩人潛入廢棄地鐵站,目擊牆壁出現短暫光裂。
錄影畫面中浮現模糊人影——看起來像林志遠,但動作延遲半秒。
主題焦點:事件從「失蹤」轉為「多重存在」。
伏筆:首次暗示「鏡像世界」的存在。
第三章 邊界回聲
徐敏解讀筆記中的「量子門」公式,發現它並非傳送門,而是「觀測共振裝置」。
她與王慶再度探查現場時,牆面出現反向影像,並聽到「另一個自己」的聲音。
能量異常導致短暫昏迷——醒來後,城市出現細微變化:地圖道路錯位、文字顛倒。
她懷疑自己是否仍在原本的世界。
主題焦點:現實開始崩解,觀測與存在混為一體。
伏筆:倒影延遲、空間錯位、身份不確定性。
第四章 真相的裂縫
能量週期再次達峰,徐敏與王慶於午夜地鐵站重啟觀測。
裂縫打開,他們見到「鏡像世界」中的林志遠。
林志遠揭示真相:那不是平行宇宙,而是「現實的投影層」——
鏡像正學習並企圖取代人類。
裂縫爆炸收縮前,徐敏目睹自己的「倒影版本」伸出手向她。
她逃出,但手裡多了一枚來自鏡像世界的金屬硬幣。
主題焦點:理性與恐懼的對決;「真實」概念動搖。
伏筆:硬幣、時間座標、替代現象。
第五章 無法歸來的人
徐敏發現現實細節全面錯位,懷疑自己是「鏡像」。
為確認真相,她再度重啟裝置。
裂縫開啟時,林志遠警告:「那不是我,是它!」
她仍選擇接觸裂縫——被光吞噬。
警方結案為「實驗事故」,但數日後研究所新主管竟是「另一個徐敏」。
王慶在窗戶倒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像微笑。
主題焦點:身份錯置與現實取代。
結尾寓意:裂縫永遠存在,只是我們未察覺。
附錄 平行空間事件偵查報告
以警方口吻方式撰寫:
分析事件可能理論(三種假說)、偵查方向(能量重現、鏡像監控、時間偏移觀測),
並提出結論:
「真相或許不是另一個世界,而是世界在觀測我們。」
人類總以為,只要理解世界的規律,就能掌握一切。
可有時候,理解本身就是陷阱。
當你用眼睛凝視現實,現實也在凝視你。
誰能確定,你看到的倒影不是另一個「你」正在觀察?
一名科學家想證明平行空間的存在——結果發現,他證明的不是「另一個世界」,而是「世界的另一面」。
有人失蹤,有人被取代,有人懷疑自己已不存在。
而我們,或許正生活在那裂縫的延伸裡,只是未曾發覺。

平行空間懸疑系列卷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