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是一種改變—讀<原子習慣>

九日-avatar-img
發佈於平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倪匡的科幻小說<規律>,描寫了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發現自己生活的軌跡和昆蟲幾乎一模一樣時,無法接受而自殺。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思考著是多麼自傲的人格,才會無法接受自己跟昆蟲活出相同的軌跡?若是純粹的知識和科學的熱情學者,不是應該兩眼發亮,興奮的說:「什麼,竟然會一樣!生命實在太奧妙了,昆蟲和人類的軌跡竟然可以這麼相似,生命之中是否有甚麼共通的規律還沒被研究出來,一定有甚麼我還沒弄懂的地方!只有這種昆蟲跟我一樣嗎?其他昆蟲的特性如何呢?這跟基因有沒有關係呢?」然後很興奮地開始研究起來,怎麼是去自殺呢?

          呃!以上腦洞大開的想像,是我真正開始接觸研究後,覺得對知識熱情的科學家應該是這樣才對。但我二十幾年前還是青澀的中學生時,初讀這本小說是很震驚和錯愕的,那時候還很意氣風發,確實會掉入原來過得跟蟲一樣重複又無趣的生活是很沒價值的人生這種想法。

          然而,<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天又帶給我另一句腦洞大開的名言:

 

重複是一種改變!

 

好喜歡這句有力道的話,確實,沒有任何一個習慣,一個專業,一個才華,不是靠重複去養成的,鍥而不捨的重複,才可能習得一個新的才能和習慣。行為本身就是行動才能改變,而且不只是行動,而是重複的行動,和昆蟲軌跡相同又如何,當重複的行動開始,改變就在產生,重複不代表一樣,反而代表了改變!

一個音樂家的養成,可能要重複千萬次的練習;一個運動習慣的維持,可能要持之以恆數月數年;一個醫師對X光的感受度,至少要看過成千上百的X光片;一個表演者要上台,可以能要重複數次到數十次的排練。這些都是重複,但事實上每一次的重複都帶來改變,讓音樂家的技巧臻於完美;讓運動者的習慣變得順手;讓醫師的眼睛變得敏銳;讓表演者的表現達到顛峰!

重複沒有不好,重複沒有一樣,重複帶來改變!

如果你想成為畫家,那就開始畫畫吧!如果你想成為作家,那就開始寫作吧!再多的藍圖和計畫,都不如實際開始重複練習來得有效率,行動永遠比啟動是更好的解方,尤其是啟動困難的人,最應該直接行動,沒有完美的啟動,只有持續的行動!

看著書桌上堆到快要放不下的看一半的書,我是應該行動了!勉之!

 

內容總結
原子習慣
5
/5
avatar-img
59會員
216內容數
因為重拾幽默感而倍感欣慰的愛吃鬼。 希望文字除了散播歡樂散播愛之外,還可以散播健康與故事。 努力朝醫師斜槓小說家持續邁進! 出版作品: 菜醫師,借過一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31287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九日的文字廚房 的其他內容
「爸爸,我現在還不知道以後想做什麼,怎麼辦?」後座的女兒歪著頭,稚嫩的童音有些逗趣的說著。 「沒有關係,你還小,媽媽到現在工作十幾年了也還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老公握著方向盤,氣定神閒的說道。 免不了一頓白眼,我瞪著老公,這什麼爛舉例,但又難以否認,攜手十年的枕邊人還真了解我。最終的夢想一直都
雖然九日不是眼科醫師,但是眼科病人(誤) 現代人高度依賴3C產品,眼疾相當普遍,乾眼症也是過度用眼常見的疾病。嚴重乾眼症的患者,除了乾澀不適,視力模糊外,常常還有角膜破裂,眼瞼發炎的風險。 九日自己就有乾眼症反覆眼瞼發炎,甚至每年冬天都會長針眼的困擾(我真的沒有偷看甚麼,遮)。終於,在連續三冬天
每次在寫部落格自我介紹時,總是千頭萬緒很難下筆,畢竟跟求職履歷不同,部落格的介紹,必較像是理想中的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形象。 加入方格子也一段時間了,從一開始的PC home新聞台的九日藝文閣,到臉書的九日--醫文畫食,到現在的方格子的九日,一直不變的是我很珍惜的筆名,
          「A醫師有兩個女兒,B醫師也有兩個女兒,請問A醫師和B醫師總共有幾個女兒?」           「四個!」周末的數學時間,中年級的姊姊總是喜歡搶答低年級妹妹的題目。           「不對喔!這題有三個解法,A醫師如果是爸爸,B醫師是媽媽的話,只有兩個女兒。
作者:喬賽‧薩拉馬戈 陪小孩到寫期末考練習卷的周末,手不釋卷的看完了這本小說,從巨觀的人性到幽微的愛戀,這本小說充滿了謎,但又如此的合理,讓人無法不被說服。 人類總是追求長生不死和永垂不朽,但這兩者從來就不相等。提早預知死亡也不見得是憐憫,在虛無飄渺與無所不在的死神之前,處理人生最大的無常,不過
5/5死神放長假
媽媽化妝台上,有一張書籤,上面用自動毛筆寫著兩個字「快樂」,沒記錯的話,那是我小學五年級的美術作業。小時候記憶裡的媽媽,很少開心的笑,記得那時候單純的願望,就是媽媽可以快樂一點,開心一點。媽媽把這個書籤放在鏡子邊,一放就快三十年。 轉眼,我的孩子也都上了小學,工作的壓力和對自己的要求,讓我逐漸失去
「爸爸,我現在還不知道以後想做什麼,怎麼辦?」後座的女兒歪著頭,稚嫩的童音有些逗趣的說著。 「沒有關係,你還小,媽媽到現在工作十幾年了也還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老公握著方向盤,氣定神閒的說道。 免不了一頓白眼,我瞪著老公,這什麼爛舉例,但又難以否認,攜手十年的枕邊人還真了解我。最終的夢想一直都
雖然九日不是眼科醫師,但是眼科病人(誤) 現代人高度依賴3C產品,眼疾相當普遍,乾眼症也是過度用眼常見的疾病。嚴重乾眼症的患者,除了乾澀不適,視力模糊外,常常還有角膜破裂,眼瞼發炎的風險。 九日自己就有乾眼症反覆眼瞼發炎,甚至每年冬天都會長針眼的困擾(我真的沒有偷看甚麼,遮)。終於,在連續三冬天
每次在寫部落格自我介紹時,總是千頭萬緒很難下筆,畢竟跟求職履歷不同,部落格的介紹,必較像是理想中的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形象。 加入方格子也一段時間了,從一開始的PC home新聞台的九日藝文閣,到臉書的九日--醫文畫食,到現在的方格子的九日,一直不變的是我很珍惜的筆名,
          「A醫師有兩個女兒,B醫師也有兩個女兒,請問A醫師和B醫師總共有幾個女兒?」           「四個!」周末的數學時間,中年級的姊姊總是喜歡搶答低年級妹妹的題目。           「不對喔!這題有三個解法,A醫師如果是爸爸,B醫師是媽媽的話,只有兩個女兒。
作者:喬賽‧薩拉馬戈 陪小孩到寫期末考練習卷的周末,手不釋卷的看完了這本小說,從巨觀的人性到幽微的愛戀,這本小說充滿了謎,但又如此的合理,讓人無法不被說服。 人類總是追求長生不死和永垂不朽,但這兩者從來就不相等。提早預知死亡也不見得是憐憫,在虛無飄渺與無所不在的死神之前,處理人生最大的無常,不過
5/5死神放長假
媽媽化妝台上,有一張書籤,上面用自動毛筆寫著兩個字「快樂」,沒記錯的話,那是我小學五年級的美術作業。小時候記憶裡的媽媽,很少開心的笑,記得那時候單純的願望,就是媽媽可以快樂一點,開心一點。媽媽把這個書籤放在鏡子邊,一放就快三十年。 轉眼,我的孩子也都上了小學,工作的壓力和對自己的要求,讓我逐漸失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倪老的書,絕對是令人手不釋卷,想一話接一話,一本接一本讀下去的。讀得不多,是我才疏學淺。也可能,注定我只跟《頭髮》有緣。
有一次下課,師母正巧離座,她放在桌上的那本書,封面說不出的怪誕:一男一女臉色慘白、凝重,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我,上面還有一隻沒有臉孔的紙猴,看似在跳躍--這個封面,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恐懼。桌旁的書櫃上,排列了整整齊齊二、三十本封面畫風近似的書,上面寫著「科幻小說/倪匡著」。
倪老的書,絕對是令人手不釋卷,想一話接一話,一本接一本讀下去的。讀得不多,是我才疏學淺。也可能,注定我只跟《頭髮》有緣。
有一次下課,師母正巧離座,她放在桌上的那本書,封面說不出的怪誕:一男一女臉色慘白、凝重,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我,上面還有一隻沒有臉孔的紙猴,看似在跳躍--這個封面,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恐懼。桌旁的書櫃上,排列了整整齊齊二、三十本封面畫風近似的書,上面寫著「科幻小說/倪匡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原子習慣 作者:James Clear 《原子習慣》這本書已經在銷售排行榜暢銷很久,讀完之後的感觸是"完全能理解爲何他可以舊居暢銷排行榜"。 網路上的讀書筆記很多,寫的都很詳細,但還是很推薦買一本來完讀還是不一樣的,畢竟每個人看到的重點都不太一樣。讀完一陣子之後也開始回想自己生活中是
Thumbnail
序 我曾閱讀過《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當時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重讀此書,更深刻體會到細微改變的重要性,發現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遠超想像。 克利爾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並提升了我的生活技巧。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原子習慣》的實踐版,如果說《原子習慣》是理論,《原子時間》就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並配合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彈性調整的紀錄。 作者教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茫然,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看到「原子習慣」,第一個想法:「啊!就是那個嘛!我早就知道了。」也有的人說:「那就是我一直以往所執行的方法啊!」但是,真的是你所知道的那個「原子習慣」嗎?如果你不服氣的話,或許可以先看看我這篇分享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Thumbnail
化學就是改變,改變也是你思想的核心,你其實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如果有一本書出版了好多年,依舊佔據各大排行榜,而且來到一百多刷的成績,是否能吸引你閱讀呢?我想《原子習慣》正是如此的存在,即便讀過以原子習慣為概念的諸多書籍,還是想親自感受一下這本書的魅力何在? 原以為這本書講述的概念就是一天改變一點,久而久之就能達成原以為難以企及的目標,但事情並不如我們想得
原本是覺得自己的思路塞住了, 才去看書​後來就感覺, ​書中作者的想法,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看書,是想解決自己的什麼問題?​ 後來就參加了邱奕霖老師的圖解讀書會。 2024年第一本讀的書是原子習慣 ​大家都想培養好的習慣,但經常都夭折,我也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原子習慣 作者:James Clear 《原子習慣》這本書已經在銷售排行榜暢銷很久,讀完之後的感觸是"完全能理解爲何他可以舊居暢銷排行榜"。 網路上的讀書筆記很多,寫的都很詳細,但還是很推薦買一本來完讀還是不一樣的,畢竟每個人看到的重點都不太一樣。讀完一陣子之後也開始回想自己生活中是
Thumbnail
序 我曾閱讀過《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當時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重讀此書,更深刻體會到細微改變的重要性,發現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遠超想像。 克利爾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並提升了我的生活技巧。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原子習慣》的實踐版,如果說《原子習慣》是理論,《原子時間》就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並配合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彈性調整的紀錄。 作者教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茫然,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看到「原子習慣」,第一個想法:「啊!就是那個嘛!我早就知道了。」也有的人說:「那就是我一直以往所執行的方法啊!」但是,真的是你所知道的那個「原子習慣」嗎?如果你不服氣的話,或許可以先看看我這篇分享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Thumbnail
化學就是改變,改變也是你思想的核心,你其實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如果有一本書出版了好多年,依舊佔據各大排行榜,而且來到一百多刷的成績,是否能吸引你閱讀呢?我想《原子習慣》正是如此的存在,即便讀過以原子習慣為概念的諸多書籍,還是想親自感受一下這本書的魅力何在? 原以為這本書講述的概念就是一天改變一點,久而久之就能達成原以為難以企及的目標,但事情並不如我們想得
原本是覺得自己的思路塞住了, 才去看書​後來就感覺, ​書中作者的想法,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看書,是想解決自己的什麼問題?​ 後來就參加了邱奕霖老師的圖解讀書會。 2024年第一本讀的書是原子習慣 ​大家都想培養好的習慣,但經常都夭折,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