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群島》到《親密之海Islanders》:親密如海,世代如潮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2025年播出之台劇《親密之海 Islanders》由呂吉緣與蔡柏璋兩位導演共同執導,故事改編自台灣作家胡晴舫的小說《群島》,原作榮獲2020年台北國際書展的「小說獎」。這齣劇作以成人世界中模糊、多重且交疊的親密關係為主軸,探討網路如何改變了人與他人、世界連結的方式;而在虛擬與現實空間交錯中,青世代與壯世代高舉「台灣」的旌旗,從經濟資本、兩岸政治、國族認同到個人性史一路廝殺、引爆,將敵方獻祭「臉書」。

原著名為《群島》,作者於後記說明取自英國詩人約翰·多恩的名句「無人是孤島( No man is an island)」,看似孤立於海面的島嶼其實在皆相連於一個板塊。而劇集《親密之海Islanders》以海的角度切入,呈現人與人關係錯綜複雜,處於時而親密時而疏離的流動狀態,面對之,就如同面對未知的海,我們終究是了解甚少。

《親密之海》劇照

《親密之海》劇照

劇中,文創產業集團董事長李憲宏因助理瓊瓊,而結識了留美的年輕攝影師兼策展藝術家林莉蓮。李憲宏被莉蓮不拘泥於輩份、名望差距,將他視為普通男人對待的那種自信氣質所吸引,深深迷戀上她,因此打破自己不用社交媒體的原則,為了追蹤莉蓮註冊臉書。夾帶著原本的名氣和社會地位,李憲宏的私生活一旦開始在公領域展演,則覆水難收。

為了走進莉蓮的生活,李憲宏唐突闖入莉蓮、瓊瓊與其他大學好友的聚會。聚會中,能言善辯人稱「戰斧」的男子高聲質問李憲宏怎麼看他們那個世代的老人佔盡社會資源,剝削、擠壓年輕人的生存空間,李憲宏怒而反擊,說「戰斧」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整天只追求小確幸、不努力爭取,一把年紀還在讀研究所,一無所成是自找的。這段談話被全程側錄公布在網路上,拉開李憲宏作為「老人」代表,成為世代壓迫戰場兼戰將的序幕。這樣的網路攻擊換作昔日,於李憲宏根本不痛不癢,但因為加入了「臉書」,等於坐在搖滾區看自己被群眾分食,李憲宏開始在網路上筆戰,開始在意這些網路聲量,以及他過去根本不在乎的「年輕人的聲音」。

一切恰逢李憲宏公司要在上海擴點的時刻,本土公司為了大陸市場要做政治表態本就容易引發台灣人群情激憤,青島東路的學生運動更催化了這種國族認同的情感,凸顯兩代人,或說兩個階層的人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差異,而李憲宏一面到學運現場聲援,一面又在對岸發表「我是中國人」的發言,一來一回下,兩面不討好,更惹年輕人反感。而在這些過程中,嗜血的網民與媒體加入論戰,李憲宏的情史被翻出來,多段親密關係成為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資,聲名盡毀。

《親密之海》劇照

《親密之海》劇照

小說《群島》中莉蓮住在頂樓加蓋,生活空間擁擠、偪仄,連冷氣都沒有,因而李憲宏對莉蓮的迷戀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年輕貌美,她面對世界的自信或挑釁態度,也是在她身上汲取一些所謂的「生活感」。富裕而誰受尊敬的生活讓李憲宏厭倦、作嘔、缺乏刺激,因此莉蓮的頂樓加蓋越簡陋就越能提供他快感,彷彿到動物園或貧民窟體驗生活的心態。相較於原著小說,劇集《親密之海 Islanders》中莉蓮的租屋處雖不及李憲宏的豪宅奢糜,但仍是一個人獨住在頗為寬廣、舒適的家庭式房型,有露台可擺桌椅,聊有閒情逸致的一個空間,離多數觀眾經歷到的「在台北租屋、打拼」的形象相當遠,這弱化李憲宏和莉蓮之間的經濟差距,強化社會地位下的權力關係與衍生的吸引力,少了原作中對這段親密愛戀中各取所需的,較為殘酷、寫實的詮釋。

雖然故事走勢以李憲宏與他的親密關係為主,但莉蓮身邊的幾段親密關係仍是導演著墨許多之處。莉蓮大學時迷戀學長世傑,無奈世傑有著四海為家的漂泊性子,後來便與另一位艾菲學姊陷入熱戀。莉蓮的心裡一直住著這兩個人,世傑就像他的白月光,艾菲則是她深愛過又狠狠傷害了她的初戀,他們與李憲宏永遠不同。關於艾菲,小說與劇集中的描述都少,不同處在於劇集中增加了她劈腿莉蓮的設定,讓莉蓮有一個心碎到徹悟的轉捩點,增加角色的人格厚度。而關於世傑,影劇導演們為他的形象,以及他與莉蓮的關係做了一個有趣的轉向。

《親密之海》劇照

《親密之海》劇照

她與王世傑不怎麼說話,只有體液、少許呻吟,大量肢體纏繞。她卻感覺他懂得她,完全能掌握她,因為她已經統統將自己交了出去,她既從嶙峋沿岸變成了平坦沙灘,根本毫不設防,全部一覽無遺。

小說裡這樣定義莉蓮對世傑的感覺,與以文化資本為自己累積性魅力的李憲宏相較,莉蓮與世傑的關係扣除符號與語言,是純然身體的,在時間與空間上都完全私密,不帶有半點展演的意圖。這樣的關係太純淨,最為對比,將其他段「世俗」關係裡各自帶有的雜質變得不證自明。用絕對的激情表絕對的純粹,這樣衝突又合理的特質並置在一段關係中,用文字表示是成立的,反之,放到影像上,可能容易因「性」容易刺激觀者感官的特質而失焦。我想,這有可能是導演將「性」從莉蓮和世傑的關係中抽掉的緣故。

《親密之海》劇照

《親密之海》劇照

同樣為了對比其他段關係,表現莉蓮與世傑的純粹,劇集《親密之海 Islanders》中將兩人的關係變得更加柏拉圖,成為一種精神性的羈絆,彷彿萬頭攢動的街市中,兩個互相感應、互憐互愛的孤寂靈魂。此外,劇中增加世傑為了保護船員而被船長槍擊、施暴、性侵的橋段,也用曖昧的鏡頭語言描繪了世傑和船員、醫生和阿榮的關係。世傑一角被「去性」,挑戰了大眾對友愛、情愛壁壘分明的僵固想像,而世傑生命中這些緣淺情深的關係,也給予了我們一些空間去思考:人生死無常,存在與關係還能有什麼更深的意義。

除了上述一些人物設定上的不同,從《群島》到《親密之海 Islanders》,還能看到更多導演和製作團隊在改編上的巧思,包括增加主播洪麗方與李憲宏過去的情愛糾葛,以及讓作為故事主述者的阿榮(李憲宏助理),有更多情節和篇幅。然而,有些改編上的呈現卻略顯可惜,如最後一集裡,陪李憲宏打拼多年卻始終沒有名分的小三沈曉雯驟然離世,收束了李憲宏高潮迭起的感情線。這個結尾在原著小說中交代完整,曉雯是因不堪被網暴而跳樓身亡,但劇集中卻以葬禮畫面淺淺帶過,沒有處理曉雯的死因和過程,給觀眾留下滿頭問號,也讓結尾顯得倉促、突兀。

最後,從文學改編影視的整體手法來看,雖然在劇中安插充滿文學性的獨白作為劇情註解,與原著風格是相合的,但對只觀看劇集的觀眾來說可能略顯粗糙和突兀。影像的敘事特性畢竟與文字不同,小說中綿密的語言可以讓讀者全面進入角色狀態,斷續、鏗鏘、散佈在影像中的語句卻容易散逸、忽略,造成觀影感受被截斷,文字也失去原本的重量。

《親密之海 Islanders》的中文劇名與英文劇名相互對照,我們生活在島上,四周環海是困局也是無盡的可能性。整齣劇以這樣一段話作結:「一個丹麥的女詩人說,世界上有治癒能力的水都是鹹的,汗水、淚水與海水;世傑說,我們身為島民,大部分的人卻選擇面對陸地、背對海洋,實在是非常可惜,因為我們失去了一個擁抱更遠大世界的機會。」以海/島作為喻依,喻體在劇中不斷變換,小至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親密關係,大至整個台灣在暗潮洶湧的國際局勢中的政治現況,我們以自體為中心,向外連結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與昔日已然不同,為困與否,皆在一念之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陽光、空氣、水及其他
11會員
17內容數
精神糧食的消化過程紀錄……如果你也熱愛故事(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影像、劇場等),歡迎光臨∠( ᐛ 」∠)_!
2025/09/08
《BPM》由Robin Campillo所執導,除了在70屆坎城影展中獲得評審團大獎之殊榮外,亦受金棕櫚獎提名。《BPM》全片聚焦在法國愛滋基進組織Act up的抗爭行動與核心成員上,可大致分為社運行動與個體生命之衰亡兩線敘事。
Thumbnail
2025/09/08
《BPM》由Robin Campillo所執導,除了在70屆坎城影展中獲得評審團大獎之殊榮外,亦受金棕櫚獎提名。《BPM》全片聚焦在法國愛滋基進組織Act up的抗爭行動與核心成員上,可大致分為社運行動與個體生命之衰亡兩線敘事。
Thumbnail
2024/10/20
作為女同性戀詩人Sappho的家鄉,Eressos從1970年代晚期開始,逐漸發展成為女同志的聚集地。來自世界各地的女同志,無論是陽剛、陰柔,皆在Eressos的沙灘上扎營、生火煮食、赤身裸體地集體狂歡,這裡就像獨立於整個世界同志運動脈絡之外,兀自自由、奔放、前衛地酷兒天堂。
Thumbnail
2024/10/20
作為女同性戀詩人Sappho的家鄉,Eressos從1970年代晚期開始,逐漸發展成為女同志的聚集地。來自世界各地的女同志,無論是陽剛、陰柔,皆在Eressos的沙灘上扎營、生火煮食、赤身裸體地集體狂歡,這裡就像獨立於整個世界同志運動脈絡之外,兀自自由、奔放、前衛地酷兒天堂。
Thumbnail
2024/05/12
Cat Skin(貓皮)是導演Daniel Grasskamp執導的作品,故事是關於兩個高中女孩Cat和April的愛情故事。暗戀著April的Cat拍下了許多她的照片,某次在暗房裡沖洗時被April發現,兩人於是認識並相戀。
Thumbnail
2024/05/12
Cat Skin(貓皮)是導演Daniel Grasskamp執導的作品,故事是關於兩個高中女孩Cat和April的愛情故事。暗戀著April的Cat拍下了許多她的照片,某次在暗房裡沖洗時被April發現,兩人於是認識並相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大學期間最喜歡和朋友們在彼此還不熟悉的時候,玩玩驚悚的「海龜湯」拉近彼此的距離,有時候覺得海龜湯是解謎遊戲,有時候又覺得它獵奇的很荒謬,但這鍋湯不知不覺就會越嘗越上癮。這種症狀其實和近期崛起的短影音現象非常相似,有些迷因雖然沒有很符合邏輯,但是只要一點開它,心裡的某種慾望就會跟著被點燃。製作團隊
Thumbnail
大學期間最喜歡和朋友們在彼此還不熟悉的時候,玩玩驚悚的「海龜湯」拉近彼此的距離,有時候覺得海龜湯是解謎遊戲,有時候又覺得它獵奇的很荒謬,但這鍋湯不知不覺就會越嘗越上癮。這種症狀其實和近期崛起的短影音現象非常相似,有些迷因雖然沒有很符合邏輯,但是只要一點開它,心裡的某種慾望就會跟著被點燃。製作團隊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劇。 《人選之人—造浪者》(英語:Wave Makers)是一部由大慕影藝製作、Netflix獨播的臺灣原創影集,由林君陽擔任導演,是台灣第一部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主要演員有謝盈萱、黃健瑋、王淨、戴立忍、陳姸霏等。全劇於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全球上線。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劇。 《人選之人—造浪者》(英語:Wave Makers)是一部由大慕影藝製作、Netflix獨播的臺灣原創影集,由林君陽擔任導演,是台灣第一部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主要演員有謝盈萱、黃健瑋、王淨、戴立忍、陳姸霏等。全劇於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全球上線。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劇名:親愛的熱愛的/Go Go Squid! 發文日:2019年8月(舊文重發) 劇情介紹: 改編自墨寶非寶的《蜜汁燉魷魚》,並由原著小說作者墨寶非寶擔綱編劇,楊紫、李現主演。講述軟萌學霸蘿莉佟年追求「圈外」熱血電競男神韓商言的愛情故事。 深夜,韓商言推門走入了一家小網吧。此時,計算機
Thumbnail
劇名:親愛的熱愛的/Go Go Squid! 發文日:2019年8月(舊文重發) 劇情介紹: 改編自墨寶非寶的《蜜汁燉魷魚》,並由原著小說作者墨寶非寶擔綱編劇,楊紫、李現主演。講述軟萌學霸蘿莉佟年追求「圈外」熱血電競男神韓商言的愛情故事。 深夜,韓商言推門走入了一家小網吧。此時,計算機
Thumbnail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上週(6/21~26)佛心的綠光劇團在YT上以1天1集的方式,開放免費收看舞台劇《人間條件》1~6。於今距離《人間條件》6首演(2014)已時隔7年,這幾天人們一邊在家防疫、一邊把舞台劇當連續劇追的生活,無疑呈現的就是最新的《人間條件7─同島一劇》。   吳念真導演說:「看戲有時是
Thumbnail
  上週(6/21~26)佛心的綠光劇團在YT上以1天1集的方式,開放免費收看舞台劇《人間條件》1~6。於今距離《人間條件》6首演(2014)已時隔7年,這幾天人們一邊在家防疫、一邊把舞台劇當連續劇追的生活,無疑呈現的就是最新的《人間條件7─同島一劇》。   吳念真導演說:「看戲有時是
Thumbnail
《海邊的異邦人》是BL漫畫家紀伊Kanna的《異邦人系列》第一部作品,電影版由雲雀工作室製作。劇情描述同志作家橋本駿,與雙性戀飛特族知花實央在沖繩譜出的一段純愛物語。
Thumbnail
《海邊的異邦人》是BL漫畫家紀伊Kanna的《異邦人系列》第一部作品,電影版由雲雀工作室製作。劇情描述同志作家橋本駿,與雙性戀飛特族知花實央在沖繩譜出的一段純愛物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