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個利益申報:個人不喜歡這部電影,跟身兼編導的麥浚龍(Juno)的品味沒有共鳴,既不喜歡他的劇本人物個性太扁平,亦嫌他鏡頭下故作深沉的黑色風格過份造作;但不諱言有部份觀眾喜歡他這一套,事實上電影的確「不難看」——像時間膠囊般把巨星們的全盛時期鎖住,他們穿著每件像在時裝週展示的時尚戲服,在充滿設計痕跡的佈景上做各種動作…儘管所有導演應該都是這樣指導演員,但不知怎麼,總覺得大家都有形無神。

《風林火山》可以看到金城武難得演類似《教父》系列阿爾·柏仙奴的反派,但整體遊魂的狀態令人看來他自覺「誤上賊船」。
尤其所有人物與情節都似曾相識?坊間已有討論的,包括王家衛、杜琪峰、《教父》系列、《罪惡城》、《蝙蝠俠》…無論人物與角色關係、情節轉折等設計,總是有跡可尋。雖說這代表麥導是資深影迷,熟悉黑道及風格化類型的經典電影,但《風林火山》的效果卻像大雜薈似的,把導演喜歡的東西硬塞在名為「1994年的(架空)香港」,就算不去深究為何這個時空會有智能電話,還是有種說不出的違和感。
或者可以談一下個人比較介意的片尾:經過一連串「大龍鳳」之後,電影回到中間某個時間點(大概是劉青雲跟麥浚龍通電話後,進入了酒吧),以接近一鏡直落的形式,介紹看似毫無關係的眾人原來早有交集!這種把各大角色串連,企圖營造曾經「山雨欲來風滿樓」氣勢作結局的處理,跟2016年銀河犯罪電影《樹大招風》極為相似,後者由三名導演各自負責拍攝一名「香港賊王」的故事,三人從頭到尾沒有交集,最後卻讓觀眾看到三人曾經在酒樓同場,荒謬地應驗「三大賊王聚頭幹一番事業」的江湖傳聞,「宿命感」的餘韻十足,印象難忘!
《樹大招風》的「三大賊王齊聚風滿樓」結尾,充滿宿命感,令人印象難忘,跟《風林火山》結尾帶來的衝擊完全不一樣。
可是《風林火山》最後這一搞,觀眾只覺得:「吓?咁就完嗱?(這樣就完了?)」對人物關係的前因後果還有滿腦子問號,不覺得有任何餘韻,然後身為喜歡《樹大招風》的影迷,對於這場經典的一幕被這樣拙劣地模仿,只覺得被冒犯了。
說實話,太陽底下無新事,人類活了這些年,總覺得很多故事熟口熟面,這個故事嫌舊那個梗嫌重複?影視製作人還能活下去嗎?觀眾亦不是要求石破天驚的全新作品,只要說故事手法高明一些,讓觀眾有種「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滿足地離場就可以了。《風林火山》可能成功滿足欣賞Juno品味的觀眾,但抱歉說句,我並非Juno的目標觀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