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第二展廳,這裡展覽的是修澤蘭建築師的代表作-花園新城及中山樓。
在上篇台灣第一女建築師:「另一種現場:修澤蘭」特展(上) 一直提及的時代及性別的壓力,其實在這兩個作品中更能感受到。《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一書甚至將花園新城這個案例擺在第一章來做介紹。而為什麼說這本書對我來說較難快速閱讀呢?因為除了介紹建築師及其作品外,內文還經常能見到國族主義、社會建築、社會改革、女性主義、中體西用、現代主義....等等各種專有名詞。
有興趣的人可再翻閱書籍深度研究,可以延伸討論的範圍很廣,但也因為太廣,我們還是先輕鬆地看展吧~花園新城
一進門看到了花園新城當時的宣傳海報及平面圖,而廣告詞「不是花園在你家裡,是你家在花園裡」還是出自李敖手筆呢~
從心中的烏托邦到幻滅的理想國,重回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打造的「花園新城」

對於設計師來說,看到當時的排版及宣傳稿總覺得十分有趣,不禁想要仔細的看看那時候的住宅販售時,什麼最能吸引人呢?(第一點竟然是「長壽」!)
「在臺灣逐步邁向都市化擴張的過程中,她當時覺得應該將美式郊區住宅、花園城市的概念引進台灣。因此,回國後,自1968年起,將主力放在新店花園新城規劃工作推動上」_《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_p97
雖說關於花園新城的介紹,在書中我已看過許多,但都是文字敘述。實際看到平面圖我這腦袋才反應過來.....請容我用白話文翻譯.....
「這就豪宅啊!」🤣🤣🤣
「最初入住的住戶除政界之外,大多為文化藝術界的聞人。當年入住名人,包括前任立法院長劉闊才、前駐美大使沈劍虹、世新創辦人成舍我、中華徵信所創辦人張秘等;柏楊、李敖、詩人管管、攝影師董敏等人」_《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_p56.57
曾在花園新城居住或置產的名人,包括第七任立法院長劉闊才、前外交官沈劍虹、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胡德夫、林濁水、陳文茜、劉俠、唐鳳、李偉文等人。_文章擷取網頁

如果數一數,這是個四房兩廳三衛的住宅。你再仔細看,還有更衣室、工作間及工友室(圖片中上方).右半邊放上家具的平面配置圖,更能看出家具和空間的比例(例如餐桌和餐廳),淋浴間是工友才用的,居住者的洗浴設備都是浴缸。雖然比起現代明星動輒幾百坪的房子,這裡感覺充滿生活感,可對比一般平民百姓來說,1960年代末家裡就有洗碗機,社區裡有游泳池、兒童樂園和超市,那是一般人不容易企及的日常。
「住宅乃是家戶單元與性別社會關係具體再現的場域,修澤蘭提出應該以有效打造有效率的現代住家,來支撐女性走出家庭勞務的限制,成為同時擁有自身職業與家庭照顧角色的現代婦女。」
_《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_p33
現場還有展示多本房屋月刊介紹此建案呢!(下圖)
修澤蘭身為女性、母親、妻子,在興建花園新城時考慮的面向多元。一般我們購買建案若是落在新開發的地區時,等到社區機能備齊需要幾年的時間。但修建築師在興建花園新城時,則是從開發時便把所有考量都放進去一起建設‧甚至把家務勞動、女性與住宅之間關係等都一併考慮進去
因此花園新城有著台灣第一座山坡地住宅開發、第一座社區型住宅等稱號‧
我們可以從書中內容(下圖)看到家家戶戶甚至還配備有洗碗機、碎骨機、電熱爐....等現代化設備!修建築師從住宅外環境到住家內設備都考慮的一應具全!希望能夠從增設各項設施減少家事及育兒的辛勞,讓女性能夠在職場上更有餘裕發揮。(這時似乎還沒有平權或男性也應該分擔家務的思維,但能讓女性減少家務量並更安心在職場衝刺,或許就是我們現在爭取平權的基礎。)
「根據訪談新城公司前員工得知,要在各家各戶設置碎骨機、吸碗機等等,對於當時的臺灣社會來說,還是相當先進而未曾見過的設施,這是修建築師從美國考察回來後,希望能夠以更高標準,來提升台灣的住宅品質。但國內當時根本沒有能力做出這樣的東西,在修建築的的嚴格要求下,公司裡的工程師拜訪很多廠商,最後在審視各項條件下,只能自行開發,硬是把這些東西做出來。這個過程成為提供國內家用設備的重要環節。」
_《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_p57

而住宅外的環境則能由下方展示的管理服務處得知。讓我們看看這裡規劃有多詳盡!有超市、遊樂園、家畜飼養場、超市、汽車保養廠、圖書館、旅館、農場.....這些都是在一個社區裡呢!
乍看這些設施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很平凡,可臺灣的超級市場是從1970年代後才開始發展,根據資料顯示,1969年台北市的西門超市開幕,為台灣第一家較具規模的超市。所以你說在當時這個社區有多時髦!

花園新城是在新店山區依山而建的。注重自然景觀與人之間連結的修建築師,利用山勢的高低差讓每一戶都能擁有花園並能看見山景,還能保有隱私並不會阻擋到其他人的視線‧每一處小細節都體現著修建築師的功力與用心。
《國民住宅條例》是在1975年才完成的,換言之,修建築師的花園新城構想比官方政策走的還早,而且還把相關的公共設施及就業機會納入。
只是可惜,先驅者也必定會承受龐大的挑戰‧當時政府的基礎設施及法令規範還未跟上,社區制度也還不完善,沒有收管理費的規定,無法僅憑在社區內辦活動或是藉由兒童樂園及小型動物園等收費維持。翡翠水庫開闢的禁建和相關管制,成為了壓垮公司財務的最後稻草。但不得不說,住在其社區的住戶們還是一直以花園新城自豪的~就算是後代的我們看來,以人為本,注重環境保育規劃的居住環境,依然還是許多人的嚮往。
中山樓
在展覽上篇我們可以看到修建築師所設計的學校建築與當篇裡的花園新城,在在都顯示了修建築師期待能推進社會更加現代化與設計創作中融入充滿趣味的氛圍。但畫風一轉,中山樓所呈現的形式又完全不同。
畢竟,她的業主不是別人,是蔣介石夫妻。
陽明山中山樓樓史

在書中看到兩段話令我印象深刻。
「號稱代表民意的國民大會所在地,本應屬於象徵自由、開放的建築,是民主聖地。但事實上卻是在強人統治下,刻意挑選陽明山溫泉源頭的風水寶地,以中國宮殿式建築的樣式,夾帶著國父百年誕辰,以及復興中華文化的政治措辭來定位著這樣的一棟公共建築。」_《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_p117
「陽明山中山樓以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來比擬主權在民,就如同北京人民大會堂以蘇聯式建築來凸顯人民民主意涵同樣荒謬。兩岸之間的『巧合』諷刺地道出當權者的自以為是。」_《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_p164
不過,暫先撇去那些紛紛擾擾。就建築本身來看,修建築師當時其實費了許多心力在建造中山樓之上。畢竟中山樓位處琉璜坑,地熱及岩盤結構極其複雜,修建築師當時是一邊修圖一邊施工,可見當時建造相當困難。
【陽明山中山樓】百元紙鈔上的傳奇建築|蓋在硫磺坑上宮殿
而一般住家中常見的梁柱,大家都知道那是為了建築結構而必須有的,可中山樓一樓大禮堂跨距28公尺中間卻沒有一根落柱!這除了修建築師的用心外,其身後的團隊絕對功不可沒!
中山樓13個月峻工 女建築師修澤蘭夫婿曝秘辛
(細緻的圖紋,甚至連通風口的裝飾(上圖二),修建築師都一一照顧到。)
不管我們有沒有去過中山樓,其實我們都經常見到它!😆快打開你的錢包看看那經常拿在手上的紅色好朋友!是不是感覺經典其實沒那麼遙遠,還常駐在身邊~
跟著鈔票去旅行》玉山、大霸尖山、中山樓⋯台灣經典風景都在鈔票上
百元鈔票背面建築物「中山樓」昔日國民大會會場見證台灣歷史
琴瑟和鳴
紀錄展覽的篇幅雖主要是介紹修建築師,但其實其另一半在生活及工作中所給予修建築師的力量也很大。因為丈夫傅積寬的工程專業,讓修建築師更能得以放手去做那些奇思妙想的造型,和宏偉的結構!
「傅先生以其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之專業背景,負責修建築師設計案之結構設計工作,夫妻兩人不僅在生活與工作上攜手並進,傅先生更是促成修建築師設計案得以在構築性上豐富表現的靈魂人物。類似這樣的描述在許多文章裡都可以發現。根據其昔日同事的描述:『修澤蘭在許多特殊結構的造型設計上,我認為得力於其夫婿傅先生的結構思維,因為傅積寬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而且他的文采與藝術修養都很高!不喜歡只是做平平淡淡的設計,所以與修澤蘭共同創作出許多拋物線造型,甚至薄殼結構來了!花園新城的游泳池就是整個採懸臂架構空伸出去的,讓人感覺像是整個游泳池是懸在空中似的!這在山坡地的設計上也是非常大膽的。』」_《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_p92.93

對於此,我不禁同意萬分!就像我們在裝潢家裏時,不論想法有多少,要是工班說聲這做不了,或太複雜了他不想做,那麼就有如被綁了手腳一樣,難以施展!所以我想對於修建築師來說,傅先生就是令她最安心、最可靠的存在啊!因為有著這樣可靠的另一半,所以天使才能夠張開翅膀,飛得更高更遠不是嗎~
這也像是一個樂團一樣,主唱及吉他手總是容易被看見的,鼓手和bass手卻經常被忽略。可他們又是如骨幹一般地撐起整首曲子,就如傅先生的存在支撐起修建築師的一個個創作。
於是第二展廳的最後,展示了兩人的照片和家書。我看了卻是覺得十分害羞。或許本人當時也沒想過情書會在多年後被展示在眾人面前吧?人生中應該沒有幾次可以偷看到別人的情書,何妨在此溫習一番大夥都挺艷羨的老派浪漫~
在以為兩個展廳看完便結束了的時候,沒想到走出展間才發現原來在另一側轉角還藏了一個小秘密。在黃昏的光影照射下,映照著三個學校校門的設計,你們認得出幾個呢?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特展
- 展期: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日
- 地點:台博館鐵道部園區廳舍二樓(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 門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開放時間:週二到週日每日9:30-17:00(閉館前30分鐘停止售票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