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系列(4):AI 驅動的電信網路規劃與設計 🌐
52/100 第六週:📌電信網安全與隱私
52. SS7 與 Diameter 安全漏洞 🔓 —— 傳統協定中的弱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SS7(Signaling System No.7) 與 Diameter 是電信核心網的重要信令協定:
• SS7:2G/3G 時期的語音與簡訊控制協定。
• Diameter:4G/5G 的認證、授權、計費(AAA)核心協定。
然而,這些協定在設計時 缺乏現代安全機制(如加密、驗證),導致全球電信網至今仍存在大量安全漏洞,成為詐騙與竊聽的溫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SS7 的安全漏洞
1. 設計年代久遠:源自 1970 年代,假設「所有電信業者都值得信任」。
2. 典型攻擊:
o 位置追蹤:駭客可查詢用戶的即時位置(利用 MAP Update Location)。
o 簡訊攔截:攔截 OTP(一次性密碼),用於金融詐騙。
o 通話竊聽:強制呼叫轉接,竊取語音內容。
3. 實務案例:全球金融詐騙集團常利用 SS7 攔截銀行簡訊 OT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Diameter 的安全漏洞
1. 雖比 SS7 新,但仍有弱點:
o 缺乏內建端到端加密。
o 信令平面容易被 DDoS 淹沒。
2. 典型攻擊:
o DoS/DDoS:攻擊者發送大量 Diameter 請求,耗盡核心網(MME/HSS/AAA)。
o 錯誤訊息注入:修改授權或計費資訊,造成欺詐。
o 降級攻擊:迫使用戶退回到 3G(SS7),再利用其漏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ASCII 示意
[駭客] ──► SS7 攻擊:位置追蹤 / OTP 攔截
[駭客] ──► Diameter 攻擊:DoS / 欺詐 / 降級攻擊
這兩種攻擊都是駭客利用電信核心訊號協定漏洞所造成的威脅:
駭客若掌握 SS7 協定 弱點,就能進行 位置追蹤 或 攔截 OTP 簡訊,嚴重危害用戶隱私與金融安全;而在 Diameter 協定 中,駭客則可能發動 拒絕服務攻擊 (DoS)、詐騙 或 降級攻擊,藉此癱瘓網路或繞過安全機制,對整體電信系統與服務可靠度造成重大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防護策略
1. SS7 防護
o 部署 SS7 Firewall → 過濾異常 MAP/CAP 訊息。
o 透過 信令監控系統,偵測可疑查詢與攔截。
o 與國際營運商合作,限制不明來源請求。
2. Diameter 防護
o 部署 Diameter Firewall,防止錯誤訊息與流量泛濫。
o 使用 IPsec/TLS 保護 Diameter 連線。
o 引入 AI → 偵測異常流量模式(如假流量攻擊)。
3. 過渡到 5G SBA(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
o 5G 核心網 SBA 採用 HTTP/2 + TLS,相較 SS7/Diameter 有更高安全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實務題
1. 基礎題
o 問題:SS7 為何存在嚴重安全漏洞?
o 答案:因為設計年代久遠,假設電信業者彼此可信,缺乏加密與驗證。
2. 應用題
o 問題:銀行簡訊 OTP 為何容易被攔截?
o 答案:駭客利用 SS7 的 MAP 訊息可重定向或攔截 SMS。
3. 設計題
o 問題:如何設計一個可抵禦 Diameter 攻擊的 4G 核心網?
o 答案:部署 Diameter Firewall,並加上 TLS/IPsec 加密,結合 AI 流量監控。
4. 診斷題
o 問題:如果用戶反映經常收到 OTP 延遲或遺失,可能與哪些協定漏洞有關?
o 答案:可能與 SS7 攔截攻擊或 Diameter 過載有關。
5. 進階題
o 問題:5G SBA 如何解決 SS7 與 Diameter 的安全問題?
o 答案:透過 HTTP/2 + TLS 提供端到端加密,並引入 OAuth2/PKI 驗證機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小結與啟示
• SS7:過時協定,位置追蹤、OTP 攔截、通話竊聽風險極高。
• Diameter:雖更先進,但仍可能遭遇 DDoS、欺詐與降級攻擊。
• 防護方向:信令防火牆、加密保護、AI 偵測、以及過渡到 5G SBA 安全架構。
👉 電信安全的核心挑戰在於 傳統協定遺留問題,需要在 過渡期(4G→5G→6G) 同時兼顧兼容性與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