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麗絲.桑德
翻譯:呂盈璇
出版:三采
版次:2017年
「高敏感」這個詞一般帶有負面印象,讓人覺得「很難搞」,因此作者的這本書一半的內容都在說明高敏感的特徵與科學數據,因此不僅適合給「高敏感族群」閱讀以了解自我,也適合給「遲鈍的人」閱讀以導正觀念——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是高敏感族,不用少見多怪。你知道的,團體不喜歡「異類」,但如果自己就是那個「異類」,該如何自處?
首先,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高敏感族?
如果你跟我一樣,在60分以上,那我們便是那五分之一的「異類」。但世上人口何其多,就算是異類,也是一大群異類(是不是覺得安心)。
來看看這本書,其中的第二章——「高敏感族」常有的心理問題與解決之道,是我最喜歡的章節。他提到的四個心理問題一直以來都與我共存,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所遇之事愈多,很多作繭自縛的心坎即使伴隨著罪惡感或其他情緒最終還是會找到出路……但看了這本書,讓我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讓我明白這個解法是沒問題的(沒錯,毛病之一就是害怕失敗及錯誤)!
他提到的四項心理問題:
一、對自我高度要求
類似完美主義,每件事都力求盡心盡力做到最好。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潛意識很多都是跟童年陰影、家庭環境,以及台灣的升學環境、教育制度相互影響。而這背後的心理因素,作者稱之為「自尊心低落」(我理解為自卑)。
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就得不到認同與關愛,因此必須加倍努力
你我都懂,這樣會把自己逼得好累……讀到這裡,快跟這樣的自己說一聲「辛苦了」!而每個問題的解決之道,作者也有提供。
二、容易受到罪惡感與良心的苛責
我解讀是一種「人情道義」下的自我怪罪,有點類似習慣被別人情緒勒索,因為拒絕的話心裡會有負擔。書中是假設「你選擇了一條有違家人期待的出路,家人因而對你失望」。其實一跟二的心理問題是相輔相成的,因為長期活在別人的期待下、以回應別人期待來獲得關愛的高敏感族,因為害怕沒有回應期待就得不到關愛,同時也因沒有回應期待而自我苛責……雙重的心理負擔,搞得我們活得戰戰兢兢。
真的真的,致你我:辛苦了!
三、容易感到恐懼、容易憂鬱
這裡的恐懼我覺得也可以解讀為警覺,例如擔心地震、擔心晚歸,根本原因是「安全感不足」。有交往經驗的人應該能體會那種「安全感不足」的各種內心小劇場,而那些故事幾乎都是Sad Ending。
作者有提供解決之道,也提醒「不用勉強樂觀」。因為勉強樂觀,只會讓自己自我厭惡:為什麼我跟其他人不一樣?
四、不善於排解憤怒的情緒
我是個很容易生氣的人,因而讀這章非常有感。書中有幾句很貼切:
「盛怒之下的高敏感族會發現自己不只是待在自己情緒點上,他們敏銳到連對方的情緒都感受到了。因此,如果他們知道對方是因為自己而受傷,就無法對別人受到的苦痛坐視不管,最後終究傷了自己。」
「之所以持續感覺到憤怒卻摸索不出背後潛藏的纖細情感,有幾個原因:首先是無法意識到憤怒背後所隱藏的悲傷。」
而這個問題點的解決之道我也覺得蠻受用的:
「悲傷容易喚起旁人的關心,而憤怒卻只會讓人敬而遠之。」超越憤怒,接受悲傷。
我不是真的生氣,我只是很難過很難過到用生氣來表達
書中另外一半的內容則是說明如何處世,分為對內「面對自己」及對外「與遲鈍的人好好相處」。核心在於「如何讓自己活得舒服」,因為前述的特徵及心理問題,高敏感族多數活得辛苦,因此如何排解與放鬆便顯得更重要。
當然,這本書也是有些缺點的,那便是外文翻譯的問題,外文翻譯讓有些字句表達並不口語化(因此本文是以我自己解讀的觀點所作),而文化的差異也很難讓人產生共鳴。但如我最前面所言,本書的內容能讓人療癒及排解罪惡,仍是一本高敏感族該看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