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之間決定放棄高薪回鄉,同事問:「你有看到明天的午餐嗎?」回到部落後,族人則懷疑:「你能做出甚麼來呢?」歷經八年努力,馬樂終於打響了「萬山岩雕」知名度……
高雄茂林區的萬山濁口溪,1977年意外發現各種神祕圖案或原住民圖騰岩雕,為台灣首見的大型岩雕遺址,被稱為「萬山岩雕」。隨後陸續發現其他三處獨特岩雕,1989年內政部將其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2008年文建會公告為國定遺址,開啟了人們對萬山岩雕的認識與重視。
提到「岩雕」,大家可能有點陌生。可是,曾造訪過屏東霧台、高雄茂林多納部落的遊客,應該會對當地石板屋以及岩雕壁畫留下深刻印象。近幾年,讓萬山岩雕浮上檯面甚至推向市場的幕後功臣,當屬萬山魯凱族的「石破天驚文創工作坊」。
聽到「石破天驚」四個字,頗讓人驚訝與震撼。是誰有這豪氣?這又是哪樣藝術創作?
馬樂表示,萬山有台灣最多、最好的板岩,提供源源不絕的創作材料。岳翔雲攝影
歸鄉》
即使看不到明天的午餐,也要回鄉
工作坊主人馬樂,漢名黃亦青,父親是漢人,母親則是魯凱族人。當年隨國民黨政府來台時,父親自願到偏鄉的部落教書,馬樂雖在部落出生,小學起卻被送往山下的國小、國中就學,後來考進台中體院成為運動健將,最後當上國手。
退伍後,馬樂成為體育老師,在高雄是頗受歡迎的幼兒體智能老師,排滿課程時最高收入月薪12萬。雖然生活穩定優渥,2006年他卻決定歸鄉。
一個晚上作出辭掉工作的決定,每個人都嚇一跳。同事問說:「為甚麼?你回去,有看到明天的午餐嗎?」回首當年,回鄉宛如一場家庭災難,沒有收入來源,馬樂笑說:「到現在我真的不知道明天的午餐在哪裡。」
「為甚麼回鄉?是祖靈的召喚吧。」放不下對原鄉文化的情感,更捨不得萬山傳統文化與岩雕就此被遺忘,馬樂回鄉後成立「石破天驚文創工作坊」。他不忘揶揄自己:「毅然決然回鄉,希望不會孑然一生。」
傳承》
從「問號」開始到「驚嘆號」肯定
回鄉後,馬樂看到部落人口外移,徒留閒置的廢墟、流失的文化,讓他動念向原住民委員會申請了「示範部落計畫」,以便改造部落空間與重建文化。馬樂與族人獲得700多萬元的經費後,全心投入舊教室的翻修、石板屋的歷史研究、萬山岩雕的展示、萬山舊部落的模型建造等工作,除了運用祖先所留下來的古老圖騰及傳統板岩創作外,最重要的是以40比1的比例打造縮小版萬山舊部落。
以40:1比例製作的縮小版舊萬山部落,歷經三年打造後完整呈現。馬樂提供
「每一片石板,都是人工打出來,然後一片一片疊砌。在完成百分之九十的時候,看著石板屋,自己都掉下淚來……」經過歷史考證與耆老口述回憶,馬樂讓不可能的舊聚落完整重現。
跟時間賽跑的馬樂說:「抓住耆老記憶的尾巴,追尋祖靈智慧的源頭。還好我現在做了,再等就來不及了。」由於部落示範計畫得到了優等獎,使得萬山部落受到重視,更促使萬山岩雕成為茂林新興的觀光文化景點,為部落帶來一線生機。
然而,活絡部落岩雕文化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就有人看笑話,外地返鄉青年與當地族人理念的矛盾衝突,加上龐大的行政工作,搞得他精疲力盡。「還好有老婆協助處理文書行政,沒有她,計畫無法完成。女人的韌性比你想像中偉大!」馬樂以感性的語氣感謝辭掉媚登峰顧問工作的老婆的支持。
放棄都市裡的高收入,在幾乎花完積蓄的窘境中,馬樂好幾次想放棄,但最終還是完成了艱鉅任務。他衷心期許:「萬山板岩層層砌,山林板屋代代傳。」
「我一回來做岩雕,族人從『問號』開始,直到這三年才給我『驚嘆號』的肯定!」馬樂一語道盡個中甘苦。他的用心與成果,族人終於看得到,也感受到。
發揚》
不求第一,卻成為唯一的岩雕作品
台灣不同的原住民部落,分別傳承著屬於自己特色的藝術,例如排灣族的琉璃珠服飾、阿美族的舞蹈等。茂林萬山的魯凱部落,則以岩雕藝術見長。昔日出土的萬山岩雕,將圖案直接雕刻在巨石上頭,漫步現今新萬山部落,舉目所見也多是同類型藝術創作。
有一雙巧手與創意的馬樂突破傳統,劈開石板當成創作畫布,「雕刻繪畫」出讓人驚豔的板岩藝品,賦予粗黑生硬的板岩新生命。馬樂表示,他的作品主要以保留與發揚原住民文化為出發點,但在表現上兼顧實用、時尚與美觀,因此作品呈現出「以原為主、以漢為表」的「原風漢俗」風貌,而且從平面繪畫轉為立體多元。
馬樂創作的「百年好合」項鍊,屬「一對一」作品,分別雕飾百步蛇圖騰與流水紋,看似兩片石材,其實是以同一石板劈開一分為二,紋路獨一無二且無法複製。百步蛇圖騰象徵「百年」,兩塊石板疊在一起又能完全黏合,意寓「好合」。馬樂說,「唯一速配」的百年好合,是非常適合送給新人的禮物。
另外,擁有太極與陰陽意涵的杯墊、茶盤,方中帶圓的造型意喻「為人方正、處事圓融」;易於收納的「回」字型杯台,不僅可單獨使用,疊起來便成了精巧的板岩寶塔當裝飾;利用槓桿原理製作的線香台,充滿巧思;以紫斑蝶意象岩雕搭配中國結的「蝶舞雙飛」、結合小米穗做邊飾的「諸事順遂」吊飾、「掌握石機」的手機座等各式作品,不但具有藝術價值,在選用題材與取名時,也都蘊含創意與深層意義。馬樂還著手設計製作萬年松板岩花器、生態造景水族缸,以萬山山林中的植物、青苔、板岩為主要素材,營造出富含當地文化與自然的美麗意象。
在包裝上,馬樂則採用原色瓦楞紙,一層一層堆疊的紋理恰似板岩的紋路。讓人看了不禁會心一笑,感覺這包材跟主題設計還真是「裡應外合」。
每一對都是獨一無二的「百年好合」項鍊,是馬樂最重要的岩雕作品之一。馬樂提供
看到馬樂的岩雕作品多元又有創意,有些人猜想非科班出身的馬樂必定曾經「拜師學藝」,他卻說:「有樣看樣,沒樣自己想。(台語)真的沒有老師,沒有前例可循。」馬樂表示,這也是創作最讓人著迷的地方,做出來就是自己的。
從未想過要當「第一」的馬樂,卻在無意中讓自己與作品成為「唯一」。
堅持》
一秒鐘的鼓勵,馬樂用一輩子的生命去賭
儘管岩雕藝術看來難度頗高,但是馬樂為了推廣岩雕,積極配合「茂林風景區管理處」舉辦岩雕DIY活動,如板岩疊疊樂、踏印、拓印,或讓遊人體驗劈石板,再自行雕刻、上蠟、進烤箱燒製、與中國結穿線成為吊飾等,讓遊客親自動手為旅遊寫紀錄。
「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馬樂期待以在地素材、在地設計、在地文化推廣岩雕,用動人的故事與深具文化內涵的文創商品,打響萬山岩雕的知名度與市場。皇天不負苦心人,2012年,「石破天驚文創工作坊」獲得高雄市工藝類精品獎,為萬山岩雕打開能見度。
作品受到青睞,馬樂開心地表示,與其他原住民藝術家最大的差別,在於自己對中國文字的掌握。也許「技術」大家差不多,但是他能賦予產品更多的意涵與生命。為何一個體專畢業的運動健將對於文字能夠如此嫻熟地運用?馬樂說,他有一個喜愛中國文學、燈謎與對聯的父親,「應該是從小潛移默化吧!」謙虛的他把功勞歸給父親。
馬樂認為,自己已經從追尋水鹿山羌的部落獵人,轉變成探索知識創意的現代獵人,在不斷的吸收與內化中,建立自己的風格,作品也逐漸受到肯定與喜愛。雖然岩雕的路開了,但部落裡真正以岩雕為生的族人還是寥寥可數,就連他自己都沒有「徒弟」。
當文化與麵包不可兼得之時,許多人不是觀望就是退場,馬樂卻「孤獨」地堅持到今天。說到「堅持」,他哈哈大笑說,許多人都鼓勵他要堅持,「可是,你們講堅持兩個字不用一秒鐘,我們卻要用一輩子的生命去賭!」
話雖如此,他也衷心感謝所有的朋友:「當我們灰心氣餒時,有一點鼓勵就是我們的溫暖,那個火又燃起來,雖然只有一秒鐘,那一秒的燃燒所帶來的動力是你無法想像的。」
馬樂創作的岩雕作品,都以瓦楞紙包裝,層層紋理與板岩類似,可謂「裡應外合」。馬樂提供
夢想》
讓萬山石板產業「量產」,成為特色「亮點」
近年來「茂林風景區管理處」為了行銷特色,逐步推出「三黑」產業──紫斑蝶、黑米與石板屋(含岩雕)。岩雕雖然開始受到重視,但馬樂依然認為萬山石板產業尚未「量產」,並未真正成為部落「亮點」。
馬樂表示,板岩材質最好、最多都在萬山,如果能夠搭配觀光文化之旅以及優秀行銷團隊協助販售岩雕產品,一定可以促進經濟,也為部落青年開創另一條就業之路。就像三義木雕、鶯歌陶瓷、蘭嶼拼板舟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產業與地方特色。
馬樂樂觀期待部落文化與創意結合產業大放異彩,把名不見經傳的岩雕產業推向國際。「創造部落經濟也是我的夢想。夢是動力,能夠實現的叫夢想,不能實現的叫幻想。」不改幽默風格的馬樂最後又補了一句:「我會把願景與市場帶進來,不然自己的夢想是別人的幻想,那就慘了。」
把孤獨變群聚,把幻想變夢想,原本空蕩蕩的部落在馬樂的催化之下,逐漸凝聚熱情與共識。已經有族人提議建立群聚石板屋民宿,讓更多人體驗最單純的原始生活。
「你問我後不後悔?」馬樂笑著搖頭:「既然做了,就沒有後悔。真的很累,但從不後悔!這美好一仗已打過!」
看雜誌首發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