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哮喘在瑞士發作了,始料未及。
除了過敏鼻、過敏皮膚外,基本覺得身強體壯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但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久違的哮喘在瑞士發作了,始料未及。
一切都要從去年底的一趟旅行說起。
對於習慣溫熱濕氣的亞洲人來說,瑞士氣候的適應實在苦楚,尤其冬天。去年底聖誕節前夕,為逃離晝短夜長與低溫環境,先生與我到了北非埃及海邊度假旅行。為期八天的涼爽氣候、日照陽光與清澈海水,返回陰暗酷冷的瑞士後,潛伏已久的哮喘症發作了。
過去在台灣居住的時候,曾經也有相同症狀,但一般都在5分鐘內結束。這次呼吸困難的頻率高、只要躺下就會有鎖喉、以及胸口壓著一個小北鼻的感覺。
拖延症如我,今天終於預約看了呼吸系統與肺部專科醫生。一般在瑞士就醫,如無緊急狀況,都需要先行預約。因為我是初診,所以報到後,在前台填填寫了個人基本訊息,同時交上個人的健康保險卡。在瑞士的健康保險,有許多選項。可以依照個人需求去投保,牙醫、與產科、中醫等等不在基本投保範圍,需要另外添購加保選項。投保的金額與個人評估的年度就醫次數有關,一旦投保了,當年度就無法更改投保內容,必須等到下一個年度才能調整。在強制健康保險的高費用上,一般人都會很謹慎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再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內容。
過去曾有在瑞士皮膚科的就診經驗,醫生們都會親自到等候區與即將就診的病患打招呼 (是的,寒暄是必要的),同時帶領病患去診間,這點與等待號碼燈響起的台灣診所很不相同。
因為是初診,同時也是新住民,醫生詳問了各種細節。例如家族病史、手術病史、兒童時期是否有其他相關症狀、移民前的居住環境、移民前的哮喘狀況同時還問是否有皮膚過敏問題。從沒料到一直困擾我的皮膚過敏,也會是引起氣喘、哮喘的因素之一。
口頭問診就花上了半小時,接著醫生安排了一些檢查與測試:抽血、二氧化碳含量測試、肺活量測試、胸腔X光片拍攝。二氧化碳含量的測試很有意思,護理人員交給我一個帶有螢幕的儀器。畫面上是一朵雲、天空與地平線,受檢驗者需要先呼氣讓雲朵往上飄,然後開始吐氣。吐氣的過程要讓雲朵維持水平在天與地之間,吐氣過程約十秒鐘。這十秒裡,吐氣的力道需要讓雲朵維持在畫面上一定的高度,太高太低都無法精準得到結果,直到雲朵飄到終點線為止。接著是肺活量的測試,在一個密閉空間裡,護理人員先使用鼻夾讓檢驗者無法用鼻子呼吸,一切都需要通過口腔的呼吸道進行。第一階段是正常用口吸吐氣,接著需要用力呼氣、再用力吸氣,重複做兩回合。雖然後來醫生都沒有解釋這兩項檢查的結果,但覺得滿有意思的 (?)
對於瑞士的乾燥氣候,自始至終我都很想配戴口罩出門。
但偏偏歐洲就是不流行戴口罩,甚至有些國家因為安全問題,規定不能戴口罩。所以現階段敏感的武漢肺炎議題、亞洲人瘋狂搶購口罩配戴的同時,我也還在猶豫是否出門需要戴口罩。心想,既然都到了呼吸系統專門診所,何不趁機問問專業人士?
協助做檢查的是診所護理人員,我試探性地對護理小姐說:「在亞洲,護理從業人員都會配戴口罩,這裏好像不流行。」沒想到,她回:「口罩只能防範被傳染,這裏不流行戴口罩。」即便歐洲人都知道武漢肺炎的嚴重性,但似乎並沒有這麼在意?「就像我現在跟妳坐的這麼近,如果我有感冒的問題,這樣妳很有可能被我傳染了。妳不會擔心嗎?」護理人員輕鬆地說,這樣的話我也沒辦法。「因為我曾經經歷過 SARS,所以不少許多住在這裏的亞洲人都在討論是否配戴口罩。」我對護理小姐進一步解釋,「這樣啊!那我能理解妳的心情。」護理小姐回覆地非常輕鬆。
此時我的內心「?! 就這樣 ?!」
在結束檢驗後回到診間,問起醫生配戴口罩是否對我的症狀會有紓解。醫生:「口罩只能防止被咳嗽、打噴嚏的人感染細菌,但一般口罩的功能性只能阻擋外來的威脅。加上口罩兩側都有縫隙,空氣會從旁進入。要戴就要戴有過濾器的口罩,而且三十分鐘就要更換一次。」
「而且一直呼吸著口罩裡不流通的空氣,沒有比較好。」說著說著,醫生咳嗽起來...
此時我的內心再次「什麼?! 就這樣?! 真的不用戴口罩嗎?!」在內心滿是驚嘆號的情境下,結束了這次的治療。
過去有其他在瑞士就診的經驗,這一次覺得醫生特別細心同時還能讓我有機會旁敲側擊地探聽歐洲人對於戴口罩的看法,而且詢問的對象是專業醫療人員。我想,跟世界各國就醫的狀況一樣,硬體設備能檢查身體狀況提供科學的數據,最重要的軟體系統 (醫生、護理人員) 是否能詳盡透過以往診斷經驗判斷患者的狀況,提供最適合患者的醫療方案,最後就是在家坐等看診帳單。
至於費用,不要問,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