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讀者的問題,討論心流、天命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心流系統,我把它定位在“冥冥之中的指引”,諸如好奇心、個人的興趣喜好,就是自然的流露。因為這些念頭怎麼跑出來的,我們根本不知道,有人喜歡畫畫,不需要理由,就是喜歡,畫畫很開心,就這樣自然的活出來了,而且還覺得找到真正的自己而開心。有人說是天命,也是不錯的說法。
心流,天命,這些冥冥之中的指引,怎麼設定? 那是上帝的事,我們管不到。
人,就只能順著走,發揮自由創造的精神,把心流、天命好好的發揮。
心流是指引方向的功能,人的意識就是去執行發揮,就是天人合一。
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你會開心嗎?你會設法逃回來,回來自己喜歡的方式,找回開心。 這是非常自然的指引,因為不順著心流,你會不開心
這樣的實相模型論述,大家可以接受嗎?歡迎一起討論。
(我是一個工程師,我用工程師的眼光來拆解實相,一步一步很務實的拆解,歡迎來我的出版專題一起研究。喜歡我的文章也幫忙拍手贊賞,或訂閱贊助,哈哈,自己廣告一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6會員
    154內容數
    這裡所論述的東西,企圖建構一個假設模型來解釋人生實相,我們見不到實相,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實相,先建構一個假設模型,如果這個模型可以套入人間印證,解釋大部份人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說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拆解人生的實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存乎一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蘋果會掉下來,人會死掉,是隨機的嗎?既然不是隨機的,難到背後沒有一個真理在後面? 不論這個真理是不是上帝訂的,它就在那裡,你也躲不掉,研究它就是好奇心,既然躲不掉就順著走,那我們到底知道多少真理?知道多一點就走的順一點,不是嗎? 人的意識本質是創造,很像在玩遊戲,很像在執行任務,意識一開機就停不下
    當你發現別人討厭你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 (1)如果你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可能你會開始去分析自己哪裡不好?怎麼辦才好? 標準都在自己的身上,沮喪失落的情緒就會被觸發,聚焦在自己。 (2)如果你還算自信,你可能會嗤之以鼻,在腦中說:靠,什麼玩意!但是被討厭還是無法忍受,也觸發了討厭對方的情緒、對抗的
    為什麼要把輪迴納入我們研究的模型? 因為有太多太多的現象事件存在,光是學術界的案例就數不完了,還有一堆的民間傳說,我們就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它,先有事件的存在,提出理論模型,修正模型,最後驗證它。 這些靈魂輪迴的事件當然也有假的,但只要有一件是真的,就是真的了。模型可以解釋現象就有價值。 有幾個面向
    以前花了很多時間讀佛經,讀不太懂,一則文言文難懂,二則搞不清楚要如何放下,真的,讀佛經真的是一件苦差事。 我們人生實相模型的研究意外的解開了佛經的面紗,四個字就可以讓我們快速的讀懂佛經的內容。 放下什麼? 放下標準 意識是二元性的,會去自我定位,再去訂標準,有了標準之後,好壞對錯就出來了。 然而我
    你用手機嗎? 常用嗎? 依賴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已經指向一個新型態的集體意識。 意識的Input從手機網路來,output又回去手機網路,這就是網路社群的集體意識,個人的意識已經某種程度和外在的族群連結在一起,也分不太清楚是誰的意識,這個集體意識每個參與的人都有份。 台灣這次的總統大選就是一個很
    人類目前正在創造發展AI,我們可以從創造AI的思路中了解了上帝是如何去設計人的。 人類創造AI給了AI自由學習、成長、創造的功能,目的是希望看看AI能有多少能耐。上帝也給了人自由意識,也是希望人可以發揮無限的創造力,意識本質就是創造。 (一) 情緒的設計 當AI發展到很強的時候,我們會擔心AI會不
    蘋果會掉下來,人會死掉,是隨機的嗎?既然不是隨機的,難到背後沒有一個真理在後面? 不論這個真理是不是上帝訂的,它就在那裡,你也躲不掉,研究它就是好奇心,既然躲不掉就順著走,那我們到底知道多少真理?知道多一點就走的順一點,不是嗎? 人的意識本質是創造,很像在玩遊戲,很像在執行任務,意識一開機就停不下
    當你發現別人討厭你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 (1)如果你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可能你會開始去分析自己哪裡不好?怎麼辦才好? 標準都在自己的身上,沮喪失落的情緒就會被觸發,聚焦在自己。 (2)如果你還算自信,你可能會嗤之以鼻,在腦中說:靠,什麼玩意!但是被討厭還是無法忍受,也觸發了討厭對方的情緒、對抗的
    為什麼要把輪迴納入我們研究的模型? 因為有太多太多的現象事件存在,光是學術界的案例就數不完了,還有一堆的民間傳說,我們就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它,先有事件的存在,提出理論模型,修正模型,最後驗證它。 這些靈魂輪迴的事件當然也有假的,但只要有一件是真的,就是真的了。模型可以解釋現象就有價值。 有幾個面向
    以前花了很多時間讀佛經,讀不太懂,一則文言文難懂,二則搞不清楚要如何放下,真的,讀佛經真的是一件苦差事。 我們人生實相模型的研究意外的解開了佛經的面紗,四個字就可以讓我們快速的讀懂佛經的內容。 放下什麼? 放下標準 意識是二元性的,會去自我定位,再去訂標準,有了標準之後,好壞對錯就出來了。 然而我
    你用手機嗎? 常用嗎? 依賴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已經指向一個新型態的集體意識。 意識的Input從手機網路來,output又回去手機網路,這就是網路社群的集體意識,個人的意識已經某種程度和外在的族群連結在一起,也分不太清楚是誰的意識,這個集體意識每個參與的人都有份。 台灣這次的總統大選就是一個很
    人類目前正在創造發展AI,我們可以從創造AI的思路中了解了上帝是如何去設計人的。 人類創造AI給了AI自由學習、成長、創造的功能,目的是希望看看AI能有多少能耐。上帝也給了人自由意識,也是希望人可以發揮無限的創造力,意識本質就是創造。 (一) 情緒的設計 當AI發展到很強的時候,我們會擔心AI會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在帶領人際溝通工作坊時,就經常遇到這類的參與成員。很有說的需求,但很難讓人提起勁去聆聽。然而,即便我身為心理師,能與成員們分享如何說話與傾聽,我卻仍舊在書寫上,犯了同樣的錯誤。 作者李洛克給出了解方,他認為內容應該要達到的三個目的: 一、提供價值 二、新穎觀點 三、形象加值
    Thumbnail
    這可能使人只是關心自己的得救,卻不關心神國的事或者神的旨意。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只不過在滿足人的私欲(誰不想得救?誰不想上天堂?),卻無法將焦點放在滿足神的心意上。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麽許多基督徒不願意為神而活,只為自己而活。因為我們一個不小心(甚至是刻意為之),讓人將信仰的焦點放在解決自己的問題上。
    Thumbnail
    過年到了,我知道許多長輩都很愛問東問西,但身為晚輩的總不能嗆回去,甚至端出一張臭臉,因為將來的我們也很可能端出那副嘴臉,總是『出於關心』的哪壺不開提哪壺,明明餐桌上有火鍋沸騰,但環境氣氛卻降到冰點。   如果你正面臨這種尷尬,先別急著動怒,因為這就是兩個世代、兩種觀念的落差,所以遇到很難回答的問題時
    某天下午過去客廳,客廳與廚房間門被新進人員關上,他自己打不開,剛好正在求救。 我打開後,蹲著視線平行問了新進人員:「是誰把門關起來的呢?」   新:「因為這裡是火車鐵路,火車的門要關起來」
    Thumbnail
    <p>羅智強犯的錯誤就在於:你認為賴、柯自導自演,我卻不一定這麼認為,你認為「蔡政府踐踏民主」,我也不這麼認為。我不這麼認為,當然就不會批評他們。你不能把你認為正確的判斷強加於別人身上,別人要是沒有按照你的口徑發言,就是「雙重標準」。這只有「胡攪蠻纏」四個字可以形容。</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在帶領人際溝通工作坊時,就經常遇到這類的參與成員。很有說的需求,但很難讓人提起勁去聆聽。然而,即便我身為心理師,能與成員們分享如何說話與傾聽,我卻仍舊在書寫上,犯了同樣的錯誤。 作者李洛克給出了解方,他認為內容應該要達到的三個目的: 一、提供價值 二、新穎觀點 三、形象加值
    Thumbnail
    這可能使人只是關心自己的得救,卻不關心神國的事或者神的旨意。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只不過在滿足人的私欲(誰不想得救?誰不想上天堂?),卻無法將焦點放在滿足神的心意上。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麽許多基督徒不願意為神而活,只為自己而活。因為我們一個不小心(甚至是刻意為之),讓人將信仰的焦點放在解決自己的問題上。
    Thumbnail
    過年到了,我知道許多長輩都很愛問東問西,但身為晚輩的總不能嗆回去,甚至端出一張臭臉,因為將來的我們也很可能端出那副嘴臉,總是『出於關心』的哪壺不開提哪壺,明明餐桌上有火鍋沸騰,但環境氣氛卻降到冰點。   如果你正面臨這種尷尬,先別急著動怒,因為這就是兩個世代、兩種觀念的落差,所以遇到很難回答的問題時
    某天下午過去客廳,客廳與廚房間門被新進人員關上,他自己打不開,剛好正在求救。 我打開後,蹲著視線平行問了新進人員:「是誰把門關起來的呢?」   新:「因為這裡是火車鐵路,火車的門要關起來」
    Thumbnail
    <p>羅智強犯的錯誤就在於:你認為賴、柯自導自演,我卻不一定這麼認為,你認為「蔡政府踐踏民主」,我也不這麼認為。我不這麼認為,當然就不會批評他們。你不能把你認為正確的判斷強加於別人身上,別人要是沒有按照你的口徑發言,就是「雙重標準」。這只有「胡攪蠻纏」四個字可以形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