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些全球暖化的想法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這幾天哥本哈根的暖化會議開得如火如荼,每天蘋果的國際版都有整頁的報導,說來說去其實還就是那一套,筆者其實沒甚麼很特別的想法,但前天一個親戚突然問,全球暖化我們該做甚麼?難道只能甚麼都不做嗎?
嗯?好問題。這位親戚向來不是那種會隨媒體起舞的那種,但顯然他對暖化的認知,還是很「媒體。」
我們先來複習一下,目前「一般性」的全球暖化說法與邏輯脈絡。
  • 全球暖化是不是一件事實?是的
  • 暖化是否會造成地球浩劫,威脅人類生存?是的
  • 暖化的原因是不是由人類,或是部分由人類所造成?是的
  • 那我們是否應該做一些甚麼,好阻止或減緩暖化?是的
  • 那麼我們就應該採取…
不相信的,可以翻翻這幾年的報紙,看看各國政要、環保團體與科學家們,是不是都用這種方法在「解釋」目前的各種狀況?包括天災變多了、氣候變得跟以前不一樣、糧食的危機…你能想到的「國際問題」,幾乎都會被拿去用這套模式解釋。
但讀者有沒有覺得「怪怪的」?
身為一個中華民國有頒發合格科學家證書的小輩,這套說法要是寫成論文給指導教授,保證會被打槍,直接把整本「嘔心瀝血」的大作,往回收桶丟。(別懷疑,筆者當年的論文就被老師這樣直接丟到回收桶十幾次以上)
首先,這種說法完全忽略掉一個做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前提,也就是「邊界條件」的設立,簡單說就是你要把你研究的目標,其相關環境條件詳細列出,並且限定在特定的範圍內,如筆者要研究某一種材料的特性,必須很嚴謹的定義包括「操作溫度」、「操作壓力」等等,不能只把結果告訴大家,說「這材料很棒,是金屬卻有流體的特性」,神奇嗎?因為沒跟你說,在兩千度熔點之上,這金屬是流體。
廢話嘛!哪些金屬材料沒有三相變化的?溫度夠高都嘛是流體。
問題是,暖話的這三段論述,不正好就是這樣?
第一,暖化的時間點,研究範圍到底多大?如果我們要說1990到現在,全球氣溫是上升的,這一點都沒錯,沒人能否認。如果要說1900到現在是上升的,這也沒錯。但要說1900年到今年是「每年都上升」,這說法就很有問題了。要是說1萬年以來氣溫上升,這也還算對,1萬年前是冰河時期嘛。但要說1萬年來「每年都上升」,這就是鬼扯。如果把溫度拉到100萬年呢?
讀者一定可以理解這其中的問題,要證明暖化發生與否,第一個要界定的就是時間尺度的問題,就跟有科學家研究後,認為人類的這幾千年文明,正好是地球漫長歷史中,一小段「氣溫穩定」的時間,也剛剛好讓人類文明可以不受到狂暴氣候的變化而發展。倘若真是如此,那不就證明暖化現象雖有其事,但卻是天然現象,跟人類活動沒太大關係。這幾段論述不是到了第3點就被打槍了嗎?
換言之,要證明氣候是不是暖化很簡單,目前一堆科學方法,都可以去驗證地球這幾百、幾千萬年內的氣候變化狀況,例如去南極挖永久凍層的地質資料等等。但要證明暖化就是人類搞的,中間要有很強的相關性,而且相關性不是有必然性,要證明到「確確實實」就是人類幹的好事,要證明的事情還多的很。
第二,暖化會不會造成地球浩劫?這種說法是人類為了美化自己生存理由說的,對「地球」來說,你怎麼知道我們的母親是怎麼想的?搞不好母親大人覺得太冷了,需要多加件衣服,只好委屈人類滅亡了,你想怎樣?真的問題在人類是否會發生一場場浩劫,例如大饑荒或是超級天災等等。
說穿了,就是要證明,目前暖化現象,對人類生存是否造成威脅,而不是證明對「某些人」造成威脅。這話怎講?例如暖化會把熱帶的範圍擴大,所以以後接近亞熱帶地區會變得很熱,原本的糧食產地都會消失。但暖化不也代表溫帶或是寒帶等本來不能種東西的地方,變成可以種了?那這是好還是壞?這種全球氣候變異造成的問題,到底「整體來說」是好是壞,是需要非常大量的研究,而且是跨領域的合作研究才知道的,例如氣候、農業、地質、歷史、水文…可多了。更何況一個原本是富饒的地區,因為暖化問題開始沙漠化,這國家當然會呼天搶地說地球要滅亡了,人之常情可以拿來當作科學證據?
要證明暖化真正的破壞性影響,對人類的威脅到底多大,絕對不是某幾個鑽研氣候的學者說了算,我們當然完全尊重它們在氣候研究上的努力與專業,也非常認真的看待他們判斷的各種暖化產生的災難。但正如你不會相信一個歷史學者跑去宣稱他很懂槍枝對肚皮造成的傷害,我們對任何一個宣稱他很了解農業問題,或是上下數千年人類糧食生產與人口變化、戰爭等非常了解的氣候專家,也要保持正面的懷疑態度。
第三,暖化是不是人類造成的?這個問題一樣是要界定,如果今天某人說人類要「完全」負責,那這人不是笨蛋就是騙子,所以這幾年的說法已經改成,人類「加劇」暖化。嗯嗯,這是很有意思的說法,因為你要證明「加劇」是比要證明「有無」難得多。尤其是要證明其中影響是「人類」所造成,這更有趣,讀者若不懂的話,可以反問這些人,「人類加劇暖化的速度是多少」?
筆者可以保證沒人答得出確實數字,因為連暖化的各種成因佔的比例多少都不知道,怎麼可能會有人知道人類加速暖化「幾趴」啊?如果這位仁兄無法提出數字,表示人類到底造了多少孽,那麼他所提的只不過是「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愛護她」這種老調,一點都不科學。廢話連篇,哪個人會否認地球只有一個?但拿這種非科學性的宣稱,就要其他人聽話拿錢出來去救地球,就是混蛋。
要證明暖化現象是不是人類加劇的,讀者應該可以明白,其實要定義的東西太多了,筆者個人也認為人類在其中扮演了相當的角色,但就算確實如此,也不能直接得到某一種結論,就說美國要拿幾百億來、中國要繳幾十億、台灣需要拿幾億出來,當作空頭支票給宣稱要救地球的人去「拯救地球」。不管你是幹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還是想去造林等等,這都沒有直接關聯性。
第四,就算證明了人類確實就是暖化加劇的「罪魁禍首」,你要從這得到最直接的結論,應該是要美國拿核彈把地球上的人類宰光,而不是要美國拿錢給你,冤有頭債有主,人類是現行犯,那就宰掉吧。有人會這樣做嗎?所以所謂的要做一點事情,這幾乎都只是人類為了自己的一面之辭。
我們人類要生存,所以造成了暖化的問題,要解決暖化對人類的威脅,要考慮的不是「做不做」甚麼,而是要「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套管理方法,也就是「效率考量」。今天有一套方案可以把人類對暖化的影響,降低99%,但是需要花一百兆美金與五十年時間才可以做好,這套方案也就等於廢話連篇,先不提錢夠不夠,時間來不來得及啊?等你作好,人類也滅亡了,這不是因果倒置嘛。
重點在,要找出哪一些影響最大,哪一些影響次之,哪一些是立即性的,哪一些又是有延遲性的,哪一些可以很快解決,哪一些需要從長計議,又有哪一些可以已很少代價解決,哪一些則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若我們無法定義出哪一些作法效率最高,那麼所有拯救地球的說法跟計畫,都是唬爛連篇。筆者非常尊敬一些環保團體,這些團體默默耕耘幾十年,有人放棄富裕國家的生活,跑到世界各地去實踐她的理想,這些已經動手在做,而且親身去作的人值得我們尊敬甚至是膜拜。但讀者有沒有稍微觀察一下,現在喊著說要拯救地球最多的是哪些人?
是那些在電視台上穿著光鮮、談吐優雅,並且眉頭輕皺的告訴大家要採取行動的「名嘴」。是那些喝著她們口口聲聲說被剝削農民種植的咖啡,抽著窮困農民生產的菸草,吞雲吐霧大談環保的專家。這些人不僅光說不練,專門幹要人出錢出力,自己坐享其成的事情。
要筆者下結論,筆者會說這場哥本哈根會議,是不折不扣的「國際關係」會議,他們不是在談怎樣救地球,他們談的就是國際權力的競合,稀有資源的爭奪與分配,跟維也納會議、巴黎和會沒有兩樣。
筆者只舉幾個例子就好,許多人談的「碳稅」,有沒有人發現到,歐洲國家非常支持?而且剛剛好的,這些碳稅的標準,就很巧的都在這些歐洲國家的上限?廢話嘛,歐洲十年前就在搞太陽能等替代能源,依照他們的標準計算,每一個國家都是「愛護地球」的模範生,只有發展中的中國、印度,跟為富不仁的美國不是。說穿了,一種賺錢手段,只不過三百年前是在談煤炭跟鋼鐵的交易,現在談的叫做愛地球的碳稅。
讀者有沒有發現,窮國都支持富國要拿錢出來給她們?發展中國家都不要降低工業排放標準,都要開發國家去降低?如果讀者你認為這種富人要給窮人錢是公平正義,你就上當了。因為這種給錢與否,涉及到的並不是「價值觀」而是「評量標準」,每一個國家的價值觀都不一樣,就像是韓國的價值觀中有很大的被害者思維,總認為日本欠她、中國欠她,所以自卑轉自大,還會去自己編歷史證明自己很偉大?有沒有發現到非洲國家,政府貪汙越兇悍的國家越希望富國拿錢?問題根本就不在誰對誰錯啦,在你要採取哪一種評價標準,當你認為排放量的降低,應該依照比例,那開發中國家當然倒楣,因為她們正在努力發展工業,排放的比例當然比較高,你認為要跟絕對數量有關係,開發國家絕對不爽,因為開發的工業國家多半都有相當高且穩定的排放量。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是制訂二氧化碳,而不是以誰排放比較多的甲烷、水蒸氣?溫室氣體又不是只有二氧化碳。
每一個國家都會挑對她們自己最有利的標準來宣傳,而不是對暖化影響最大的那一個標準。既然如此,暖化的問題就只不過是國際問題,不是環境問題,讀者不要被那些口號跟標語搞錯方向。不然依照現實中最可行與最快速的方法,美國用其無敵的軍隊,把中國跟印度、巴西等排放量超多的國家全部打回石器時代,把人口屠殺二十億,暖化問題不就可以往後拖幾十年?別說這套行不通,今天是要美國去消滅這些國家簡單,還是這些國家聯合把美國消滅容易?如果真要考量最有效率的方法,為什麼不考慮這種最原始暴力的,而要去大談道德。
筆者在這邊把話題轉一下,讀者可曾有聽過,包括哈威爾與華勒沙等前東歐的領袖,為何對這些暖化問題如此恐懼與反感?並不是她們不愛地球,而是這套方法,就跟她們面對的共產主義政權,幾乎如出一轍。左派並沒有錯,問題在只想要權力而不想負責任的左派,共產主義盛行的時候,是怎麼解釋世界問題的?
  • 窮國跟無產階級是不是真的很可憐?是
  • 有錢人跟富國是不是有掠奪窮國資源?是
  • 這些富國是不是都是掠奪窮國致富?是
  • 那我們是不是該團結一致,去做一些事情?是
  • 所以讓我們來制訂法律…
……根本一樣嘛!五十年前窮國之所以很窮,是因為帝國主義掠奪,所以大家要實施共產主義,以達到眾生平等。現在窮國之所以很窮,是因為工業國家掠奪,所以大家要制訂暖化策略,以達到各國均富。五十年前窮國沒東西吃,是因為帝國主義侵略與剝削,現在窮國沒東西吃,是因為工業國家排放溫室氣體造成暖化讓窮國生產不出東西。五十年前窮國…
全部一個樣,某些左派的論點,之所以讓人厭惡到極點,不是她們標榜的招牌不夠道德,而是她們過度簡化過程,不是她們建議的事情不合理,而是她們完全規避自己的責任,不是她們說的太教條主義,而是她們不准別人質疑教條。國內哪位電視名嘴堪稱其中佼佼者?請看新聞52台每周固定晚間自稱有國際觀的談話節目,保證讀者可以找到完全符合以下狀況的人
  • 談吐優雅,符合上流社會價值
  • 理性客觀,符合中產階級觀點
  • 憂國憂民,符合知識份子身份
但是所提的價值,她自己都沒去做,也沒真的拿出全身家當去資助願意作的人。提出的觀點,全部都是被簡化再簡化的教條,而且質疑她的都是不理性不客觀的偏激者。憂民憂國憂世界,但是自己提不出半個有可行性的方案。請讀者晚上自己去研究一下,並且請勿對號入座。
全球暖化是一個正在發生的過程,筆者認同此點,但是這個過程是否完全或是相當的部分要由人類負責?這很有商榷的空間,畢竟之前菲律賓平那土波火山爆發,所噴出的各式各樣溫室氣體,可以抵得上全地球好幾年的排放量,要證明人類具有極大的責任,要釐清的部分還很多。
目前的狀況,例如上個月發生的「氣候門」事件,雖然很多人很訝異,但筆者一點都不會。只要在科學界待過的人,應該都會知道,學術界內也是派閥林立,爭奪經費無所不用其極,每一個教授只要有機會,都會大力宣稱自己的研究領域需要受到重視,並且對人類的福祉有很大的關聯。氣候專家提出暖化威脅人類生存,我們需要去重視他們的論點,同時也要仔細檢視,看看這些專家的研究經費,是不是有呈現比例的上升,或是拿了多少、誰的資助在研究。不能一昧的指責由工業界出錢做的研究不客觀,說工業界的研究當然對工業有利,因為同樣的道理,由環保人士出資研究的結果,難道就不會對自己有利,對工業界不利嗎?今天換作筆者是研究氣候,如果投身暖化議題可以拿到十倍的經費,上電視憂心忡忡可以收到成績更優秀的學生,宣稱暖化是大問題能夠名利雙收,筆者會怎麼做?
看暖化問題,一樣要很嚴謹的去研究,絕對不能泛道德化,尤其當這個問題可能真的會影響數十億人,那所有的討論與研究,都需要受到最嚴謹與最嚴格的審視與批評,而不是努力把全球暖化變成教條主義,還不准別人質疑。這跟我們小時後念的課本,領袖永遠是偉大的,國家永遠是對的,豈不是一模一樣?
PS:先消毒一下,筆者不想跟討論「這種態度也是教條主義」這種無限迴圈辯論的人談,這是標準的為了抬槓而抬槓。科學界的研究有其語言跟方法,要讓科學家信服的唯一方法就是用科學語言說服,而不是要科學家用非科學方法聽你的。這是不是筆者的「蠻橫」?是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企業主管把「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賦予「對的任務」,是成功運作的關鍵之一;而從人選自己的角度來看,則要接受跨部門、跨領域的專案,才能夠擴大專業、加強能力,為自己走出更寬廣的路。經驗沒有捷徑,必須自己承擔、挑戰、實踐,才能爭取到職涯的發展機會。
Thumbnail
「使命」必須要有高度、廣度,和時間的跨度,才能為目標、策略、績效指標,指出明確的內容與方向;有了宏觀的使命與願景,才不會一味追求短期效應,進而開始考慮中長期的目標、策略和指標,化危機為轉機。
Thumbnail
對於現今這種新型態的「戰疫」,我們要有新的立法、法源依據、組織架構,再加上「無限賽局」的心態和準備,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方式,確保經濟持續發展。
Thumbnail
「中央」的指導方針千萬不要訂得太細,否則只會把自己變成箭靶,也讓各種因為地方因素而產生的困難,變成自己要傷腦筋。這樣不僅有損「中央」威信,也讓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反而變得處處考慮不周,甚至把「地方」執行的成敗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Thumbnail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布拿出上百億台幣,購買疫苗捐贈給台灣。本文分享作者過去的親身經驗,談郭先生如何解決「價格問題」與「缺貨問題」,以及對其決策高度、廣度、以及長遠策略眼光的信心。
Thumbnail
媒體握有「第四權」的影響力,如果短期內還無法做到「第四權」的角色的話,至少要有促進社會穩定的責任吧?如果媒體記者不想被餵食訊息、要挖掘真相的話,那麼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課、準備好問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企業主管把「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賦予「對的任務」,是成功運作的關鍵之一;而從人選自己的角度來看,則要接受跨部門、跨領域的專案,才能夠擴大專業、加強能力,為自己走出更寬廣的路。經驗沒有捷徑,必須自己承擔、挑戰、實踐,才能爭取到職涯的發展機會。
Thumbnail
「使命」必須要有高度、廣度,和時間的跨度,才能為目標、策略、績效指標,指出明確的內容與方向;有了宏觀的使命與願景,才不會一味追求短期效應,進而開始考慮中長期的目標、策略和指標,化危機為轉機。
Thumbnail
對於現今這種新型態的「戰疫」,我們要有新的立法、法源依據、組織架構,再加上「無限賽局」的心態和準備,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方式,確保經濟持續發展。
Thumbnail
「中央」的指導方針千萬不要訂得太細,否則只會把自己變成箭靶,也讓各種因為地方因素而產生的困難,變成自己要傷腦筋。這樣不僅有損「中央」威信,也讓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反而變得處處考慮不周,甚至把「地方」執行的成敗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Thumbnail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布拿出上百億台幣,購買疫苗捐贈給台灣。本文分享作者過去的親身經驗,談郭先生如何解決「價格問題」與「缺貨問題」,以及對其決策高度、廣度、以及長遠策略眼光的信心。
Thumbnail
媒體握有「第四權」的影響力,如果短期內還無法做到「第四權」的角色的話,至少要有促進社會穩定的責任吧?如果媒體記者不想被餵食訊息、要挖掘真相的話,那麼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課、準備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