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10:「中央」和「地方」的責任與授權/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中央」的指導方針千萬不要訂得太細,否則只會把自己變成箭靶,也讓各種因為地方因素而產生的困難,變成自己要傷腦筋。這樣不僅有損「中央」威信,也讓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反而變得處處考慮不周,甚至把「地方」執行的成敗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我在整個職業生涯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負責特定區域;例如中國大陸、亞洲區的總部、以及所有分公司。因此,我必須依照總公司的策略,訂定每個分公司的年度目標,然後定期到每個分公司去視察。
在視察和開會時,每個分公司總經理和旗下團隊,都會跟我報告他們的目標、策略、行動計劃和進度;對於進度落後部分提出的檢討,不外乎「遭遇到某些困難,因此需要總部的資源與支持」。
作為他們的老闆,聽著他們冗長的報告,我經常忍不住接管講台和麥克風,跟他們分享其他分公司的成功案例和經驗,也給他們我自己的經驗和建議。
對於我的成功案例分享和建議,分公司團隊的標準反應就是「各地有各地不同的環境和問題,所以這些分享和建議的內容,大多是不可行的」。
因為我對於當地的環境和困難,瞭解的程度確實沒有他們透徹,因而我的分享和建議老是被團隊否決;所以每次會議之後,我總是有很大的挫折感。
但是,在這些會議和討論之後,我又必須強壓住自己的挫折感,仍然給團隊成員們一些掌聲和鼓勵;畢竟每個分公司的運作和執行,還是要靠當地的經營團隊。

角色錯位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醒悟:我是他們的老闆,應該是我坐在台下聽他們報告,然後提出我不滿意的地方、告訴他們我不能接受的做法。
我該做的事情,應該是「拋出問題讓他們去傷腦筋」。
可是,我的做法卻把自己變成「站在台上向屬下報告」,而我的屬下團隊則變成了「坐在台下聽老闆報告」,然後提出問題讓老闆傷腦筋。這不成了角色錯亂嗎?
所以我自己深自檢討,為什麼會造成這種角色錯位的情況、然後讓自己覺得很受挫折?
1. 屬下的原因:
我的分享和建議,確實可能沒有考慮到每個地區的差異,也沒有考慮到同樣的做法在地區差異之下,可行性和有效性也可能不同。
團隊丟給我的困難,如果用負面一點的角度來想,我可以說「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認為他們只不過是為自己的錯誤、以及沒有達標的結果,尋找一些藉口而已。
反過來正面想,因為我確實缺乏對當地的了解,也無法判斷他們提出的困難究竟是藉口、還是真實情況,所以團隊或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教育我,增加我對每個分公司的瞭解。
2. 自己的原因:
我是他們的老闆,這一點是個不必證明的事實;但我急著跳出來分享和建議,讓自己成為箭靶,是否因為我自己內心也有一點「不安全感」、或是「虛榮心」,想要藉著糾正他們的錯誤,來證明我比他們聰明、有經驗,以便對「老闆」這個角色當之無愧?
前幾天看到網路上的這張圖片,充分反映了當時我的心態:我缺乏成年人的自律,喜歡「糾正別人」,尤其是糾正自己的屬下。我真希望在年輕的時候,就能看到這張圖片。
3. 管理分工的原因:
在大企業的金字塔組織架構下,如果「中央」和「地方」的職權責沒有劃分清楚,就會產生「疊床架屋」和「矛盾衝突」的現象。
所以,中央給地方的應該是指導方針(guideline)性質的指示,而不是每個地方都要遵循的執行計劃、甚至是更細的標準步驟(SOP)。

眾口難調

台灣因為這一波爆發的疫情,成立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疫苗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指揮中心設計了分類施打疫苗的策略,一方面就手頭上僅有的疫苗庫存,先讓重要性高、類別優先等級高的人士施打。
另一方面,也給地方足夠的時間建立疫苗施打量能,並對廣大的國人宣傳推廣施打疫苗的重要性,以爭取國人的認同,依分類的先後次序加快施打速度。
這種分類施打的方式,其實是非常好的策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該把疫苗分類施打做成一個指導方針,只提出每個類別的簡單定義,但讓每個縣市政府定義各個分類組成的職業別細分。
如此一來,中央容許各地方有各自的差異性,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細分每個類別所包含的人群。所以,各縣市民眾對於不同職業別的不同意見,就由各地方政府去承擔和解釋。
而以今天的情況來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是反其道而行,將分類的類別幾乎做成了包山包海、各地方政府都必須遵循的執行計劃和SOP。

不必要的「包山包海」

從事半導體業的人大多知道,適合各種廣泛應用的「通用電腦處理器」(general-purpose processor),必須要是很大的一個半導體IC;因為它必須包含各種應用所需的功能需求,所以就會變成什麼都有的「superset」(所謂「超集」或「母集」,或者說是「大雜燴」) 。
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量產的成本可以降低,而且品質容易控制;然而,許多垂直應用並不需要如此多的功能,只需要這個通用處理器功能的一部分就夠了。
所以,大處理器的缺點就是成本增加(因為包含了垂直應用所不需要的功能)、運算速度變慢(因為包含了許多垂直應用不需要的線路)、功耗也增加了(所以耗電、容易發熱,待機時間也變短)。
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地方政府遵循的分類施打規則,肯定也有類似通用電腦處理器的問題。
再加上因為我先前在〈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8:給媒體記者的建議〉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媒體治國」現象,導致每天指揮中心展示的「分類施打指引」內容越來越長,但抱怨的意見卻反而越來越多了。
這不就像我職涯的例子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台上報告,地方政府和媒體坐在台下,一直提出反對意見和問題。這難道不是中央和地方的角色錯位了?

結語

我以職涯經驗當作例子,總結一下自己犯的錯誤:
1. 當老闆面對屬下的時候,就像是拳擊比賽時教練和選手的關係。
所以教練在比賽時,應該站在拳擊台下,指導拳擊選手應戰策略;千萬不可以看到自己的拳擊手犯錯、遭到對手痛打時,就忍不住跳上台跟對方選手打起來。
2. 指導方針本來就是作為執行者參考的指示。
尤其是「一個中央」對「許多地方」時,必須給負責執行的每個「地方」足夠的彈性,以包容每一個地方的差異性。
所以,「中央」的指導方針千萬不要訂得太細,否則只會把自己變成箭靶,也讓各種因為地方因素而產生的困難,變成自己要傷腦筋。
這樣不僅有損「中央」的威信,也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好政策,反而變得處處考慮不周,甚至把每個「地方」執行的成敗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
如果讀者們有興趣的話,歡迎回頭再參考〈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7:中央與地方的分工〉一文。因為自從寫了那篇文章之後,我覺得至今問題持續惡化,因此再寫這篇文章作為續篇。
感覺陳時中部長和團隊,盡心盡力的為控制疫情而努力;但現在的情況就好像台語所說的「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讓我內心非常不捨。
但就像企業經營一樣,如果不找到問題的根源去改善,情況恐怕只會惡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進修當然也是職涯困境的解決之道,而且終究不會是浪費時間;但如果沒有先找到自己的問題或興趣所在、在原本的工作上也沒花心思,所謂「進修」往往只是另一種逃離現實的方式而已。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布拿出上百億台幣,購買疫苗捐贈給台灣。本文分享作者過去的親身經驗,談郭先生如何解決「價格問題」與「缺貨問題」,以及對其決策高度、廣度、以及長遠策略眼光的信心。
媒體握有「第四權」的影響力,如果短期內還無法做到「第四權」的角色的話,至少要有促進社會穩定的責任吧?如果媒體記者不想被餵食訊息、要挖掘真相的話,那麼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課、準備好問題。
中央與地方從策略到執行、從指導方針、執行細則、一直到個案,應該各有執掌、分工合作,避免疊床架屋,增加衝突與矛盾。如果分工沒有做好,那麼有限的資源和能量,就會浪費在沒有意義的內耗、內鬥上。
基於服務普羅大眾的需求,媒體記者們只能提問有關實行措施、管制辦法、個案等問題;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就只能隨著媒體提問而起舞,談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問題,而沒有人關心中長期的目標和策略。這變成了媒體記者指派任務給疫情作戰的最高權力機構,不就是「媒體治國」嗎?
這場戰役是跨部會的總體戰,而不只是「病疫管控」,所以防疫指揮中心應該打破限制,讓多方人士貢獻專業、共同討論和制定策略;不能像現在一樣,只以來賓身份應邀出席或回答記者提問。防疫也是一樣:跨界才能創新,專業和經驗是沒有捷徑的。
進修當然也是職涯困境的解決之道,而且終究不會是浪費時間;但如果沒有先找到自己的問題或興趣所在、在原本的工作上也沒花心思,所謂「進修」往往只是另一種逃離現實的方式而已。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布拿出上百億台幣,購買疫苗捐贈給台灣。本文分享作者過去的親身經驗,談郭先生如何解決「價格問題」與「缺貨問題」,以及對其決策高度、廣度、以及長遠策略眼光的信心。
媒體握有「第四權」的影響力,如果短期內還無法做到「第四權」的角色的話,至少要有促進社會穩定的責任吧?如果媒體記者不想被餵食訊息、要挖掘真相的話,那麼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課、準備好問題。
中央與地方從策略到執行、從指導方針、執行細則、一直到個案,應該各有執掌、分工合作,避免疊床架屋,增加衝突與矛盾。如果分工沒有做好,那麼有限的資源和能量,就會浪費在沒有意義的內耗、內鬥上。
基於服務普羅大眾的需求,媒體記者們只能提問有關實行措施、管制辦法、個案等問題;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就只能隨著媒體提問而起舞,談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問題,而沒有人關心中長期的目標和策略。這變成了媒體記者指派任務給疫情作戰的最高權力機構,不就是「媒體治國」嗎?
這場戰役是跨部會的總體戰,而不只是「病疫管控」,所以防疫指揮中心應該打破限制,讓多方人士貢獻專業、共同討論和制定策略;不能像現在一樣,只以來賓身份應邀出席或回答記者提問。防疫也是一樣:跨界才能創新,專業和經驗是沒有捷徑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李經理是一位資深主管,帶領著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然而,這支團隊的成員經常因為決策過程中的矛盾而感到壓力山大。李經理習慣於單打獨鬥,總是自己做決定,然後通知團隊執行。這種做法雖然有效率,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疏離,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是否被重視。
經過前幾2章的觀察,其實蠻多放在主管軸 本次就放些在員工身上的部分,讓雙向都平衡一下 1.責任問題: 這應該是出社會工作的人最常碰到的問題 當你的同事擺爛時,通常大多都是其他人惡夢的開始 當然也有一些正義凜然之輩,會把這些看不下去的事情進行控管 然而,實際這種做法,只會導致事態更將惡
在開始陳述時,我知道很多人會有自己的意見 故這邊也只是一些待在日商時所碰之真人真事,給予看法 小弟先前在某間日商,分A、B、C三大部門, 小弟入職恰巧在C部門,其他部門基本都由台灣人自行管理 只有這C部門有最初是由日本部長帶領的,但那都是舊話了 在2023年時全面改組成台灣人自行管理,
Thumbnail
亞洲兩個分公司的合併,業務責任仍然延續著先前的大分類,也就是東亞地區歸我管,而總裁同事仍然主管原先的東南亞地區。我所以逐步涉入東南亞市場,那是源自於新執掌的責任範圍,我是‘’操作‘' 層次(Operation Level) 的亞洲行銷總負責。 這裡產生了一個基本的結構問題,也就是我的行銷職責範圍;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在職場上讀懂老闆的心思至關重要。本文分享了一些技巧,讓您可以更好地瞭解老闆分派工作的目的,並提出創新想法。這將有助於您在職場上站穩腳跟,做好充分的準備。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你的部屬各司其職完成工作,當每個部屬都能確實掌握好自己的份內工作,他們會自動自發養成默契,讓你的團隊運作順利。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李經理是一位資深主管,帶領著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然而,這支團隊的成員經常因為決策過程中的矛盾而感到壓力山大。李經理習慣於單打獨鬥,總是自己做決定,然後通知團隊執行。這種做法雖然有效率,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疏離,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是否被重視。
經過前幾2章的觀察,其實蠻多放在主管軸 本次就放些在員工身上的部分,讓雙向都平衡一下 1.責任問題: 這應該是出社會工作的人最常碰到的問題 當你的同事擺爛時,通常大多都是其他人惡夢的開始 當然也有一些正義凜然之輩,會把這些看不下去的事情進行控管 然而,實際這種做法,只會導致事態更將惡
在開始陳述時,我知道很多人會有自己的意見 故這邊也只是一些待在日商時所碰之真人真事,給予看法 小弟先前在某間日商,分A、B、C三大部門, 小弟入職恰巧在C部門,其他部門基本都由台灣人自行管理 只有這C部門有最初是由日本部長帶領的,但那都是舊話了 在2023年時全面改組成台灣人自行管理,
Thumbnail
亞洲兩個分公司的合併,業務責任仍然延續著先前的大分類,也就是東亞地區歸我管,而總裁同事仍然主管原先的東南亞地區。我所以逐步涉入東南亞市場,那是源自於新執掌的責任範圍,我是‘’操作‘' 層次(Operation Level) 的亞洲行銷總負責。 這裡產生了一個基本的結構問題,也就是我的行銷職責範圍;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在職場上讀懂老闆的心思至關重要。本文分享了一些技巧,讓您可以更好地瞭解老闆分派工作的目的,並提出創新想法。這將有助於您在職場上站穩腳跟,做好充分的準備。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