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反送中」抗爭及新冠肺炎(即:武漢肺炎),香港演藝界有很多藝人令人失望,同時亦有藝人令觀眾「走漏眼」,以前從沒發現原來他/她如此「有骨氣」!對任何世代的觀眾而言,是一個震撼教育。
今次想湊熱鬧談一名「黃絲」藝人——因為港台《頭條新聞》的〈驚方訊息〉成為網路紅人的王喜,身為前「皇家香港警察」,卻對現在的「香港警察」極盡嘲諷之能事,程度令人咋舌。而這位份屬集體回憶的前大台演員,他以往的八卦風評及近年社交媒體的表現,更值得重新審視。
既有作品又有是非的集體回憶
身為8、90後,肯定看過大台劇集《闔府統請》及《烈火雄心》,喜歡「OK德」還有「駱天佑」,絕對稱得上為香港人集體回憶;而長大後因為八卦,聽過不少他的壞話,亦因工作關係而受過閒氣,個人對他的印象的確不佳。只是隨著年齡漸長,脫離那個工作圈子之後,回頭再看他的風評變化,百感交集…
除了提醒自己,不要以為曾是局中人,就可以對藝人的風評一錘定音之外,還默默察覺到,原來時代改變,科技的進步,也為老牌(?)藝人帶來轉型新思維。
80、90後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闔府統請》【Cr:網路圖片】
80、90後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烈火雄心》【Cr:網路圖片】
曾經短暫地跟王喜共事過,私底下的他為人其實蠻親切,可是就工作以言,他的確很麻煩,尤其對新手資料撰稿員(俗稱寫稿)來說,旅遊節目的對白有很多具有資訊性,或者流程之間需要承上啟下,稿件本來已經編審(資訊節目也有此職位)多番修改,當然希望藝人乖乖唸完了事。
可是王喜跟其他記性不佳、嫌麻煩的藝人不同,他會質疑每句對白的真確性,會現場上網查證、反論,不肯照稿讀,甚至堅持要用自己的方式唸對白,搞得現場氣氛很僵。對初入職的寫稿來說,一直與王喜糾纏,分不清他的歪理與真話,又不懂處理藝人之間的微妙氣氛,因此經常拖慢拍攝進度,需要現場的前輩(寫稿、PA、甚至導演)安撫他。
新手未能靠自己能力完成工作,當然沮喪又困擾。雖然有時候覺得他創作的「爛gag」好笑,例如:「新絲綢之路,新思維之路」(好吧我承認自己笑點很低,亦不知何解到現在還記得這一句話),但整體印象嘛,就是「王喜很麻煩又難搞」,不太希望在工作上再遇到他,之後甚至跟其他人一起暗地裡嘲笑他。
陳志雲多番出入法庭,只有王喜風雨不改地陪伴。【Cr:明報圖片】
後來聽過關於他拍劇時與編劇相處的「壞話」,例如現場改劇本,不滿的時候會把對白通通改成白話文,對著攝影機點名批評編審,把在場的導演及監製氣瘋,所以印象更差;加上當時大台陳志雲當政,被視為「迷雲黨」親信的王喜,「大台任我行」的麻煩形象更深植腦海中。
直到陳志雲犯了官非,「迷雲黨」樹倒猢猻散,我亦離開了相關工作圈子,之後對王喜的印象,就只有透過報導或網路上的報導及討論了。
自媒體的相性與SNS重生
去年年中突然喚起對王喜的「記憶」,除了因為大台深夜重播《烈火雄心》,Facebook掀起討論潮之外,同時發現他原來開設了專頁及Youtube頻道;加上「反送中」抗爭活動開始,王喜以前「皇家香港警察」的身份參加遊行,甚至拍片嘲諷現役的「香港警察」,震撼了部份如我等的香港人。
慕名上網看過他的自拍短片,撇開他的立場及政見,只看製作的話,道具簡單、製作簡陋,但對白抵死,甚至令人想到當年他現場喜愛改對白的「王氏爛gag」,而且片長通常只有十幾分鐘,短小精幹,很快就看完了。
忽然發現,其實王喜在經營自媒體,而且他的「才華」更適合現在。
在Youtube頻道自製《警棍號外》,只需要一套黑西裝及拍攝、收音器材,當然還有攝影師,規模比以往的大台節目小,但他的自主尺度變寬了。
拍劇的時候他經常改對白、投訴情節不通云云,惹得編劇組不滿,因為劇本是集體創作,也是幕後經過多番修改、俯瞰全局的結果,但聽說王喜重寫的對白,通常單看有趣、有意思,可是跟整體風格不搭,或者只顧突出自己,而忽略與其他角色、劇情的平衡,而他跟編劇、導演們的爭執,多數因此而起。
這樣的藝人的確不適合大台,也不適合過去的演藝界生態,反而現在社會碎片化,觀眾隨著年齡、口味、「顏色」政見分流,自媒體興起,自拍的短片隨時可以成為網路話題,亦沒有傳統媒體的規限及包袱。點子多多的王喜,過去跟大台格格不入,反而於現在的網路世界如魚得水,也是個性使然。
新一輯的《頭條新聞》的〈驚方訊息〉對香港警察的行為極盡嘲諷,引起網民熱話。
大時代變遷,就算是看似風光無限的演藝圈,任何人都只能順勢而為,風評及空間都可以因為時勢調整,昔日人人稱羨的娛樂界「大佬」,今日會被罵被嫌棄,反之亦然。
或者應該連王喜本人也沒想到,他的演藝生涯,會由網路KOL重新出發,過去他的「不受歡迎」,可能只是因為他走得太前,畢竟適合自媒體的藝人,當然跟大台「小螺絲小齒輪」式的制度相性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