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恐懼時恐懼」於事無補
股神巴菲特所講「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的要旨,便是要懂得觀照自己的情緒,不為之驅使,反之能從自己及別人的情緒活動中,分析出事物演變的規律,從而預測未來,把握主動。
可知平台文章大致可分為兩類,「省時間」和「殺時間」。讀者能從省時間的文章中,進修學習,並提高工作效益、節省時間,如:電腦編程技巧、信用咭積分攻略等。殺時間文章則是文娛性、賞析性的,能為讀者帶來感觀上的愉悅,如:愛情散文、娛樂消息等。
然而近日網上平台上有關新冠肺炎的評論和文章,多是指責、埋怨等情緒發洩類文章,正是「別人恐懼時恐懼」,只能算是「殺時間」文章,對抗疫並不會有助益,反而會轉移焦點。
仇恨言論只會令抗疫失焦,忽略理性準備
疫症雖於內地爆發,初時地方政府亦有掩飾或隱瞞的情況,而且錯判新冠肺炎的傳播力與沙士相似,結果未能及早於春運前封城阻截,但後期亦有盡力應對。與當年沙士爆發時相比,情況有明顯改善。當然隱瞞失職之人應被嚴加追究,但也不能抹殺事後不同人士在不同戰線的努力和犧牲,無論是醫治病患、生產物資、消毒清潔、物流運輸等其他謹守崗位的人員,都是值得尊敬的。
網上近日很多仇恨的言論、埋怨和指責,都是與人文精神相違背。無人想生病,所以應協助而非歧視病人,否則只會令人隱瞞病情,或是造成二次傷害。 而且這些仇恨言論,往往建基於偏見和無知,例如:疫症只影響黃種人、因為吃了蝙蝠才會有病等。這樣只會令人們失去冷靜,忽略如何科學及理性地應對疫情,更令人類社會陷入內耗,給野心家和造謠者亂中取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