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金門的靈界第三篇文章,回顧前文:
在島嶼神鬼人,大致介紹島嶼上神鬼人的處境與狀況
在神明的疑慮,我談原本應該是「英靈廟」的李光前將軍廟,為什麼「不夠神」?
這篇神鬼的統戰,我從光前廟和烈女廟的「各自表述」談到「神鬼之別」
下一篇,就會介紹烈女廟的「神性爭議」以及種種可疑的歷史紀錄…
1949年國共在金門西北方的那場戰役化做了李光前將軍廟。而在1954年在小金門海邊發現了一名據說名叫王玉蘭的年輕女性屍體,與一個軍人戰死一樣,她的死亡也被製作成了神話,這是金門另一間著名的廟宇:烈女廟。不過,烈女廟的故事潛藏更多複雜的建構、控訴與爭議。
Photo by Christopher Campbell on Unsplash
關於烈女廟的故事最核心的部份當然發生在軍政時期,不過,廟宇裡的神明以及政治如何挪用在神話中,我想先從解嚴之後的「一個神明各自表述」的情況說起。
一個神明,各自表述
得知
@用爱心说诚实话 去過金門我感到特別高興,但金門旅遊從去年被「不小心」放進禁止自由行區域,然後又匆匆改為持續開放大陸居民到金門旅遊,如今,因為防疫已經從金門這邊主動中止了。但這幾年來,到金門遊歷的團客以及官方建議理論上有好幾個禁止參觀的地方:古寧頭戰史館、八二三戰史館...等,其中,李光前將軍廟和烈女廟也在名單之列。
要問原因當然是這兩間廟是關於「反共抗俄」那時代留下來的產物,在政治上未免太敏感了,但是,一種更戲謔的說法可以是:「李光前和王玉蘭數典忘祖。」
2002年,一位小金門的陳女士宣稱王玉蘭托夢給她,告訴她她想要回故鄉廈門,根據官方的說法王玉蘭是廈門人,現在兩岸關係和緩了她自然會「想家」。不過,這個說法被烈女廟的洪姓靈媒否決,她說,王玉蘭在1960年代托夢給她,在為她建廟之後,就「成為神仙」了,其他托夢都是假的。
各自表述的情況也發生在李光前廟。
2004年,古寧頭舉行了戰爭亡靈超渡大會,合理的說詞是:老兵都開放探親這麼久了,亡靈也應該「返鄉」(其實,古寧頭需要超渡亡靈的情況我會在另文說明)。
之後,金門出現了第二間李光前將軍廟,名為昭忠堂。
(上篇文章附本廟的紀念石的照片,寫著「李光前前團長殉國於此」 (其實,這讓人忍不住在心裡吐糟最好有這麼厲害真的知道死在這裡...),但比較下圖顯然還有更怪奇的說法)
沒錯,上面竟然寫著「李光前將軍辦事處」。
李光前「換廟」也是經由托夢:他說超渡大會他也回去看看家鄉,而他回來發現他的廟已經被小鬼們佔據,所以,這間「昭忠廟」才是他「回來後」待的地方。
李光前廟的權威來源是軍方,但兩間廟宇都拿到了軍方的匾額。
對多數台灣人來說,這種廟宇的分裂很容易聯想到「統戰」,我不能排除有這個可能性。只是除了統戰外,我認為還有更合理的推論。
托夢的利益和說帖
如果回想當時的情況,其實金門的觀光利益主要來自台灣,相對之下,因統戰分家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根據資料,陳姓靈媒是從1990年代就開始說自己被王玉蘭「托夢」。這個時間點對照之下金門剛解除戒嚴主要觀光客群是台灣人--尤其是服兵役的義務役士兵以及他們的親屬。
以這個群體的觀光客來說,這兩間廟就太重要了。當兵總讓人迷信,而這兩間廟的地位又最具代表性,其香火背後的利益絕對非常可觀。有利可圖之下,既然這兩間廟當年都是「托夢」蓋的,那又托夢一次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托夢需要自圓其說的說詞,而這樣的說詞往往被時空所影響:
在2002年與2004年這兩間廟鬧雙胞的時間點,金門開放小三通,但是當時的客源仍是以台灣為主,只是,觀光客已不再是因為兵役因素來到金門,於是,新的托夢所說的內容就刻意用兩岸的關係轉變來解釋。
因此,我們回過頭仔細想想,如果是統戰其實很難找到合理的說詞滿足雙邊的歷史敘事,特別是這兩個廟宇的主人都已經「造神」過,也因為這樣,我覺得從廟宇的「各自表述」能象徵的其實是金門和台灣人對對岸當時的「想像」,而過去象徵對立的神明出現轉向就猶如我們的態度轉變...。
至於對大陸官方禁足才是適合的處理方式,這樣能使他們的重要性淡化。
我前面說李光前與王玉蘭「數典忘祖」僅是因為兩間主廟在面臨分裂時,都強調了神明「始終在金門這邊」,他們象徵的時代主張絕非親情召喚就能夠化解,否則,他們也不會是形成於戰地的神祉了。
除了各自表述的源由推論外,在這裡,兩間廟宇還有個值得注意的差異:
李光前和王玉蘭「前往」大陸的解釋是怎樣的想像?
說詞背後
李光前廟和新的「昭忠堂」的爭議比較赤裸裸,反正兩廟互不承認,兩間廟的爭議也不在於「李光前有沒有回去探親」,而是「原本的光前廟有沒有被惡鬼佔據」,顯然,大家的共識仍然是李光前屬於「亡靈」,那就只能比較誰對信眾們更有說服力而已。最後原本的光前廟果然勝出,昭忠堂後來仍然存在,但四周已經改成了「觀光農莊」,我印象中還曾經是銷售金門新的名產「一條根」的來源。(不得不說不論這位是誰,從神明賣到藥品,真是非常有能力...)
相較於李光前廟,烈女廟則帶有「神學」的爭議。
原來的烈女廟洪姓靈媒說的不是「王玉蘭願不願意回去」,而是,王玉蘭已經成為神明就不需要回去,其實,陳姓靈媒也是在2002年才主張王玉蘭想要「回家」(顯然又是跟金門撤軍和開放小三通有關),不然,在1990年間的紀錄裡,她還曾經主張的是王玉蘭在大陸有「母廟」(就跟台灣的媽祖會跟大陸的廟宇連結一樣的說詞)。
在90年代把王玉蘭當作神明,到了21世紀才又把她說為亡魂,這就更接近圍繞在烈女廟的爭議了:烈女廟祭祀的究竟是鬼還是神?
回到文章的開頭所述:1954年小金門青岐海灘飄來一具女屍,後來在冤魂的托夢之下,軍方出資為她建了廟宇,也就是小金門最香火鼎盛的烈女廟。
比照李光前廟其實是「愛國將軍廟」的民間信仰傳統,烈女廟應該屬於台灣常見的「姑娘廟」,裡頭祭祀的並非神明。但烈女廟卻有許多表明「烈女廟祭祀的是神明」的紀錄和儀式,包括在「各自表述」的廟宇爭議時,這也是主廟最重要的主張之一。
如果進一步瞭解,你將知道烈女廟跟李光前廟相同都服務著國共內戰時期的政治正確,也都有軍方的背書,只是,戰爭英雄與海岸浮屍各自的「造神」和「造女神」之間,顯然烈女廟需要更複雜的論述建構;。此外,光前廟和烈女廟彰顯的「忠」與「烈」是官方托詞,對民間來說他們都更是戰爭創傷的寄託,而光前廟是因為那場遍地屍首的戰役,那烈女廟的信仰是為了什麼傷痛呢?
在烈女廟的例子上,官方強調的「貞烈」與民間寄託於她的情感顯然有更劇烈的裂痕,這些裂痕甚至都還留有明確的紀錄和流傳不墜的傳聞,背後揭露的不僅是軍管時期當權者連靈界也能夠操弄的情況而已,它似乎藉著流傳的傳聞來洩漏對粗暴統治的控訴,而這是金門人從未真正說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