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一個學期就這樣過去了。我會不會總是不夠深度工作力,導致一事無成呢?不管了,至少現在是活躍的、專心的、快樂地打著字。
期末考完了,然後呢?
關家良一,想把它看完,靠在Sunny的胸膛上,一頁一頁的看,他就用握著我的手的溫暖大手,一頁一頁的壓。就像關家良一在書裡所呈現的他,一步一步地跑,一天又一天,慢慢的、忠實地記錄他的每一個跑步,無論是時數、距離、時間,或是遇到的人、事、物。好喜歡那種樸實感,還有每天去做的堅持。而這也是我要去努力的吧。
當然,還有那個握住手的溫暖,一秒一秒地成為心裡可愛的動力因。
暑假了,我沒有很明確的計畫(暫時啦),但是很想要去環島,用我的吉他、人脈、15515,還有iPhone11。我的夢很大,但是沒什麼實行的動力,不知道為什麼。但是人總是要慢慢的成長,有一整個暑假可以好好的規劃、好好的玩。沒關係,很多事想做但是,過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一直一直規劃自己但是沒有反省自己也是不行的。之前的暑假過得渾渾噩噩,今年我不想這樣。還有規劃真的好難,「沒有絕對的選擇,只有合理的選擇。」所以我很想知道,我做不出合理選擇的原因,是否因為自己太怎樣?
這樣打著想著,又陷入了「自尋煩惱」非形式謬誤裡。會思考到讓自己痛苦不已,總是擁有讓自己反覆思考的道義責任。
解藥是,做出人生決定時,必須學會接受模稜兩可的灰色地帶。
好喜歡好喜歡的哲學課就這麼結束了。沒有圖書館打工真的很難過,但是也代表能做的瘋狂事更多了。也許我期待著待在學校,可以自己去闖蕩天下,在家裡就沒有起步的動力了。
大一下,有笑有淚。
這學期因為腳傷,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在復健,比較沒有跑到步,但是還是因為重訓,自己的體態變得更好、線條更好了。另一個值得歡喜的事是,文學社的創立。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自己一定要更努力去辦好文學社才行。領導、文學造詣愈好,我在經營社團就能更游刃有餘。另外,寫了三篇有獲獎或刊登的文章,領略到自己對文字是有一定程度的敏銳度的。兩個警大雙月刊、一個隊長盃藝文競賽。也許比起文字的敏銳度,更多的比重是人生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吧!
覺得自己讀的書不夠多,但至少也讀了些像是小王子的小品閱讀。如果把看別人的IG的時間拿來讀書,自己的深度與廣度不知道會增加多少?沒有關係,遲早,我會在某個泛著綠意的窗前,一頁一頁的品味文字的喜悅。
想做的事太多,但是是不是要回頭看看自己所擁有的現在?
現在在持續的努力有寫作、跑步、閱讀、與人聯繫、唱歌、英文、修道。就讓他們更專精吧。也許還不是發光發熱的時候,自己還沒準備好,要一步一步裝備好自己,使自己完整。
所以想要感受攝影的快樂、練習經營社群、德文學習、經濟學還有旅遊,是否沒有那麼有必要呢?
想一想,這個學期最神奇的是,雖然沒有直接的進行修道(例如:獻香、去佛堂、唸真經、講善話),但是自己居然慢慢能體會自然而然、不違天理的身理運作。之前可以每天2300準時上床睡覺,早上0600準時起床。然後,曾經改不過來的膽小、唯唯諾諾、先入為主而不表達自己想法的自己,如今褪下舊衣裳,換上新裝。也許,那些道理不再束縛我,而是在我做每個決定時,在松果體透過頭腦告訴我。想起曾經看完的人類圖,還記得薦骨、情緒、意志力、根部、喉嚨和頭腦中心嗎?那些地方都會各自運作著,影響人的決定、思考、行動。我的情形大概是把閱讀到的道理都放在頭腦裡,由頭腦每天按三餐像咕咕雞一樣告訴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忽略了其他中心的作用,使自己永遠處在焦慮的狀態。
但是儘管如此,還是很渴望運用自己珍貴的人身,好好的運作,好好的把自己活到最好,就像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所說,世間的運動變化是潛能跟現實的變換,而人的潛能是要盡力去抵達那「第一不動原動者」的境界。「智慧」。它是知識最完美的形式。它能認識第一原理,亦能暸解因第一原理推導出來的事物;智慧是直觀理性與科學知識能力的結合。大學階段,不只是學習知識,在做人方面,更要有所努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好像在冥冥之中,跟亞里斯多德有所契合。「至善」。東西方的差異跟相同真是有趣。自己竟被安排在這樣的時空裡了——在「大學」裡,讀著亞里斯多德,學著怎麼達到「至善」。
太多不確定是自己設下的,倒不如好好敞開心胸,享受當下。
宇萱你很棒!Sunny總是說,「沒關係阿,你才19歲。」太焦慮了,忘記自己是個正在綻放的花兒。就好好欣賞現在的樣子、追求自己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