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日記:人生際遇都是功課

隨筆日記:人生際遇都是功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好一陣子沒有更新方格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有許多要消化吸收的,一方面則是發現,如果真想改變自己,歸根結柢還是要:
1.找到對的老師,一個你可以確認他是真材實料,而且打從心底跟隨的老師。
 (瑪赫西老師說,請找一位真正開悟且奉行獨身主義的老師。)
2.靜坐,找到適合自己的技術,並每天練習
 (最好是練習一段時間後,自我比照,可以看出練習效果的。)
3.讀經典,然後實踐經典的智慧

這時候再思考寫文章分享這回事,意義完全不同。
我不否認自己最初寫文章是希望可以帶來一些正向的影響力,想去幫助一些或許有需要的人。但是,其實寫文章分享,最大的受益者只是我自己(這一點之前的文章也曾提過),藉此記錄自己進步的過程,而讀者如果有所收穫,只是他們內在本來就有一些想法,剛好與這些文章提到的事情起共鳴。

再來就是,收穫新知,內在有所感悟,還要摸索整理出適合因時因地因勢因人的方向,最後付諸行動,這樣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經典上的智慧,也才能融入成為自己的智慧。否則就像我的老師說的,「讀再多,經典依然是經典,你依然是你。兩者並無交集。」

就好比說,坊間現在有許多書在談療癒。這些分享雖然很有幫助,但如果學習到這些方法沒有付諸實踐,那就指是在自我安慰,或只清理了一些表層的灰塵。當然,要改變談何容易?所幸可以透過靜坐,輕鬆且清晰地去改變自己。

這樣下來,生活就變得很有滋味。雖然這個滋味不全然都是歡欣喜悅的,但都是值得品嘗的。有時候會覺得自己進步好多、很充實,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停滯不前,好像盡幾步又退幾步;但過了一陣子都會覺得,這都是人生的滋味啊。

談談自己,最近這幾週,因為家裡的一些事情,心情變得很浮躁。之前感覺就只有自己很在乎某件事情,一直努力想推進度;真正前期功課做完要協商時,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意見,疲憊不爽之下也認識到──該放下了。階段性任務就到這裡了。

當然還有意識到其他事情。首先,做事不可一意孤行,否則事情成了也是不成;其次,這不只是我的功課,甚至不是我的主要功課。我的功課可能就是要認知到,事情會發展到某一步,其實和長輩們的人生選擇有關,而這是他們自己要去面對的。

雖然還是不高興,雖然還是習慣生悶氣,雖然不知不覺好像又發起冷戰?,雖然意識到自己生起氣來就立刻產生邊界,但也不是全然沒收穫。這幾天平靜地想著自己的未來,還有觀察放手之後,長輩開始接手進行(沒有吵架,可是我不想和她說話後,對方感覺有意識到不對,所以相對而言變積極了),感覺一切又進入下一階段了。

不過,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處理情緒的技巧可以再加油,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喜歡被冷戰,但生起氣又會冷戰......這是我的大功課啊。

avatar-img
Teenia的沙龍
9會員
19內容數
踏上修行這條路後,我們身心靈各層面都會獲得滋養與提升,同時也會更清楚看見:外在永遠是持續變動的,內在則有一部分永遠是寧定的。這份筆記想記錄個人漸漸從外在的紛擾走向內在寧靜,再將這份寧靜帶到外在的歷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eeni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次台灣的疫情發展到現在也已經兩個多月,居家工作也持續好一陣子,趁著疫情較先前趨緩之際,稍稍分享自己這一陣子的生活。 這段時間以來,最大的變化是,和家人相處時間變長。畢竟和手足們從早到晚一起在房間裡工作,感覺就像以前求學的時候那樣,好久沒有這種親近感。
好一陣子沒有發布新文章,這是因為我從上個月中開始進辦公室上班了,這顯然是一大挑戰,代表我每天又開始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通勤。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尖銳,但也是我長久以來心中隱隱好奇的事情。 先簡單說明一下,我學習的是瑪赫西老師帶出來的「超覺靜坐」系統(TM),這套體系已傳有數千年歷史,以往都只在聖山中,由師父將一切知識與技術傳給弟子,目的是維持知識的完整與純淨性。
這次台灣的疫情發展到現在也已經兩個多月,居家工作也持續好一陣子,趁著疫情較先前趨緩之際,稍稍分享自己這一陣子的生活。 這段時間以來,最大的變化是,和家人相處時間變長。畢竟和手足們從早到晚一起在房間裡工作,感覺就像以前求學的時候那樣,好久沒有這種親近感。
好一陣子沒有發布新文章,這是因為我從上個月中開始進辦公室上班了,這顯然是一大挑戰,代表我每天又開始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通勤。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尖銳,但也是我長久以來心中隱隱好奇的事情。 先簡單說明一下,我學習的是瑪赫西老師帶出來的「超覺靜坐」系統(TM),這套體系已傳有數千年歷史,以往都只在聖山中,由師父將一切知識與技術傳給弟子,目的是維持知識的完整與純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