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想收藏曾在圖書館借過覺得非常非常好看的一本美國小說-奇風歲月。就連同個作者的這部上下冊快一千頁的作品一起買了。
劇情描述美俄對峙沒有和平落幕反而是以全世界的核彈轟炸落幕,地球被輻射塵籠罩陷入寒冬,讓世界重生的關鍵落在一名能觸發生物生命名叫天鵝的小女孩身上。
不得不說羅伯麥肯曼的文筆和這間出版社的老闆兼翻譯真的很厲害,我能一口氣啃完這樣的大部頭好像是很久以前了。
花了大概六分之一的篇幅描寫核彈轟炸,直到倖存的角色們在荒蕪的大地上掙扎求生合作相殺,麥肯曼的描寫強到真的光抽出一小段看也能感受到滿滿核災末日感。另外他對不論主角或配角人物的背景心理與型態動作描寫都飽滿又生動,但要收掉角色也毫不猶豫。
除了後來第二部有段感情戲發展讓人有點問號,但篇幅不多也就還好,反而戰爭場面描寫非常詳細到讓人點想略過。話說其實我自己是有點排斥第二部一下就跳轉時間線。
然後畢竟是三十年前的作品,那些現代作品玩爛的神展開或反轉或狗血糾葛,讓人心想應該會那樣走的拖沓發展因為在那時都沒有發明,反倒讓人看得很舒暢。明明是老作品卻有一種新鮮感,不過也有著老作品中大魔王常有的輕易失敗反轉。
有趣的是我剛看就聯想到最近大炎上的最後生還者(雖然我也只看過實況知道梗概劇情啦)
同樣是末日題材、中年男人保護唯一希望的小女孩、復仇與寬恕、甚至同樣都以時光流逝分成兩部。要說這部的概念有被參考我也相信。
但比起來,這本的核心就溫柔且易懂得多,想了想覺得他的作品雖然對那些殘酷的描寫毫不避諱。但基本上還是散發著基督教為人奉獻,隱惡揚善的精神,善惡分明的比喻都滿明顯的。比如說核爆後,有些人的臉上會長出如殼一般的肉瘤,覆蓋到整個頭部後可能會脫落,好人都是美麗潔淨、壞人都是醜陋扭曲,
或是將沒有理由想毀滅世界的動機與孤單寂寞就要踩爛花園的行為連結,都淺顯得讓重口味的現代人(我)幾乎笑出來,但描寫的卻總是讓人心頭一暖。
概括說就是有種莫名聽不膩的童話感。
與之相比,最後生還者其實也描寫了更多末日生存不得不的道德掙扎,我不知道哪種更好,但對於還不用面對末日的讀者們,更需要的可能是天鵝之歌裡反覆邁出下一步的希望吧。
另外還看了點介紹,作者羅柏麥肯曼的作品在美國是跟史蒂芬金並肩常拿來比較的,奇風歲月甚至是國小指定讀物;結果在台灣不論是奇風歲月還是天鵝之歌的書評大概一隻手數得完。連說已經授權改編的作品也影子都沒看到。這本作品翻做成遊戲應該是蠻適合的才對。
聽說後來他寫的歷史小說不被接受,反被出版社逼著寫類型小說就憤而退出文壇消失。對讀者真的是滿可惜的。
不過如果我能夠寫出奇風歲月,我直接封筆也甘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