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曼(Itzhak Perlman)生於以色列的雅法,音樂生涯參與過多個交響樂團演出、共獲得十五項葛萊美獎與葛萊美終身成就獎,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後期最出色且最知名的小提琴家之一。
在我住進這間公寓時、周遭的人就告訴我:「貝比魯斯曾經住在這。」我相信,因為這裡破了很多窗戶,他一定常常在公寓裡練習。
樓高十五層俯瞰哈迪遜河,帕爾曼從 1960 年,年僅十五歲就移居美國紐約,當時正值世界大賽,海盜對決洋基。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練習室內學生們演奏音樂,休息時談論的則是棒球,有人問他支持誰,但來自以色列的帕爾曼連英文都不太會講,哪裡知道誰是誰:「我說海盜,只是單純喜歡這個名字與發音,但在場每個人都是洋基迷,所以我就被排擠了。為了避免被排擠,我就跟著支持洋基。」
慢慢的他從電視轉播學習棒球,在球賽中,帕爾曼發現了棒球與小提琴演奏的相似之處。與小提琴相同,精湛的基本功創造優異的成績,從傑克森(Reggie Jackson)的揮棒來看,他將身體延展到極致來傳遞力量,而在演奏小提琴時,你必須完全伸展手臂在琴弦上打弓,讓聲音更有力。
圖片來源:National Baseba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
我踢足球、游泳、打乒乓跟網球。小時候我都當守門員,因為我可以用拐杖來擋球,網球的話我就打雙打,但隊友會像是在打單打。
帕爾曼四歲時就患有脊髓灰質炎,也就是俗稱的小兒麻痺,自此之後都需要倚靠枴杖或輪椅來行動。說自己會打網球可不是在開玩笑,帕爾曼就是在網球場與妻子相遇,他形容妻子打網球就像演奏音樂,總是用球拍的甜蜜點擊球,就像舒伯特一樣。帕爾曼則自詡為力量派,總是用力擊球、就像相撲選手。帕爾曼也喜歡看相撲,他覺得選手們體型龐大卻敏捷,只要一個瞬間,做出最好一步的那位就會勝利。
體育與音樂有很多點相似,有時你會太過緊繃,但自己都沒意識到。當你有所注意時就會開始擔心,然後更緊握球棒或琴弓,結果整個人的節奏都會消失。
圖片來源:Itzhak Perlman Official
坐著輪椅進入 Citi Field、穿著全套的大都會隊裝備,琴聲悠揚流向全場。隨著在紐約長時間生活,帕爾曼後來棄洋基轉向支持傳聞中那「可愛的大都會」,成為忠實的蘋果迷,也從不吝嗇在個人社群平台分享自己對球隊的喜愛。多次參與現場球賽的他曾為大都會隊演奏兩次美國國歌,但運氣不太好,第一次是 2016 年 8 月 1 號與洋基地鐵大賽第一戰,最終大都會第九局遭到逆轉;第二次演奏在同年外卡驟死賽對決巨人隊,結果大都會遭當代季後賽神獸邦加納(Madison Bumgarner)完封。
「我演奏了兩次,球隊輸了兩次,我也跟球團反應過覺得自己帶來厄運,但球隊不是很在意。」
問問帕爾曼他最喜歡的體育歌曲,他回答沒創意的 "美國國歌",原因倒是有點嘲諷的看戲感:「這首歌超難唱的,我聽過搖滾、歌劇、鄉村等版本,但在四萬多人面前唱很難成功,有時候放音樂還比較好。」
至於下次有沒有可能再次進場表演呢?「當然,但我絕對不用唱的。我希望掌聲是在演奏後而不是演奏前。」,帕爾曼大笑著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