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有些朋友跟我都有類似的經驗:去上一門靈性課程,老師帶領了靜心冥想的活動後,讓學員們各自分享。結果,幾乎每個人都說得精采絕倫;看到這個、看到那個,但只有你自己「什麼都沒『看』到」,對吧?
德隆瓦洛.墨基瑟德(Drunvalo Melchizedek)在他的書《從心覺醒:開啟新的盛譽,邁向揚升》裡頭提到類似的情況。在他剛開始舉辦工作坊的頭兩年,他發現有一半的學員在工作坊中沒有經驗到任何東西。他舉例說,有對夫妻一起來參加工作坊,太太成功地「看」到了神聖空間的樣子,但丈夫卻沒有,丈夫因而感到很沮喪,因為自己是屬於那種「沒有感覺」的麻瓜。
他思考之後,提出了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該位學員的情緒體中有重大的創傷印記,阻礙了他們的超感官能力。另一個可能是對於「能經驗的東西」有不切實際的「期望」與「執著」。雖然我們都普遍說「看」到什麼,但每個人「感知」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不見得每個人都是用「看」的:有的人透過意象,有的人透過聲音,有的人透過其他感官方式(如,體感)。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是透過「視覺」或「畫面」來接收超感官經驗的。因為對於「看」以及「一定要經驗到什麼」的執著,反而阻礙了我們的超感官經驗。
故事中的丈夫在跟妻子討論他的感受時,提到了自己什麼都沒看到,「只聽到海水的聲音在四周流動」,但他的妻子卻說,靜心的當下完全是安靜無聲的,也沒有任何音樂在播放。那時丈夫才了解到,他自己是透過聽覺來解讀超感官經驗的,而非視覺。所以,當他執著於「看」的時候,他忽略了其他的感官經驗。
因此,放下任何預設與執著,讓自己完全回到天真無邪的狀態,任由所有的感官去發揮,那就是我們自己獨特的「訊息接收方式」。
像我,當我下午跟著冥想導引進入神聖空間時,我也是「什麼都沒看到」,但我「感覺到」海浪韻律地拍打著沙灘的聲音,隱約中有個圓拱形的通道;聲音的感受比那畫面明顯,因為我清楚,那畫面是「將感覺再度轉譯」結果。
所以說,找到自己擅長的超感官能力,遠比執著於某一項超感官能力來得重要得多了。
參考資料:
德隆瓦洛.默基瑟德(Drunvalo Melchizedek)[林知美 譯;林玲如 審訂]。(2012)。《從心覺醒:開啟新的聖域,邁向揚升》。台北: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