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特務|雄影 2020 短片競賽|入圍作品介紹總整理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雄電影節的【國際短片競賽】單元是招牌,不但已經邁入第 10 屆,而且是亞洲 Top 3 的世界級短片獎項。今年,《釀電影》與高雄電影節獨家合作,以一系列專題文章深入介紹本屆入圍片單,共 6 篇文章橫跨全數 12 個單元、涵蓋了 60 部入圍短片中的 50 部。在此為大家整理全系列文章:
首先是台灣組競賽,甜寒的〈哀樂少中青,有時還有大公雞〉涵蓋了A、B、D三個單元裡的 8 部作品,包括《以啟山林》、《鐵樹開了花》、《把風》、《咪咪貓的奇幻之旅》、《阿添》、《主管再見》、《幽魂之境》、《雄雞卡克》
香功堂主的〈見證台灣短片的豐沛活力!〉則是跨越台灣組A、B、C、D全部組別,介紹了《少年阿堯》、《入世》、《88海水浴場》、《前世情人的情人》、《吳郭魚》、《大吉》、《山川壯麗》、《第一鮪》等等共 8 部作品:
接著在國際組,吳思恩的〈以創新語言關注久遠的積習〉介紹了C、D、E、F、G五個組別的 9 部作品,分別是《F.屁.I》、《警察加冷筍》、《愛獄死》、《寂寞共生》、《愛是貓愛是我》、《測驗風暴》、《來自太空的男孩》、《萬點惡墨》、《菲律賓女孩》
Lizzy 的〈人生中的死結〉提及B、D、E、F、G單元裡的 8 部片,包括《婚姻沉沒中》、《我的女兒不是我的女兒》、《執刑日》、《好爸爸戳章》、《新婚效應》、《我的銅媽媽》、《探監日》、《夜永恆愛無盡》
橘貓的〈在世界的餐桌上,淺嚐亞洲風味〉觸及A、B、F、G四個單元,共 9 部作品包括:《序列平行》、《紅棗薏米花生》、《夜更》、《巨人》、《兒子》、《木已成舟》、《風流孕事酸甘甜》、《女孩的夏日假期》、《桌邊對話》
最後是 Seanose 的〈地理的疆界與想像的無限〉,碰觸B、C、F、H四個單元裡的 8 部片:《無聲愛樂》、《放風箏的孩子》、《邊關不打烊》、《A.I.搞藝術》、《卡帶幻幻愛》、《阿里的決定》、《單車失蹤記》、《地獄人間》: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滿坑滿谷的浮濫授權,讓人們幾乎都忘了皮爾卡登曾是多麼前衛又有趣的頂尖設計師,這部紀錄片給出這個連菜市場都可見的品牌當年的威風,以及會做出如此選擇的天才設計師又是怎樣的人。片中除了時尚大咖,更有許多電影人和有意思的彩蛋。
浩瀚、美麗、無際,但還有更多。不知看過《星際效應》多少次,這一回,卻像從來沒看過。那些宇宙裡的漂泊,那些微小到荒謬的願望,那些等待、虛度、遙遠、無力、勇氣和放手,那些⋯⋯越過次元的鄭重的守護。
循著這八部作品的脈絡走,會發現地理疆界或許造成文化隔閡,但不必然侷限創作的想像。肉身必須遵守物理規則,心靈卻沒有教條,有的只是自由意志的碰撞。最單純的念頭交錯能引發匪夷所思的後果,可能摧毀,也可能溫柔,而這是全世界創作的共通語言。
編導曖昧不清的處理,是否展現過份雄性,甚至擁護厭女的價值觀?這樣的討論自然會觸及到藝術的本任,究竟藝術有沒有責任倡導正確的意識型態?如果有,怎樣的呈現才是正確?由此延伸,《幻愛》處理葉嵐和欣欣的手法,成為了理解電影中性別意識處理的重點。
導演透過六年的時間,與災難和傷痛拉開了距離,再次潛入探索那段不安歲月的集體創傷、檢視社會群體意識的變與不變、提醒人們永保初衷並時刻警醒。紀錄片不以罹難者家屬或第一線救難人員、政府官員等最直接的當事人為出發點,反而往後退一步,去訪問⋯⋯
生活在舒適圈的我,會因為陌生而害怕,因為熟悉而停駐;每每要跨出一步的時候都得花上自己很大的勇氣。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妳身上有這麼多吸引人想與妳靠近的特質,總是想像妳一樣那麼無畏無懼,這樣真好呢!
因為滿坑滿谷的浮濫授權,讓人們幾乎都忘了皮爾卡登曾是多麼前衛又有趣的頂尖設計師,這部紀錄片給出這個連菜市場都可見的品牌當年的威風,以及會做出如此選擇的天才設計師又是怎樣的人。片中除了時尚大咖,更有許多電影人和有意思的彩蛋。
浩瀚、美麗、無際,但還有更多。不知看過《星際效應》多少次,這一回,卻像從來沒看過。那些宇宙裡的漂泊,那些微小到荒謬的願望,那些等待、虛度、遙遠、無力、勇氣和放手,那些⋯⋯越過次元的鄭重的守護。
循著這八部作品的脈絡走,會發現地理疆界或許造成文化隔閡,但不必然侷限創作的想像。肉身必須遵守物理規則,心靈卻沒有教條,有的只是自由意志的碰撞。最單純的念頭交錯能引發匪夷所思的後果,可能摧毀,也可能溫柔,而這是全世界創作的共通語言。
編導曖昧不清的處理,是否展現過份雄性,甚至擁護厭女的價值觀?這樣的討論自然會觸及到藝術的本任,究竟藝術有沒有責任倡導正確的意識型態?如果有,怎樣的呈現才是正確?由此延伸,《幻愛》處理葉嵐和欣欣的手法,成為了理解電影中性別意識處理的重點。
導演透過六年的時間,與災難和傷痛拉開了距離,再次潛入探索那段不安歲月的集體創傷、檢視社會群體意識的變與不變、提醒人們永保初衷並時刻警醒。紀錄片不以罹難者家屬或第一線救難人員、政府官員等最直接的當事人為出發點,反而往後退一步,去訪問⋯⋯
生活在舒適圈的我,會因為陌生而害怕,因為熟悉而停駐;每每要跨出一步的時候都得花上自己很大的勇氣。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妳身上有這麼多吸引人想與妳靠近的特質,總是想像妳一樣那麼無畏無懼,這樣真好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循著這八部作品的脈絡走,會發現地理疆界或許造成文化隔閡,但不必然侷限創作的想像。肉身必須遵守物理規則,心靈卻沒有教條,有的只是自由意志的碰撞。最單純的念頭交錯能引發匪夷所思的後果,可能摧毀,也可能溫柔,而這是全世界創作的共通語言。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臺灣仍能引進全球電影創作者心血結晶之薈萃,令人欣喜,2020 年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網羅來自 23 國的精彩作品,翻開片單,有多部為臺灣首映,甚至國際首映。本篇文章將簡略介紹競賽中的亞洲作品,希望為對的作品找到對的觀眾。
Thumbnail
許多強調正能量的箴言,都不斷鼓勵大家「打開人生的死結」,但前述這些短片,卻溫柔地替許多沒能打開死結的人們辯白,他們通常都盡力了,只是太不容易。來自情感、階級、社會體制的各式各樣的結,恐怕不是靠著一個人拼命努力就能解得開的。
Thumbnail
今年短片有不少單親家庭的故事,而且多以「父親與女兒或兒子」作為主角,母親在短片中近乎神隱。這是因為中年女性演員較難找到?或者比起母親,編導們更想要挖掘性格較為悶騷且不愛展露情感的父親心事?由於父親需求量大增,幾位擁有鮮明父親形象的演員皆參與演出,包括蔡明修、游安順、陳以文,以及今年不幸過世的吳朋奉⋯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入圍的其中 9 部,形式從劇情片、介於敘事與紀錄之間、到紀錄片三種皆有,更有動畫、表演藝術、陶土拼貼等多媒材的呈現手法,特別能讓人感受到許多年輕導演的創造力與多方嘗試的勇氣。這九部短片風格各異,但幾乎都同樣在關注自身國家、社會存在已久的問題,以新世代的眼睛,看亙古的難題。
Thumbnail
作為看長片遠多於短片的人,同時也在思考著,我想看什麼樣的短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短片?除了未來(或已經是)劇情長片、紀錄片導演的「練手」、養成之外,短片結構無法像長片那麼複雜,亮點、刺點、甜蜜點也無法流長或洶湧,它有什麼以小搏大的優勢嗎?
Thumbnail
縱然這三部片鏡頭下的年輕個體都乍看自我且稚氣未脫,但在種種看似消極的「無理取鬧」背後,其實都承托著頑固的個人信仰。比如《未命名》中的改名執念,《她他》中一點都不可信的七夕傳說,《家庭式》裡參加畢業旅行的小執著。分明都是小到不值一提的瑣事,卻在片中被主角捧在掌心珍視,且卯足了勁追逐。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循著這八部作品的脈絡走,會發現地理疆界或許造成文化隔閡,但不必然侷限創作的想像。肉身必須遵守物理規則,心靈卻沒有教條,有的只是自由意志的碰撞。最單純的念頭交錯能引發匪夷所思的後果,可能摧毀,也可能溫柔,而這是全世界創作的共通語言。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臺灣仍能引進全球電影創作者心血結晶之薈萃,令人欣喜,2020 年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網羅來自 23 國的精彩作品,翻開片單,有多部為臺灣首映,甚至國際首映。本篇文章將簡略介紹競賽中的亞洲作品,希望為對的作品找到對的觀眾。
Thumbnail
許多強調正能量的箴言,都不斷鼓勵大家「打開人生的死結」,但前述這些短片,卻溫柔地替許多沒能打開死結的人們辯白,他們通常都盡力了,只是太不容易。來自情感、階級、社會體制的各式各樣的結,恐怕不是靠著一個人拼命努力就能解得開的。
Thumbnail
今年短片有不少單親家庭的故事,而且多以「父親與女兒或兒子」作為主角,母親在短片中近乎神隱。這是因為中年女性演員較難找到?或者比起母親,編導們更想要挖掘性格較為悶騷且不愛展露情感的父親心事?由於父親需求量大增,幾位擁有鮮明父親形象的演員皆參與演出,包括蔡明修、游安順、陳以文,以及今年不幸過世的吳朋奉⋯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入圍的其中 9 部,形式從劇情片、介於敘事與紀錄之間、到紀錄片三種皆有,更有動畫、表演藝術、陶土拼貼等多媒材的呈現手法,特別能讓人感受到許多年輕導演的創造力與多方嘗試的勇氣。這九部短片風格各異,但幾乎都同樣在關注自身國家、社會存在已久的問題,以新世代的眼睛,看亙古的難題。
Thumbnail
作為看長片遠多於短片的人,同時也在思考著,我想看什麼樣的短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短片?除了未來(或已經是)劇情長片、紀錄片導演的「練手」、養成之外,短片結構無法像長片那麼複雜,亮點、刺點、甜蜜點也無法流長或洶湧,它有什麼以小搏大的優勢嗎?
Thumbnail
縱然這三部片鏡頭下的年輕個體都乍看自我且稚氣未脫,但在種種看似消極的「無理取鬧」背後,其實都承托著頑固的個人信仰。比如《未命名》中的改名執念,《她他》中一點都不可信的七夕傳說,《家庭式》裡參加畢業旅行的小執著。分明都是小到不值一提的瑣事,卻在片中被主角捧在掌心珍視,且卯足了勁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