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投稿|《幻愛》:光/光之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文/失・逃

宇宙即使消散了
來一起與你化做光線

──盧凱彤《光》

愛情宛如酣夢,《幻愛》透過虛實關係的拉扯作為榥子,與其說編導旨在描述一段苦戀的起承轉合,事實上電影更側重於兩段愛情的切換過程。故此,電影討論的不是遊離於夢與實境的情感轉化,而是夢本身。

《幻愛》故事講述住在屯門的阿樂(劉俊謙飾),深受精神病所困的他偶遇臨床心理學學生葉嵐(蔡思韻飾),隨着二人編織一段愛戀關係,他們必須正面面對各自的心理問題。《幻愛》故事概念源自早於十多年前的短片《樓上傳來的歌聲》(2006),導演周冠威專注的是精神病患者對愛的渴求。上下層的階級隱含「虛/實」與「Sane/Insane」之間的隔閡,《樓上傳來的歌聲》整體採取較冷靜和疏離的影像風格,悄悄地揭取欣欣的真實身分,主題包裹的是個體的邊緣化。相形之下,《幻愛》明顯側重於愛情本質的辯證。從結構而言,片首三十分鐘編織的是徹底的純愛,欣欣與阿樂的故事好不甜蜜,卻在輕鐵站台上一語道破。及後,葉嵐的介入引進「輔導」和「互生情愫」的主軸戲,一方面以溝通和解夢的形式表達阿樂的當下狀態,另一方面亦鋪墊了葉嵐的心理困局。最後,故事正式將虛與實的愛情置於同一景框,並且讓觀眾選擇何謂「真愛」。

《幻愛》將故事置於屯門,不同於外地人熟悉的中環、尖沙咀、旺角,這個「新市鎮」位於較偏遠地區,擁有獨立的鐵路循環線,亦建立了自成一區的居住領域。與此同時,交曡於市中心的景觀產生了微妙的斷層感,所以,同時存有浪漫碼頭、休憩公園、林立大廈的選景,自然成為戲中的第三主角。厲害的是,首秀攝影師司徒一雷處理得美感與敍事兼具,屯門呈現的疏離和混合風景為《幻愛》設定了孤獨甚至禁戀的預視感。再者,輕鐵(就是片中出現的列車)既是標示屯門的特點,亦成為了重要的影像符號。運客的車廂運着他和她的靈,縱橫交錯的軋道連起一雙凝視與側影。站台上孤零的隻影,終不可超脫的靈,獨自與理想和感情搏鬥。

raw-image

導演周冠威的首部長片《一個複雜故事》(2013) 已經以律師和代母的對話作為故事基底,由此探討代母產子的道德和法律爭議。如果我們把《幻愛》視為敍事概念的延宕,一方面電影更深化輔導員與被輔導者的人性表現(情慾),繼而形成掙扎,另一方面它亦剖開心理輔導,甚至精神分析的理性缺陷。整部電影強調以輔導守則限制輔導員動情的程度,固此,葉嵐不應與阿樂發展情侶關係,但 Dr. Fung(鮑起靜飾)又何嘗不是視學生/病人葉嵐為女兒看待?

如此推論的話,標榜專業的角色基於動情而逾位,《幻愛》的人物關係反映的是醫學理性扼殺了情慾實現,但心理輔導本來就是透過溝通與分析,從而理解原型與情結的關係。因此,箇中矛盾便再次體現人物各自的精神困局,不可被愛(醫者)與不敢愛(病者),一內(向)一外(向),所以形成有緣無份的悲劇:阿樂的無條件愛意解開了葉嵐的問題,但葉嵐卻無法滿足阿樂渴望的無條件關係,二人進入夢鄉,在某人的夢中,他們獲得幸福了。

若觀眾嘗試揭取葉嵐和主角的關係,精神病絕不是唯一的權力分野之處,而是於階級、性別、社會定位均呈現二人之間的鴻溝。首先,刻意安排角色住處分別為公屋和私人單位,而且工作種類亦由專業分割開來,加上「輔導員/病人」關係本身已含權力分佈,如是說各人的人格面具均與自我拉扯,阿樂和葉嵐的人格面具(病人/醫者)過度發展,因而產生心靈問題。

raw-image

由此延伸,電影以解夢作為串連,引用榮格對夢與幻覺的理解。夢是裹藏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的綜合體,透過呈現夢境裏的明暗意象,從而視覺化個體的自我整合。阿樂夢見被埋葬的黑羊,葉嵐將其解讀為阿樂對殘酷現實的抗衡,隨着二人互生情愫,夢境轉化成男孩與女孩手牽手,活埋黑羊,寓意阿樂渴望擁抱幻想出來的愛情。榮格提出夢本具自我調節和指導的功能,它用以補償自我的暫時性扭曲,使人對自己的態度與行為更全面地理解。此外,夢更是照映運作中的自我結構更密切地調整自我步伐,最後實現自我。

如此一來,葉嵐提供的解釋便可被質疑了。根據片中形容,第二場夢中的男孩是潛意識,埋葬黑羊(意識)意味著阿樂的潛意識將活埋他的意識,亦即阿樂依然渴望與欣欣的關係。如是説,人物的矛盾正是如此:一方面他飽受各種幻象所產生的社會性排斥而痛苦着,另一方面他卻(某程度上)被幻象療癒傷痛,甚至依賴幻象實現自我。於是幻象的本質和夢的「補償功能」便吻合起來,進而將愛情與幻象的分野模糊化。簡化一些精神分析理論,將它們順手拈來的編劇手法雖略為牽強,但確實有助劇情鋪展。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件蕾絲綴邊的外套,車窗外的朦朧倒影,震耳欲聾的喇叭共鳴。透過各種虛實、共生、生成的影音設計,《幻愛》將幻象(精神病)與慾望(愛情)緊扣。如此一來,電影中處理「精神病」和「愛」之間,產生了微妙的關係。阿樂一直以為的絕配對象,實際是子虛烏有的,反而面對現實的愛情時,他的情感亦因此迴避其投射。另一邊廂,《幻愛》之於精神病患的描述,亦可見編導對於題材扣連的妙筆。相較於阿樂,葉嵐同樣是能醫不自醫的病者,但不同的是,她深諳問題所在,卻同樣無能為力。大量淺景深與特寫的處理凝聚幻境,從壁壘分明的欣欣(淺景深和較緊)和葉嵐(平均分焦)的區別,到愈見模糊的處理,甚至爆發場口的單機拍攝,觀眾同樣墮入如此難分的博奕。

raw-image

通過上面的展述,相信不難瞭解當中對演員的挑戰之高:大量特寫強調演員的細膩度,單機拍攝爆發場口考驗他們的持久力和爆發力,主角戲份亦迎來巨大壓力。由於人物設定同時具備壓抑和動情的元素,所以演員更要多層次表演。作為新演員,男、女主角固然超額完成。劉俊謙拿揑正常人和「病者」的演技紐緻,尤其面對角色不外露的矛盾,更見成熟的處理。

此外,之所以説蔡思韻表現超卓,除了她能熬過以上難關外,乃是因為欣欣和葉嵐分別表現的屬性、矛盾處、象徵意義都存有明顯差異。現實的大學才女,幻想的鄰家蓬門女孩,兩者之間既存對立,事實上亦是男主角慾望投射的一體兩面。欣欣一角代表阿樂對純潔愛情以至理想生活的幻想;葉嵐則是強調(現實)條件的代表。如此一來,阿樂情緒的湧動翻騰使兩者成為衝突。可是,對蔡而言,如何呈現表面上的明顯區分(尤其在於動情的表現),並成為一套完整的演出,這就成為演員的最大課題了。

如是說,《幻愛》所呈現的人物刻劃與角色本身的可能性,便顯得具明顯的差別。編導交代葉嵐自幼被母親虐待,在潛然默化的環境中,她變得依賴男性,並且肯定透過肉體交易換來的利益。可是,隨着劇情推演,葉嵐逐漸成為掙扎於性關係與道德之間的苦命角色。雖然她曾道出對於無法活出跟其母不同的人生,因而生成的自怨自責,可是編劇嘗試草草以道德批判(不潔)的方式直接呈現人物的糾結之處,甚至簡化葉嵐在與 Simon(潘𤌴良飾)關係處理上的掙扎,讓豐富的性經驗彷彿成為葉嵐的原罪,忽略了箇中的可能性。

葉嵐習以肉體換取所想的,當中的罪疚感源頭始終是曖昧不清的,究竟她是因為認為自己有違聖女情結,而產生內疚?還是她在意的是甘願為利益而成為洩慾工具?抑或她是基於自小失去成長的保護罩(母親),因而產生對於母親既含怨恨,又存受傷,亦是抗拒和複雜的情結?由於《幻愛》沒有加以深入談討,僅將葉嵐視作他者看待,因此這確實浪費了挖掘深層矛盾的可能。

raw-image

固此,編導曖昧不清的處理,是否展現過份雄性,甚至擁護厭女的價值觀?這樣的討論自然會觸及到藝術的本任,究竟藝術有沒有責任倡導正確的意識型態?如果有,怎樣的呈現才是正確?由此延伸,《幻愛》處理葉嵐和欣欣的手法,成為了理解電影中性別意識處理的重點。欣欣一角主要呈現的是一個彷如符號一般的存在,她象徵着阿樂之於愛情甚至性的理想對象,可是她始終是幻象,故此她沒法成為阿樂的終極救贖。反之葉嵐充斥着「缺陷」,坎坷的成長過程,殘缺的聖女形象等均是她的真實特徵。在故事結構上,葉嵐和欣欣相互補完她們的條件。如此一來,她們都是為了輔助阿樂成長的角色,因而成為徹底的他者。而且,編導對葉嵐具有豐富性經驗的設計,更惹來不同反響。可是,假若電影呈現因豐富性經驗而感到自責的女性,而現實存在着這種苦難,難道這必然是擁抱以上的價值嗎?

基於以上的爭議點,《幻愛》甫獲一片讚賞後即面臨厭女意識、陳套劇情等嚴重指控,甚至掀起評論「評論」本身的筆戰。有些作者主張《幻愛》無意地折射出厭女情結的可怖,甚至由此窺見社會主流價值底下忽略的愛情政治性;反過來,有些評論則提出這樣的性別意識批判導致政治正確的概念凌駕於電影藝術,甚至有違評論者認為的現實;部份文章則指出灌注意識型態的評論失去了藝術鑑賞的本任,甚至有人引出「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來強調當今日益受壓的香港電影工業及其代表的本土意識,因而企圖攔截負面評論。

事實上,百家爭鳴的評論浪潮,已經是十年逢一潤的境況。筆戰背後真正指出的不僅是《幻愛》在各人心目中的優劣,而是他們私認為評論的本質,以致他們面對意識型態介入藝術評論的情況,產生了無比的厭惡或全盤擁護的極端現象。對筆者而言,多年以來深受歐洲中心主義影響的華語電影評論,種種鑑賞準則均是基於某個時代(尤其七十年代)的影評傳統,繼而一部份的影評人便私認為這是評論的不二法門。如此一來,整體的電影評論也自然生成為具牢固形狀的文體,若賦以「太多」的文化研究元素,必然使評論扭曲成所謂的「文青賞析」,並且抹殺電影評論以批判一部電影好壞的根本原則。可是,筆者認為電影本來就是藉由現實創造另一現實的媒介,閣下未必全盤接受箇中的意識型態,卻不能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即使劇情看似虛浮,透過如實反映某種意識型態的藝術及其評論,絕對是符合藝術的本義。

raw-image

回歸到諸多評論摘出《幻愛》的問題,自然是基於主創團隊的性別差異,因而在寫作期間必需面對的性別代言問題,甚至𧗠生成編導把女性(角色)物化的嫌疑。固然周冠威和曾俊榮(編劇)要背負上一定程度的編劇缺失,可是筆戰牽引的重點不在於論點的對錯,而是評論者本身的口吻、姿態和展述。綜觀有關《幻愛》的眾多文章,鮮明風格和精闢論斷均見,大抵均為其捍衛的意識型態或關注議題服務,反而導致在溝通的橋樑上失諸交臂,有部分文章甚至頗有收窄公共討論領域之嫌。故此,經此一役的建制評論是否應迎來一次重整?過往的書寫風格,甚至對電影評論的理解,應否被打破?

到頭來,《幻愛》描述的是終究悲苦的愛情,《兩生花》(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的宿命永劫,配以《情誡》(A Short Film About Love)的情動經驗,彷彿離幸福不遠,卻伸手不觸。不知下一步內,我會跳向了誰。受盡百般折磨,愛到太用力,傷口長出鱷魚皮,逃不出來,卻也不想逃。

幸福就在不遠處那邊
我閉上眼睛都看得見

若我還是不回來
就把我靈魂交給世界

我們再也不用怕
看風的節奏慢慢呈現

── 盧凱彤《光之外》

告別完再聚,天亮起了,她還是那麼愛我,今夜就讓她糾纏⋯⋯

全文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 ↓ 歡迎投稿《釀電影》 ↓ ↓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人說《陽光普照》這部電影的調性與之前的不同,劇情變得陽光而正向、更加溫暖,鍾孟宏好像變了。如果仔細看過這部電影後,再加上先前的作品都有追到的話,其實你或許就不會這麼覺得了。鍾導的第五號甜蜜工作室作品《陽光普照》,可以說是前幾個片子的延伸,或是集大合的作品。
Thumbnail
有人說《陽光普照》這部電影的調性與之前的不同,劇情變得陽光而正向、更加溫暖,鍾孟宏好像變了。如果仔細看過這部電影後,再加上先前的作品都有追到的話,其實你或許就不會這麼覺得了。鍾導的第五號甜蜜工作室作品《陽光普照》,可以說是前幾個片子的延伸,或是集大合的作品。
Thumbnail
以黑漆漆的隧道做為一開場的定場畫面,伴隨的火車輪框撞擊鐵道的聲音,以最平常的視角去開啟這部電影的序幕。 這部電影主要以男主角的視角在敘事,描寫臺灣在1970年代左右的社會常態,瑞芳與臺北這兩座城市做為故事發展的主要場景,講述當時的家庭時常因為經濟緣故而無法提供家中
Thumbnail
以黑漆漆的隧道做為一開場的定場畫面,伴隨的火車輪框撞擊鐵道的聲音,以最平常的視角去開啟這部電影的序幕。 這部電影主要以男主角的視角在敘事,描寫臺灣在1970年代左右的社會常態,瑞芳與臺北這兩座城市做為故事發展的主要場景,講述當時的家庭時常因為經濟緣故而無法提供家中
Thumbnail
跳躍式的敘事手法,交替過去與現在,如同一場夢,給人時空背景錯置的幻覺,配樂則是夢境裡的橋梁,將恍惚離奇的碎片拼接,劇終才得以從現實中坐臥起身。兩段故事分支交錯,看似毫無關係的劇情,因那首〈Café De Flore〉串起第
Thumbnail
跳躍式的敘事手法,交替過去與現在,如同一場夢,給人時空背景錯置的幻覺,配樂則是夢境裡的橋梁,將恍惚離奇的碎片拼接,劇終才得以從現實中坐臥起身。兩段故事分支交錯,看似毫無關係的劇情,因那首〈Café De Flore〉串起第
Thumbnail
國片《緝魂》改編自中國科幻名作家江波的《移魂有術》,然而其特色不僅止於未來感十足的特殊科技,還結合了各種不同的元素,舉凡信仰、犯罪、倫理、慾望和愛,是一部很難被定調的電影。
Thumbnail
國片《緝魂》改編自中國科幻名作家江波的《移魂有術》,然而其特色不僅止於未來感十足的特殊科技,還結合了各種不同的元素,舉凡信仰、犯罪、倫理、慾望和愛,是一部很難被定調的電影。
Thumbnail
  《花神咖啡館》由兩段看似不相干的故事線交叉敘述,一段是處於現代時空安東,因為愛上了羅絲,決定與妻子卡蘿離婚,卻從此深陷難以平衡的三角習題。   另一段發生在1969年的巴黎,賈桂琳生下唐氏症的羅宏,她以自己的方式愛著羅宏,直到某天羅宏愛上薇若,發現兒子不再視自己為唯一的賈桂琳,內心深陷焦慮中。
Thumbnail
  《花神咖啡館》由兩段看似不相干的故事線交叉敘述,一段是處於現代時空安東,因為愛上了羅絲,決定與妻子卡蘿離婚,卻從此深陷難以平衡的三角習題。   另一段發生在1969年的巴黎,賈桂琳生下唐氏症的羅宏,她以自己的方式愛著羅宏,直到某天羅宏愛上薇若,發現兒子不再視自己為唯一的賈桂琳,內心深陷焦慮中。
Thumbnail
我以為我很久沒有看見電影,其實我只是很久沒有讀詩。幻之光。我的六月,因其冷卻。
Thumbnail
我以為我很久沒有看見電影,其實我只是很久沒有讀詩。幻之光。我的六月,因其冷卻。
Thumbnail
編導曖昧不清的處理,是否展現過份雄性,甚至擁護厭女的價值觀?這樣的討論自然會觸及到藝術的本任,究竟藝術有沒有責任倡導正確的意識型態?如果有,怎樣的呈現才是正確?由此延伸,《幻愛》處理葉嵐和欣欣的手法,成為了理解電影中性別意識處理的重點。
Thumbnail
編導曖昧不清的處理,是否展現過份雄性,甚至擁護厭女的價值觀?這樣的討論自然會觸及到藝術的本任,究竟藝術有沒有責任倡導正確的意識型態?如果有,怎樣的呈現才是正確?由此延伸,《幻愛》處理葉嵐和欣欣的手法,成為了理解電影中性別意識處理的重點。
Thumbnail
一部好電影,是你走過這片沙漠回來,還是覺得好。 金庸筆下的人物在王家衛的電影裡還魂成貪嗔癡戀的鮮活角色, 橫跨時空,其實也與現代的你我無異。
Thumbnail
一部好電影,是你走過這片沙漠回來,還是覺得好。 金庸筆下的人物在王家衛的電影裡還魂成貪嗔癡戀的鮮活角色, 橫跨時空,其實也與現代的你我無異。
Thumbnail
高先今年發行了三部話題港產片:《幻愛》、《金都》、《叔·叔》。這篇文章旨在談一下我看這三部電影的心得,下筆的時候假設讀者已經看了片子,因此會有不少劇透。 《幻愛》在「三寶」中,我比較不喜歡的就是它。還是先說電影的優點:蔡思韵在電影中展示不俗的演技。
Thumbnail
高先今年發行了三部話題港產片:《幻愛》、《金都》、《叔·叔》。這篇文章旨在談一下我看這三部電影的心得,下筆的時候假設讀者已經看了片子,因此會有不少劇透。 《幻愛》在「三寶」中,我比較不喜歡的就是它。還是先說電影的優點:蔡思韵在電影中展示不俗的演技。
Thumbnail
《南方車站的聚會》展現了一種極致的孤獨和寂寞,而兩者原是無關的事情。孤獨是一個人的終究只能自己一個人,寂寞是人的無論如何就是想要有伴,前者指涉了後者的徒勞甚至荒謬,可卻是後者,深刻地確認了前者之作為唯一真理。而這樣的確認,提示了一幅全然絕望而渺小的意象。
Thumbnail
《南方車站的聚會》展現了一種極致的孤獨和寂寞,而兩者原是無關的事情。孤獨是一個人的終究只能自己一個人,寂寞是人的無論如何就是想要有伴,前者指涉了後者的徒勞甚至荒謬,可卻是後者,深刻地確認了前者之作為唯一真理。而這樣的確認,提示了一幅全然絕望而渺小的意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