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後的白粥早餐,是最誘人的。若有說宜蘭哪個民宿、阿里山山腰哪家民宿、或竹東深山裏哪個民宿他們的白粥早餐是多麼的鄉野豐富,那會讓人多想到那幾家地方去下榻一晚,不但玩賞當地風景、第二天一早好好吃一頓期盼已久的早餐。
白粥最尋常的幾款菜,就已是大家心中的經典。如鹹蛋、油炸花生米、肉鬆(這是乾的或脆的),如豆腐、油條(這是坊鋪一早做好的,淋醬油後可吃),如醬瓜(這是醃物)等。
但比較更考究的白粥配菜,最好是一早現製,並且,有些「成菜」,如罐頭菜(醬瓜)、如先製菜(鹹蛋、肉鬆),如發酵菜(豆腐乳),不妨考慮換掉。
好比說,白粥一盛在碗裏,端至飯桌,眼睛先看最跟它搭的菜;往往一眼就看到紅亮亮的花生米。因為這款脆物,咬碾在嘴裏,最想和綿糊糊的粥和(音「或」)在一起。並且花生米的油香氣,也最想融化在清稀稀的粥糊裏。
正因為白粥太吸引油香與脆腴,所以有饕家會說,早餐的魚,乾煎比清蒸適合,乾煎也比紅燒適合。誠然。
像乾煎馬頭魚,還可在魚身先抹上薄薄的麵粉,如同拖一張薄薄麵衣,如此入鍋油煎,火別太大,煎好,表皮有綿綿絨絨的脆皮,這皮還包裹著魚的一些黏膜,最是香潤。
乾煎魚做為粥菜,是一絕。乃它最與粥合,它的腥香氣,最想鑽進白粥這棉被裏,包著香脆,卻也不膩。它也最不水,因粥已有濕度。它又不含紅燒湯汁,因粥不像白飯,不適合澆上滷肉汁(噫,滷肉飯何等完美,但滷肉稀飯則不宜也)。
有了乾煎魚,就可以把花生米這種油脆菜及肉鬆這種酥鬆葷菜替換掉了。
有了油煎菜,能再有一道軟綿菜像寧波烤菜,再一道涼拌萵筍這種涼拌脆口菜,其實就能坐下好好吃飯了。這還沒說園子裏的時蔬像莧菜、芥藍、青江菜等可以現炒一盤,還沒說土雞蛋煎它一個,還沒說豆腐、油條這些坊鋪天沒亮就出爐的好配菜呢!
但白粥也有不適合配的菜,像泡菜就是。泡菜是很美的食物,和許多食物共進,都很得趣,像燒肉,像乾拌麵,像炒飯,像滷豬頭肉、滷豬腳,主要它釋出酸,它也水答答。但這種酸與水,便和白粥不搭了。
白粥適合的酸酵菜,最好乾緊些。好比說,醃得黃老一些的雪裏紅。故而雪菜炒毛豆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一道「稀飯菜」。但它的portion(碟量)不用太大。應當小於炒白花菜,但又大於蘿蔔乾炒辣椒豆豉。
說到我心中最essential(本質)的稀飯菜,有以下幾樣:
- 乾煎魚(油脆菜)──如吃素,換成炸花生米。
- 油條(油香嚼頭菜)
- 萵筍(涼拌脆口菜)
- 炒白花菜(梗條類蔬菜)
- 炒豆苗或芥菜或莧菜或菠菜(葉類蔬菜)
- 油爆河蝦(醬鮮腥香菜)──如吃素,換成紅燒冬瓜;若是冬天,換成烤菜更美。
- 荷包蛋(蛋類菜)
- 生豆腐(豆腐菜)
- 炒海帶芽或涼拌海帶絲(海藻菜)
- 雪菜炒毛豆
- 蘿蔔乾炒辣椒豆豉
- 馬蘭頭豆乾丁
以上這十二款,吃素者,一與六可換掉,事實上,早飯太多人不怎麼非吃葷不可。尤其是配稀飯,青菜豆腐蘿蔔乾根本是最佳的經典配菜。
第七項的荷包蛋,若換成蔬菜類炒蛋,如筊白筍炒蛋、櫛瓜炒蛋、胡蘿蔔炒蛋,也是絕妙稀飯菜。我個人常吃這三道菜。其做法是,用刨子刨筊白筍(櫛瓜、胡蘿蔔亦同),刨成薄薄會翹起尾邊的片狀,入油鍋炒,炒至熟潤,調小火,把蛋汁淋入鍋邊,如同勾芡,等蛋快結形了,再以鏟炒動使勻,便可起鍋了。
這種瓜片類的菜炒蛋,最是稀飯的恩物。
其實綠色葉子菜,不算是稀飯最愛的搭配,因為他們費齒嚼。但不費齒嚼的豆腐乳、鹹鴨蛋,嗵的一口就和白粥一起滑進口喉裏,這吃是很爽,但實在不算太健康,故而我必定會編配葉子蔬菜,同時加上梗莖類蔬菜,如白花菜,或如四季豆。
至於蘿蔔乾的鹹氣、萵筍的脆、海帶芽的滑黏與腥香,原就是白粥之最愛。
五十年前,豆腐作坊極多,天沒亮,許多豆腐就已出爐,我家的飯桌,最常有這款。正方形一塊,淋上幾滴醬油,再幾滴麻油,當年還有一些味精,用筷子戳個幾下,算是攪拌。這塊豆腐,那當兒還是溫的。如今,我甚少吃豆腐了,乃味道早就不行了。
白粥既可以是窮家的食物,也可以是雅士的高妙美饌。我個人習慣煮得稠些,令粥的表面都出了微微的「粥油」。便因如此,配的蔬菜,最好乾些。我的方法是,炒好的芥藍、豆苗或菠菜,皆把湯汁濾得極乾,將這湯汁全收集在一大碗裏。涼拌萵筍的汁也濾乾,油爆蝦(常是前一晚剩的冷菜)的汁也濾乾,全傾入適才的大碗裏(這些蝦汁、菜汁,混了高湯,便是下一頓的「奧灶麵」之「麵湯」)。以這些乾乾緊緊的菜來搭配白粥,便是我所謂的白粥之美學。
白粥的配菜,能夠選得好,其實是中國菜的神髓。很多人家醃的蕎頭、子薑、糖蒜,這一下子現身在白粥面前,顯出了他們的絕妙性。若非白粥,人們怎麼懂得了它們的美?
便因為白粥的嬌、甘潤、不必細嚼卻又不宜忽的灌下(所以才要煮得稠)之諸多特性,所以配它的菜,才值得那麼詳細的講究。
更重要的,一頓好的白粥,哪怕是連盡兩碗,三個小時後,竟然又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