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焦點─影響深遠的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
1943年 第2次世界大戰3大軸心國家之一義大利宣佈無條件投降,同盟國兩大巨頭,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1945)和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繼5天前與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1887~1975),在埃及首都舉行4天的開羅會議(Cairo Conference)後,聯袂轉往伊朗首都德黑蘭,與共產黨蘇聯第2代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 1879~1953)舉行同樣為4天的德黑蘭會議(Tehran Conference),這2場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最重要且最具歷史性意義的國際會議,不僅決定3大軸心國家仍在繼續抵抗的德國和日本的命運,更對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國際局勢,產生極為深遠影響。
羅斯福和邱吉爾,與蔣介石和史達林都是第1次見面,卻不辭辛勞精心安排分頭與蔣介石和史達林舉行會議,動機不言可喻,擺明以全球2大超級強權之姿,召喚中國和共產黨蘇聯前來聽命行事,向日本和納粹德國宣示,同盟國處於絕對優勢的地位,日本和納粹德國也都心知肚明,這2場國際會議影響非同小可,密切緊盯會議動向自是不在話下。
日本因勢力範圍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對遠在北非舉行的開羅會議,鞭長莫及完全使不上力,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對衝著德國而來的德黑蘭會議,則決定不計代價進行反制,展開代號「遠跳行動」的暗殺計畫,目標是同時刺殺在共產黨蘇聯伊朗大使館舉行德黑蘭會議的同盟國3巨頭,但卻栽在年僅19歲的共黨蘇聯傳奇間諜瓦爾塔尼揚(Gevork Andreyevich Vartanyan)的手中,「遠跳行動」暗殺計畫以失敗收場,進而改變全球局勢。
出身間諜世家的瓦爾塔尼揚於2012年以87歲高齡辭世,「遠跳行動」仍有許多任務細節列為機密,沒有對外公開。
德黑蘭會議決議,在北非和歐洲戰場兵分兩路對納粹德國展開反攻,美、英兩國於1944年5月展開北非登陸戰,共產黨蘇聯配合在歐洲東部戰線發動總攻擊,美、英兩國同意以波蘭東部做為共產黨蘇聯出兵的回報,至於戰後處置德國和波蘭邊界的問題並未達成結論,但同意建立一個維護戰後穩定和秩序的世界性國際組織,也就是以聯合國(United Natioms,UN)取代功能彰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同時同意伊朗在戰後獨立。
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由於駐守遠東地區的俄軍並沒有受到日軍攻擊,史達林表明在戰勝納粹德國後,再與美、英兩國同心協力出兵對日參戰,羅斯福和邱吉爾都表示支持,同時決定完全沒有經過中國同意下,接受史達林的要求共同瓜分中國東北利益,允許蘇聯軍隊進入不凍港大連,做為蘇聯參加對日本作戰的交換條件,但大連也將在國際監督下成為自由港,使美國和英國都能從中分到一杯羹。
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後,美、英、蘇3國又於1945年5月納粹德國戰敗投降後,召開出賣中國利益的雅爾達會議(Yalta Conference)和分裂德國的波茲坦會議(Potsdam Conference),對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國際局勢產生至為深遠的影響,德國被分區佔領直至1989年才重新統一,中國則失去蒙古,並分裂成隔著台灣海峽對峙的兩個中國,直至21世紀初期仍處於持續分裂狀態。(延伸閱讀1:20世紀全球戰火~第2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1943年);(延伸閱讀2:20世紀全球戰火~日本侵略中國大事紀要1943年);(延伸閱讀3:20世紀全球戰火~日本軍國主義的夢幻與恥辱1943年)
◆從左至右為蔣介石鎮、羅斯福和邱吉爾(圖/TandY翻攝)
關鍵字: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蔣介石、羅斯福、史達林、邱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