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雨澀風厲..雲路消盡.. .亦要清明容顏..
文本
社會學是人類生活所載之群體記憶的系統科學,其包含的基本概念如文化、價值、規範、理念等社會內力,這些內力亦趨著失序與秩序之歷史發展而漸化為社會結構中之參考係數,是以基於社會各項機制和制度能穩定發展的要求下,爾等建構一個至高共享的社會規範體系遂成為群體默認之共識,社會化(socialization)於焉凌駕於個體之理性思考。
社會化之「日常常態」定位了生物體個人之學習成長背景,個體從出生的一霎,認同(identify)與接受(accept)社會化之過程即從未間斷,個體受教於社會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等養成,同時在遵循社會模板之期望中轉化為社會人,此亦稱為濡化(enculturation)。濡化所及之影響是個體鑲入社會制度架構內存,社會規範和秩序不容脫序,偏差之個體發展則易被淪為「標籤族」,如優等生和劣等生之貼標。隨著社會文化價值更多被濡化之今日,個體思索理性的契機容易被社會漠視和扼殺,因為我們已經慣於此等社會化之控制,也認同了這套社會腳本與扮演之腳色,浸染於社會服從之驅,以及無意識在群體中之自我隱匿,如此千人一面的烏合之眾,是迷即眾生也。
在「e化」之當代,社會化深耕無疑是最省力的社會控制,風行草偃的批判色彩、人文思考之怠滯、儀式敷衍之盛行、人格發展之浮躁等等社會失均現象,迷惘了人之所以為靈之心智,個體倦縮於咫尺之間的心能,使本體漸次喪失獨特個性之形成,亦惰於發現真實的自我,是故撫用美國社會學家C. Wright Mills 的「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以啟發心智為首要,對社會化的常規共述表象破除謎思(mysteries) ,檢析當代歷史、社會結構、社會關係對本體人格發展之影響,並還原、反思與重構個體之社會生活經驗。直言之,即是運用社會學的想像涵養敏銳之智能,透過大社會的變遷鏡像,得以檢視本體與現實社會的脈絡關係。
雖有雨澀風厲…雲路消盡..亦要清明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