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無數次相類的想法後,我終於第一次付諸相形完整的行動,開啟記錄心中雜感的工具,撈捕腦海裡散落的片段念頭,進而彙整、拼湊、組織。
上週開始讀星野源《從生命的車窗眺望》。原先預計是年假收尾,也剛好從封面閱讀至封底;但想當然爾,將原先的目標揭示出來,便暗喻著事與願違的可能性。不過扭頭往後想,至少讀了一半。至少是認真感受其中情感與意念。至少書頁上的文字走進了我的生命。
這樣的思考流路被文字化的同時,「啊,這真的是我的個性啊」的想法更明顯不過地彷彿是要躍出電子顯示螢幕。這樣到底是好是禍呢?也沒關係的吧。有點狡猾地,用「沒關係主義」再次說服內在,無視可能又只是另一個不負責任的開端此一事實。
回過頭來,雜文真是種不可思議的文體。
作者以極為平易近人的字句,將無論怎麼樣的題材,用相較口語更有組織的形式,包裹著或有若無的生活體悟,傳達給閱聽者。對我而言,從字句段落間,所收到的類似於能量的收穫,多半除了認識更多世界的樣貌,了解人類不同的生活想像,其中令人更縈繞於心的,便是接近於「感觸」的東西。之所以是「東西」,是我暫時無法以更好的文字形容出的緣故。可能稍重地、悶悶地,壓在心口,久而久之,化為往後生命步伐的一部分,這就是閱讀,或者說,這就是沈澱,這就是成長。
這樣的感覺,理所當然想記錄下來,最主要是供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自己,檢視這些輪廓,其中是否仍對生命構成了相同的質量?但很多很多次,慵懶與散漫,總讓這樣的構想無法實際上軌,對生活與生命的感想就像只有兩三天的保存期限,過了以後,那些在腦海中被文字化的隻字片語,又都溜回海中了。而直到這一次,我也開始寫極其拙劣的雜文了。
不知道會持續寫多久。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擘劃出我想像中的模樣。初步給自己的限制是六百字配一張圖。今天超過約兩百字。
沒關係的,這就是人生吧。即便十年後的自己認定這狂妄而丟人也無妨。
只能努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