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2021年上半年過去,三級警戒也邁入一個半月的時間了,照慣例我過往都會在上/下半年各列出十部喜愛的院線電影推薦給各位,然而隨著電影院關閉成為新的日常,不論是影迷還是發行商,似乎都得重新思考「院線」之於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電影產業就是在快速變動的時刻,尊崇「大銀幕」算是浪漫還是固執?在串流平台受眾愈來愈廣,影片上架的獲益逐漸升高時,堅持實體發行電影的獨立小片商該如何繼續生存?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幸運地擁有近3/4個半年能好好在電影院享受電影、參加影展的時光,以下共整理出15部2021上半年推薦的新片+重映舊片,除了截至5/7那週上映的院線片之外,還將選擇範圍拓展到影展放映過、並且後來有串流平台買進的新片: (基本上都是現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在台灣的串流平台上合法觀賞的電影)
11.《女性日常》 (Force of Habit,2019)/ 佳映娛樂 發行
少見的芬蘭電影,由七名導演拍攝的短片集結而成,以流暢剪輯穿梭在各類女性面臨的日常騷擾與危機當中,著重呈現事實而不強硬說理,簡單又擲地有聲的#MeToo小品。
影評點此
10.《末路狂奔》 (Dreamland,2019)/采昌國際多媒體 發行 新銳導演的風格之作,巧妙結合少年成長電影的青澀和《我倆沒有明天》式的鴛鴦劫盜類型,攝影、配樂皆佳,瑪格羅比突破性的演出值得一看。
延伸閱讀:
9.《詐欺女王》 (I Care a Lot,2020)/采昌國際多媒體 發行
裴淳華金球獎封后之作,峰迴路轉的精彩爽片,並且爽點不僅於阿華姐開外掛式地瘋狂使壞,更在於對男性凝視和傳統女角塑造公式的大膽挑釁。
(本片也引起今年ptt電影版第一波的兩極評論筆戰和男性集體崩潰😁)
影評點此
8.《愛在遺忘蔓延時》 (Little Fish,2021)/金馬奇幻影展 影展大驚喜之一,編導充分利用多重、分歧的敘事,具象化了關係中的記憶落差,「愛情與失憶」的老套題材被處理得清新又浪漫,傳染病底下的社會百態在COVID-19流行的現今看來更是滿滿既視感。 繼《靜寂的鼓手後》,Olivia Cooke又端出細膩動人的愛情戲表演,是值得注目的個性新星。
7.《一場大火之後》 (Collective,2019)/好威映像 發行 同時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與最佳紀錄片,講述羅馬尼亞2015年因一場夜店大火而揭露龐大的藥廠、醫院和政府的一條貪醜聞,議題聳動但手法秉持羅馬尼亞新浪潮的冷冽,分別從體制外的新聞記者和體制內新上任的衛生部長檢視政府失能、人民盲目的絕望現況。觀點全面,敘事縝密。
白布下掩蓋的不僅是政商勾結的黑幕,更是一條條寶貴的年輕生命
6.《好好拍電影》 (Keep Rolling,2020)/ifilm傳影互動 發行
甫在威尼斯影展得到終身成就獎,這部許鞍華導演的紀錄片來得正是時候,導演文念中深入淺出的剪輯,讓不熟稔許鞍華作品的觀眾也能對她愛電影的心感同身受;多年好友的身分優勢,更捕捉到許多一般人或許會錯失的自然樸實瞬間,使電影不會淪為對許鞍華成就的歌功頌德,而飽滿地建立了她的立體性。
影評點此
5.《醉好的時光》 (Another Round,2020)/好威映像 發行 近年最好的中年男性哥兒們電影,靠得不僅是Mads Mikkelsen橫掃全球的大叔魅力,還需一票酒友們真誠自然、可悲卻不乞憐的演出,以及導演Thomas Vinterberg借助影像之力、以及最後一支魔幻舞蹈洗滌角色與自身傷痛的超脫。
麥叔最後的奮力一跳,不僅釋放了角色,也釋放了全劇組
關於幕後故事,可參考導演Thomas Vinterberg的奧斯卡的得獎感言:
VIDEO
4.《父親》 (The Father,2020)/采昌國際多媒體 發行 聰明地運用剪接魔法再現阿茲海默患者的記憶迷宮,同個空間隨著裝飾更動而變換成不同場景以及大量的室內雙人戲都延續了原著的劇場風格,比起梳理拼湊眼見的畫面孰假孰真,或許享受演員「當下」一來一往的張力才是重點。
觀賞《父親》讓我產生反璞歸真的感受--無須華美的特效或佈景,兩名演員在場上說話,即能構成好看的戲劇。
3.《晨曦將至》 (True Mothers,2020)/ifilm傳影互動 發行
河瀨直美平衡早期自然靈光與近期商業通俗的集大成傑作,扎實穩健的敘事節奏配上溫柔細膩的平視角度,對外向觀眾、對內向建構出自己的人生經歷提出「何謂母親?何謂家庭?何謂血緣?」的大哉問。
年輕演員蒔田彩珠的表演能量不容忽視。
影評點此
2.《南巫》 (The Story of Southern Islet,2020)/ifilm傳影互動 發行 我對這部電影的推崇應該不用再多說一次了……
電影拍攝地(也是導演張吉安的故鄉)--「吉打」,美麗的象嶼山
1.《美好未來》 (The World to Come,2020)/金馬奇幻影展
必須先聲明我對這部電影的高評價不全然來自於美色誘惑……而是創作者的眾多選擇居然在日後回想時更顯得精巧細膩,例如為許多人所詬病、充斥全片的詩意叨絮旁白,在初看時的確會因艱澀的翻譯詞藻以及音畫不並進的形式而感到難以入戲,但當電影後結束仔細回想,如此設計不正反映了那個年代女性的處境嗎?──我們畫面上看得到的勞動日常是歷史中女性被記錄的形象,而看不到(只能用聽到的)則是不得見光、被湮滅在時間洪流中壓抑的女性心緒。如此一來,女性觀點便不僅展現於片中女主角的書寫內容中,而是整部電影本身即是陰性敘事。
而末段神來一筆、美麗且悲傷得要死的床戲安排有資格在影史上留名。
短評點此
電影藉由女主角不斷書寫、朗誦日記,補足了拓荒時代平凡女性所思所感在歷史上的缺席
**數位修復與經典重映**
.《千年女優》 (Millennium Actress,2001)/ 普威爾 發行 人生愛片兼今敏作品中最愛,能在大銀幕觀賞實在美夢成真,必須入榜。 延伸閱讀:
.《竊聽風暴》 (The Lives of Others,2006)/海鵬影業 發行 共產鐵幕下偉大的慈悲人性,本來還想說僅15年的片子有經典到能夠重映嗎?看完後立刻被其縝密的戲劇結構安排和已故演員Ulrich Mühe在盡忠職守與真情流露之間拉扯的內斂表演說服。 而片商選擇在228連假上檔,台灣觀眾必定可藉由德國案例反思自身的轉型正義。
.《歡樂時光》 (Happy Hour,2015)/東昊 雖然是舊片,但這部長達五小時,堪稱「日本當代少婦婚姻百科」的鉅作可是首次上院線(之前只有在影展和特殊活動中播放),並配合商業電影院和一般觀眾能乘載的時間,拆成前/後編、隔兩週相繼上映。 導演濱口龍介先是舉行了為期不短的表演工作坊,才挑出四位主演本片的素人演員,而她們互動的自然魅力我想是任何專業演員都無法模擬的「樸實無華」,並在電影中安插多場「實時」進行的活動--意即角色參加半小時的工作坊,觀眾也就看了半小時,並未利用剪接手法去蕪存菁--使得觀者能徹底融入劇中人的生活,以達近乎沉浸式的奇妙體驗。(當然,這種沉浸感可能得關在電影院強迫自己一口氣看完才能擁有最佳效果,否則在家停停走走,或許便和看日劇沒什麼不同,也無法注意到眾多精緻設計的構圖和場面調度了。)
隨著時間流逝,彷彿和芙美、櫻子、純子、明里變成好朋友,我甚至花了很久時間去想她們分別是什麼星座......
.《佳麗村三姊妹》 (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2003)/海鵬影業 發行
可能是我看過最奇形怪狀的動畫,幾何狀誇大的人體和手繪暈染的灰暗背景線條,配上不絕於耳的復古
洗腦神曲 ,構成了極具風格的感官饗宴。
撇開技術層面,讓它成為經典的更是埋藏逗趣風格底下的種種隱喻/諷刺/彩蛋,以一心參加環法自行車大賽的法國男孩和相依為命的奶奶視角出發,道盡了當時歐洲人心中的美國(=佳麗村)。
(不知道當初此片在奧斯卡動畫獎上輸給《海底總動員》,是因為美國人看不懂隱喻呢?還是美國人被黑色幽默激到氣噗噗?)